愛伊米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鉅鹿之戰,是秦末戰爭時代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和各路之後聯軍,同秦名將章邯、王離的四十萬秦軍主力在鉅鹿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項羽破釜沉舟,率先猛攻秦軍,最終全殲作為秦朝主力之一的王離軍,並於八個月後迫使二十萬章邯麾下的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西楚萬人敵

1。懷王的手腕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楚懷王熊心

公元前208年,楚都盱眙,楚懷王熊心抱著咩咩叫的羊羔,撫摸著羊羔柔軟的細毛,瞭望著遙遠的北方。內心裡已經做好了遷都北上的決定。宮中的內侍和宮人們正議論著最新的軍報。

初步復興的楚國現在局勢緊張:項梁在定陶因為輕敵大意,兵敗身死,引發了楚國國都盱眙的一陣驚恐。在前所未有的危機面前,以楚懷王熊心為首的政權迅速北上遷移到彭城,致力於收拾殘局,重新振作和部署楚軍。楚懷王將首都遷移到彭城後,親自執掌軍隊大權。他命令各路楚軍作戰略收縮,往彭城方向集結。對於集結起來的楚軍,懷王做了重新部署。他命令呂臣軍屯駐札於彭城東,項羽軍屯駐彭城西,劉邦軍屯駐碭縣,初步安定了人心。

僅僅透過這安穩人心,趁機奪權的幾招,就足以證明楚懷王熊心也是一個有手段的人,絕非泛泛之輩。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牧羊的熊心

從王子到牧童到楚王,楚懷王熊心的命運是六國舊貴族的命運縮影。

秦國滅六國之後,末代楚王負芻被廢為庶人,昭,景,屈等大家族被遷往關中近距離監視,正所謂“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地方上的異姓貴族和土豪,三老等人士得以儲存,成為後來楚人復興的火種。

這個淪為牧羊人的熊心,就是這樣一個歷經了巨大人生反差的沒落王族。

他由項梁所立,除了舊王族血統的正統性以外,在楚軍中缺乏基礎和人脈。利用這次項梁陣亡,項式家族蒙受重大損失的戰略調整,懷王的權利意識開始萌生,他意識到這是一個改變權力對比的機會。

於是他開始試圖掌握楚國的大軍,分化將領間的關係。

首先,熊心將屯駐首都彭城的兩支楚軍──呂臣軍和項羽軍合併,由自己指揮。懷王即位以來,一直得到陳嬰的輔佐,他任命陳嬰為柱國,全面負責楚國的政務;又任命呂臣為司徒,呂臣的父親呂青為令尹,將楚軍中的實力人物呂臣、呂青父子直接吸收到自己政權的核心中來,共同出任輔政的要職。

對於楚軍中的另外兩位實力人物,劉邦和項羽,他也採取牽制性政策。項梁兵敗之時,項羽正與劉邦在碭郡東部聯合作戰。得到項梁的死訊後,項羽與劉邦無心戀戰,開始撤退。按照懷王的命令,項羽撤退到彭城西屯駐下來。懷王親政以後,項羽被封為長安侯,以魯國故地為食邑,號稱魯公,地位上算是楚國的一方諸侯,不過,軍隊的指揮權被懷王收回;

劉邦被封為武安侯,任命為碭郡長,統領本部兵馬,屯駐碭縣,負責彭城西部外圍的防務,作為牽制項羽的一個棋子,這也為後來項羽殺死熊心,劉邦出師討伐項羽埋下了伏筆。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懷王之約

懷王之約制定於二世二年後九月。當時,戰國六國都已經復國。各國王族除僻遠,找不到古代國王后裔的燕國外,全部實現了古代王族的掌權。楚懷王熊心、趙王趙歇、齊王田市、魏王魏豹、韓王韓成,都是六國的舊王族。懷王之約,一方面是對於已經形成的天下政局的肯定和確認;另一方面,在肯定了陳勝起兵以來六國復興的同時,也對陳勝所開創的非王族稱王畫上了句號,

所有陳勝派生出的平民國王都告已終結

熊心力圖透過扶持各國的舊王族復興,杜絕各種在血統上沒有優勢的實力人物擅自稱王的野心,不讓繼續出現“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情況。

對於豪傑英雄立功求進的願望,懷王之約是很有誘惑的懸賞:不論國別,首先攻入關中滅亡秦國者為秦王;對於最有野心和實力的人物,用秦地的王位,秦始皇曾經座過的寶座虛位以待。

2。危急的時局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得到了懷王的軍令和任命之後,項羽一聲冷笑沒想到泗水的那個無賴亭長,能和累世公侯的項氏平起平坐。帳中的持戟郎都敢怒不敢言。

按照從函谷關和武關兩路攻秦的傳統計劃,楚軍會兵分兩路。不過,

懷王沒有接受項羽的請求,他將西進攻取關中的重任,交給了劉邦,將正面對抗秦軍的任務交給了項羽。

在此之前, 自從陳勝的部下週文軍入關失敗以後,秦軍先後擊敗了張楚陳勝、趙王武臣、魏王魏咎、齊王田儋、楚將項梁,黃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反秦軍已經退守到泗水、薛郡一線。黃河以北地區,章邯軍與王離軍兩支秦軍主力會師,圍困鉅鹿城,準備一舉攻滅趙國。反秦軍隊再次出現了南北分割,無法相互支援的問題。戰國末年,正是因為六國之間無法相互支援,所以出現了被秦軍各個擊破的情況。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秦都咸陽

秦國首都關中地區,日漸遠離戰事,已經內外重新設防,再次成為易守難攻的戰略後方。但是,項梁戰死後,項羽仇恨秦國益甚,所以他主動請纓,希望率本部人馬,奉懷王之約,西進攻打關中。

但是楚懷王有自己的安排。楚懷王熊心是項梁所立,做了楚王以後,被項梁打發到盱眙後方。親政以後,對於項氏的巨大勢力,一方面不得不借助,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有所抑制。所以項羽和懷王之間有著複雜但是一言難盡的複雜關係。

項梁死後,項羽成了項氏的領軍人物。項羽勇武善戰,其軍事才能在楚軍將領中無人能出其右。不過,項羽桀驁不馴,難以控制。對於項羽,懷王的方針是不願意單獨委以重任,更不願意看到項羽在秦地坐大稱王,坐擁關中的天險。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懷王之約

所以懷王及其左右認為,劉邦是從亭長做起的將領,不是項羽那種心高氣傲的貴族後裔,他比較老成持重,寬懷大度,來自平民,西進有利於爭取秦國人心,功成後也可以牽制項羽。懷王與項羽之間,由此種下了嫌隙不和的根,劉邦與項羽間,也從此埋下了爭鬥的種子。懷王不準項羽西進的請求,而是授與項羽另一項任命,作為大將宋義的副將,隨同楚軍主力北上援救趙國。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宋義原是項梁的部下。項梁在連續對秦作戰取勝後,逐漸滋生了輕敵的情緒。當時,宋義曾經勸諫過項梁謹慎行事。陶醉在連戰連勝中的項梁聽不進去,反而打發他離開軍隊,出使齊國。在去齊國的路上,宋義碰見齊國的使者高陵君。當宋義知道高陵君顯將去定陶見項梁後,勸告他說:“我預見項梁軍近日必敗。你慢行緩去,可以免於一死,急行快去,必將大禍及身。”高陵君在路上果然得到項梁軍敗身死的訊息,對他的預言能力十分感嘆。

懷王親政,高陵君顯改道到彭城謁見懷王,將這件事原原本本地講述給懷王。他向懷王推薦宋義說:“戰爭尚未開始,就能夠預見其敗象的人,可以說是很懂軍事了。”懷王正在物色能夠取代項氏的楚軍統帥人物,於是他召見宋義,傾聽他對今後軍國大事的意見,大為稱意。於是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號為卿子冠軍,出任楚軍統帥,統領楚軍主力援救趙國。卿子是尊稱,冠軍的意思是在各路軍隊上。在宋義麾下,項羽出任副將,范增出任末將。以齊國為依託的宋義開始成為楚懷王制衡項羽的棋子。

3。進退的爭執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地圖

帳外寒氣陣陣,將士們在寒風 和雪花中凍得瑟瑟發抖;帳內春意融融,楚歌楚舞。項羽披甲執劍衝入帳中,對著宋義手按寶劍,怒目而視,宋義以爵斟酒,悠然自得地望著i自己不滿但又無可奈何的項羽。

二世三年十月,宋義帶領楚軍由彭城誓師出發,北上救趙。楚軍北上走沛縣、胡陵、亢父,進入無鹽縣附近的安陽(山東東平)時,宋義下令就地停駐,不再前進。由於對於秦軍主力的實力依舊心存畏懼,也希望趙國能繼續消耗秦軍的力量,所以宋義選擇暫停前進。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楚軍在安陽一帶逗留不前

楚軍在安陽一連停駐了四十六天。項羽曾經請求宋義說:“眼下秦軍圍困趙王於鉅鹿城,如果迅速渡河北上,楚軍從外面攻擊圍城秦軍,趙軍從裡面展開攻擊,秦軍是可以被戰勝的。”宋義不以為然:“我大楚的最終戰略目標,在於滅秦。眼下秦軍攻趙,戰勝則馬乏兵疲,我軍可以趁其弊而勝之。秦軍敗退,我軍乘勢鼓行西進,直接進攻關中,可以一舉消滅秦國。因此我們要為日後奪取關中做準備。披堅執銳,陷陣殺敵,我宋義不如項將軍,至於出謀劃策,項將軍就不如我宋義了。”

說完這番話後,宋義下令:“軍中若有兇猛如虎、不從如羊、貪婪如狼的人,一律斬首。”這實際上是直接以軍令約束項羽。

宋義是謹慎持重的人,因為與齊國關係密切,與項氏有所不和。懷王親政,力圖擺脫項氏的控制,對於項羽在軍中的勢力和威信,多所戒備。宋義的出現,使懷王得到可以抑制項氏統領楚軍的人選。他對宋義,信賴而寄予厚望。楚軍暫時觀望的意向,或許直接來自懷王宮廷方面。與此同時劉邦的進軍關中,也是懷王的操控。

項羽西向進攻關中的請求被懷王拒絕,迅速北上救趙的請求又被宋義駁回,對懷王和宋義的不滿累積成怨怒,以項羽的為人和狂暴的性格,爆發是早晚的事。

宋義以嚴厲的軍令約束項羽,就是對不測的事情有所提防。宋義曾經出使齊國,面見齊王田市和齊相田榮;他在出使齊國期間,由齊國使者推薦給懷王,成為楚軍大將,他與齊國的關係,可謂非同尋常,而齊國的田氏政權,與項氏和楚國政權之間,又有理不清的恩怨瓜葛。

趁著嚴冬少有的晴日,宋義悠哉悠哉的帶著車馬和隨從,帶著載滿財物的車駕,送兒子前往田氏齊國任職。長亭送別,與戰場上的激烈廝殺反差巨大。

4。齊國的作用

之前提到,宋義出使齊國,在臨淄見齊王田市、齊相田榮,由齊國使者推薦,再從齊國回到楚國出任大將,他與齊國君臣上下的關係,自然是牢固地建立起來了。他所親近的齊國政治勢力,就是齊國的當權人物田榮。

宋義出使齊國,是受項梁冷遇的差遣,宋氏與項氏之間,當然不和。楚懷王任命宋義為大將,另有一層用意是節制項羽,抑制項氏一族在楚軍中的強大影響。項梁在東阿救了田榮,事後,田榮不肯出兵攻擊章邯,成為項梁兵敗的外因之一,項羽由此怨恨田榮,成為楚國政權中的反齊派。未來項羽和宋義的糾葛紛爭,根子就在這裡。所以宋義和項羽的矛盾,其實是項氏和齊國,項氏和楚王矛盾的爆發。

宋義領軍停留於安陽期間,是在二世三年十月到十一月之間。隆冬季節,安陽一帶大雨連綿,氣候寒冷,道路泥濘,楚軍的後勤轉運受到影響,防雨防寒的服裝、糧食、燃料都出現了供應不足的情況。就在這個時候,宋義與齊國的關係有了重大進展,齊國接受宋義的推薦,延聘宋義的兒子宋襄到齊國出任國務大臣。宋義大為高興,離開安陽大軍駐地,親自把兒子送到楚國和齊國的邊境無鹽縣,飲酒高會,大肆聲張,隆重慶功。宋義同時得到了兩國君王的器重,十分高興。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楚軍營地

宋義無鹽送子之行,引起了楚軍內部的不滿。他長期離軍在外,掌握軍隊的權力旁落。無鹽之行,對於宋義來說,是致命的錯誤行動;對於項羽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運。

就在宋義離開時,項羽策劃了政變。他召集軍中的項氏及其心腹將領們說:“趙國形勢緊迫,急待各國攻秦救援,我軍反而遷延不進。今年饑荒,楚國的糧草徵集不易。眼下大雨天寒,後勤供應不暢,軍中存糧見底,供應減半,士卒面臨飢寒的威脅,後方的百姓們更是期待著我們大舉取勝。在這種形勢下,我軍應當迅速渡過黃河,依憑趙國的糧草供應,與趙軍合力攻秦,才是上策。宋義身為主帥,不體恤士卒的飢寒,送子無鹽。眼下秦軍強大,趙國百廢待興,沒有什麼戰鬥力,攻守的結果,趙國必然失敗。趙國被消滅,趙人的力量被秦軍整合起來,秦軍只會更加強大,有什麼機會供我們楚人利用?”

在分析形勢、批判了宋義的行為和戰略以後,項羽明確了取代宋義的意圖,項羽的主張,得到了項氏及其部下貴族親兵們的呼應與支援。利用宋義外出的空暇,他們磨刀霍霍,掩人耳目,做了充分的準備。

5.項羽的政變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鉅鹿的地圖

項羽怒髮衝冠,一個箭步上前,一陣寒光過後,宋義的鮮血飛濺在雪白的帳幕上。

宋義送子歸來,回到楚軍大營。第二天早上,項羽與諸位將領一起到上將軍營帳中謁見宋義。宋義看到項羽一行殺氣騰騰,來者不善,問項羽是不是想主動出擊,項羽冷笑道,的確如此,不過需要先取你人頭,免去麻煩,我才能放心大膽的出擊呀。於是項羽一個眼神,命手下子弟拿下宋義身邊的人馬,自己上前將宋義一劍刺死。項羽在營帳中以副將的名義,假稱懷王的命令說:“宋義與齊國通謀反叛楚國,王上密令我誅殺之。

項羽以勇武而名震天下,他持劍斬殺郡守殷通,鎮服會稽郡府,如今又身為楚軍副將,戰功卓著,身後有強大的項氏宗族支援,他親手斬殺上將軍宋義,諸將懾服,沒有人敢支吾多語。大家一致支援項羽說:楚王由將軍家擁立,今將軍為楚王誅滅叛逆,名正義順。”於是共同擁立項羽為代理上將軍,接管楚軍的統帥權。項羽掌握楚軍後,馬上派騎兵星夜追擊宋義的兒子,一直進到齊國境內,將其殺死。同時,項羽派遣將軍桓楚前往彭城,將事情彙報給楚懷王。懷王鞭長莫及,只得接受既成事實,任命項羽為上將軍,領兵救趙。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項羽再次出任楚軍大將

項羽誅殺宋義、出任楚軍大將以後,馬上部署進軍救趙。楚軍由安陽開拔,急速北上,準備走平原津(今山東平原)渡過黃河。項羽北上救趙時,此地由齊國將領田安和田都掌握。田安是故齊王田建的孫子,與鉅鹿圍城中的田間、田角兄弟一道,屬於齊國田氏王族內部的田假派,是積極主張救趙的。田都是田榮的部下,本來領軍在濟北與田安對陣。由於田榮固執于田氏王族內部的恩怨,在大敵當前的形勢下拒絕與楚國和趙國共同對秦作戰,在政權內部引起了分裂。田都不滿田榮不救趙國的政策,背叛田榮,與田安一起開道迎接項羽。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破釜沉舟

在田安和田都的積極配合下,項羽軍順利進入濟北郡,抵達平原津,開始作渡河的準備。

6.大軍開動

王離包圍鉅鹿城,開始於二世二年後九月,到二世三年十一月,已經圍城三個月。王離軍在章邯軍的後勤支援下,糧食充足,士氣旺盛,攻勢日益猛烈。鉅鹿城中,存糧日漸減少,兵員傷亡,也得不到補充,形勢緊迫,危在旦夕。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秦國士卒

先前,當趙軍受到秦軍的攻擊陷於不利,趙王趙歇、丞相張耳和齊將田間等統領趙、齊聯軍主力向東撤退,退入鉅鹿城固守時,趙國大將陳餘北上進入恆山郡,集結了恆山郡的趙國軍隊南下支援鉅鹿,停駐在鉅鹿城北部的圍城秦軍之外。圍城中的趙王趙歇和丞相張耳,多次派人前往陳餘軍營,催促陳餘攻擊秦軍,緩解鉅鹿的危機。陳餘軍約有數萬人,面對王離、章邯數十萬秦軍主力,兵力薄弱,無力進擊。陳餘一方面命令軍隊深溝高壘,堅壁自守,同時,連續派遣使者到楚、齊、燕、魏各國催促請援,打算等待各國援軍到來後一起向秦軍發起進攻。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陳餘張耳

7。楚軍過河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楚國持矛貴族

抵達平原津的項羽軍,稍事準備後,迅速部署渡河。最先渡過黃河的楚軍,是由勇將英布和蒲將軍統領的兩萬楚軍精銳。他們渡過黃河以後,馬上對部署在棘原和鉅鹿間的秦軍後勤支援部隊發起進攻。秦軍攻擊趙國,包圍鉅鹿城的是王離所統領的北部軍,章邯軍部署在鉅鹿南部的河內郡和邯鄲郡,負責後勤支援和防備黃河對岸的反秦諸國援軍。章邯用兵,最重糧道。當時,秦軍的糧食供應,主要依靠洛陽北部黃河岸邊的敖倉戰備存貯。章邯利用黃河漕運糧食,棘原為船運碼頭和倉儲所在,是數十萬大軍的後勤基地。王離軍的糧草供應,由棘原陸運到鉅鹿。為了保證棘原到鉅鹿間糧道的安全和暢通,章邯在黃河和漳水間大興工事,在糧道兩側修築起防衛用的壁壘,駐軍守衛,稱為甬道,防備敵軍的攻擊。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地圖

英布軍和蒲將軍軍,像一把犀利的尖刀插入章邯軍和王離軍之間,對守衛甬道的秦軍展開猛烈進攻,將長蛇般的秦軍甬道數處攻破佔據,切斷了秦軍通往鉅鹿城的糧食供應線,也將章邯軍和王離軍分割開來。這種襲擊戰正是楚軍所擅長的。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英布

得到前鋒有利的訊息,項羽統領楚軍主力渡過黃河,支援英布和蒲將軍擴大戰果,頂住秦軍的反擊,在漳河和黃河之間站穩陣腳。英布軍和蒲將軍軍面對章邯軍佈陣,築壘壁堅守,項羽軍主力依靠英布軍和蒲將軍軍的掩護,迅速抵達漳河,準備攻擊對岸的王離軍。由於章邯軍和王離軍被切斷,王離軍的糧道斷絕,供應匱乏,戰局出現了有利於諸國聯軍的變化。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楚國輕步兵

鉅鹿城內,守軍得到楚軍到來的訊息,備受鼓舞,益發堅守。鉅鹿城外,數支援軍也集結到來。陳餘軍數萬人,張耳的兒子張敖,燕王韓廣,等人來到了鉅鹿附近的營地。由於秦軍精銳強大,不久前又有五千陳餘軍的覆軍之鑑,救趙的諸國軍隊沒有人再敢主動攻擊秦軍。諸部援軍深壁高壘,固守不出,一心一意等待楚軍主力的到來。

8。戰前動員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秦長城遺址

王離軍是秦軍精銳的主力部隊,長期屯守北疆,曾經在名將蒙恬的統領下擊敗匈奴。秦末亂起,一直在黃河以北與趙、燕、齊軍作戰,是圍攻鉅鹿的主力。但是,當楚軍插入王離軍和章邯軍之間,王離軍的糧道被切斷,一時陷於諸國聯軍反包圍的不利形勢當中。項羽抓住戰機,他命令英布和蒲將軍就地堅守,務必抗住章邯軍的反撲,阻止章邯軍打通與王離軍聯絡的企圖,自己則統領楚軍主力,一舉渡過漳河。渡過漳河以後,項羽作出了一項震動全軍、青史留名的重大決定。他下令全軍將士,人人備足三天的乾糧,然後,將渡船全部鑿沉,帳篷全部焚燬,釜甑等炊事用具也全部砸碎,自絕退路,宣示全軍將士唯有速戰快勝、斷無敗退生還的決心。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楚居,楚人自己的史書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秦長城地圖

面對楚千千萬萬的楚軍將士,項羽給全軍將士們回憶了楚國自鬻熊以來,幾十代國君在南國山河披荊斬棘,篳路藍縷的光榮歷史:

“楚軍勇士們,我們楚人,是高陽氏的後裔,祝融的傳人,受命不遷,生南國兮,800年間,我們“不服周”,不服從周天子的節制,大膽地對抗北方的諸侯,歷代祖先攻滅了70多個大大小小的諸侯國,這其中有周公高貴的後裔魯國,有周王朝鎮守南土的後裔隨國,有當年臥薪嚐膽,志在吞吳的越國。雖然祖先們自強不息,但是卻苦於秦國的詐騙和掠奪,楚懷王兩次受騙於秦人,第一次喪失了漢中郡,第二次被秦人騙得客死他鄉;本是楚人後裔的白起為虎作倀,助紂為虐,他帶著虎狼秦人,沿著長江順流而下,焚燬了繁華的郢都,掘毀了歷代楚王的陵墓;丹陽是祖先們的長眠之地,卻成了秦人屠殺楚國子弟的血染之地”;

湘夫人

“秦王政征服六國之後,這個獨夫兩次前往楚地,挖斷金陵的地脈,侮辱我們的神明湘君和湘夫人,將湘山的樹木砍光,將山體塗成犯人的赭色;秦人侮辱楚國的風俗,將我們的楚言稱為毒言,對我們祭神的習俗,要處以兩套鎧甲的重罰;對於犯罪而無力承擔的楚人子弟,秦人讓他們北戍長城,南守嶺南,因為無法還債,保守秦軍的虐待而埋骨他鄉,不得回到荊山楚水,葉落歸根”;

“陳勝代表天下人首先起事,無奈遇到小人出賣,中道崩潰;而今秦賊孔熾,我們正好舊愁新恨一起報復,與秦夷做個了斷 ”。

“誅滅暴秦——-”

聽到遠處隱隱約約傳來了秦人的戰吼,那是秦軍的軍歌《無衣》,項羽聽到後決心不甘示弱,下令道:“我們正好祭神,祭祀人鬼——我們的祖先,為國捐軀的烈士們!”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王可偉國殤

楚國軍前一陣肅穆,宗祝準備了取悅天神的祭品和儀式,接下來,三軍將士們用楚地的方言高歌三閭大夫的《國殤》: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餘陣兮躐餘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宗教歌舞對於楚軍有重大的激勵作用

在回憶了楚人祖先與秦軍血戰,為國捐軀,不死不還的戰史之後,楚軍將士人人奮發, 除了三日以內戰勝秦軍外,沒有生還的可能,人人誓死決戰。

對於具體的交戰過程,司馬遷沒有詳細書寫。兩方的列陣,也是按照經典的方式排開的:秦軍以不著鎧甲的弩兵和輕裝的陷陣之士為最前列,陣型的左右方也有數百名弓弩手護衛;在弓弩手的內側,是點綴著指揮軍隊的戰車 ,和大隊手持長戈和長鈹,披掛扎甲的重步兵。陣型的後方和側翼,是車兵和騎兵,用於執行兩翼包抄的任務。秦軍的陣型先用弩兵進行遠端打擊,在對手前進至300——200步左右時放箭,然後弩手向兩翼徐徐撤退,為戰車帶領步兵衝擊讓出道路;與此同時,以騎弩手為主力的騎兵負責騷擾兩翼的敵人。秦軍總體陣型偏長,是縱隊隊形,有利於直接衝擊敵陣。但是秦軍很顯然缺乏近戰格鬥的部隊。一旦長兵器計程車兵紛紛散開,不排成軍陣,那麼在混戰中其實優勢會大大減弱。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秦軍殺敵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秦國前排的敢死之士和弩兵

而楚軍則是按照不同的思路佈陣的。相比之下,楚人比較缺乏遠端武器,前排是巴人,濮人,越人組成的弓弩手,在遠端火力上並無優勢;但是在楚軍陣型中,有很多劍盾手。這與荊楚男子尚武,喜歡佩劍的習俗有關係。將領地區的很多楚墓中幾乎人手一劍,只要是元士級別的貴族就有佩劍。所以楚國軍隊可以輕易發動起大隊的劍盾手。楚軍方陣的主力很可能就是這些人;當然,楚國也有被稱為“孑陣”的長戟兵方陣,這些人是被稱為執戟郎的貴族衛隊,當年的貴族出身的韓信,就是項羽的執戟郎。但是此時的楚軍相比秦軍的一大優勢,是從婁煩,百越,乃至西南山區羌氐系民族的騎兵部隊。而且和秦騎兵相比,以項羽為代表的楚騎兵更適合進戰殺敵。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騎兵

楚軍的騎兵和長戟兵都是貴族子弟,帶長劍,吳鉤,身披精良的皮甲,具有先秦時代貴族士人的尚武精神和犧牲精神。能組織出這樣的軍隊,是因為項羽楚軍在兵源和軍隊素質上整體好過陳勝。

9.開戰!

鉅鹿城外的原野上,藍天白雲之下,楚軍旗幟鮮明,金鼓嚴整。煙塵滾滾之中,楚軍將士呼喊之聲驚天動地,他們以鮮血染紅鎧甲,作為自己凱旋的標誌。

總體來看,楚軍適合攻城戰,伏擊戰,突襲戰和混戰,但是一旦按照傳統的陣戰開戰,楚軍的優勢就不明顯,這與春秋戰國時代的戰績是大致吻合的。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楚國的皮甲

楚軍逼近鉅鹿,迅速對王離軍展開猛烈的攻擊。按照項羽的部署,楚軍會在正面儘可能避開秦軍弓弩手的打擊,自己帶領兩側的,衝擊力更強的車騎兵對秦軍的弩騎兵發動衝殺。弩騎兵在齊射幾輪之後,手裡威力有限的臂張弩對迅速逼近的楚軍騎兵造成的傷害十分有限,但是迅速逼近的楚軍車騎兵部隊卻很快的驅散了秦騎兵。受到了楚騎兵威脅,秦軍的本陣已經開始動搖了。接下來就楚國劍盾手在戰車兵的帶領下,逼近秦軍營壘近戰。楚軍的輕步兵和劍盾手迅捷的用衝車鉤車攻破秦軍的壁壘,然後殺入營地,和人心惶惶,已經開始缺糧的秦軍展開近戰。而善於用劍的楚人其實非常喜歡這樣的戰鬥。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楚軍攻破秦軍壁壘

戰車車轂交錯,旌旗如雲,士兵們短兵相接,箭矢紛飛,血如落花。在騎兵的騷擾下,秦軍的長戈和長鈹陣已經出現了鬆動,這正是楚國劍盾手破陣殺敵的大好時機。

楚軍將士在秦軍中的大肆砍殺,就是司馬遷筆下的“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在此之前,當陽君、薄將軍率兩萬人過河襲擊了秦軍運糧的甬道,牽制了章邯用於保護秦軍甬道的軍隊。此戰秦軍雖眾,但是主要的問題是後勤補給線很長,而且消耗的糧食遠比楚軍多;相比之下,破釜沉舟的楚軍則沒有這個問題,讓對手無法利用楚軍的後勤做文章。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楚軍打得秦軍慘敗

經過一番血戰之後,楚人拔秦軍壁壘,秦軍主帥王離被俘,副將蘇角被殺,另一名秦軍副將涉間被楚軍包圍不肯投降,自焚而死。當楚軍攻擊王離軍時,各國援軍不敢輕舉妄動,都到軍營的外壁上觀看虛實動靜。從日出兩軍開戰,到日斜過午,楚軍大捷,王離軍敗局已定。目瞪口呆觀望於壁上的各國援軍,這時方才省悟過來,紛紛開營出軍,配合楚軍攻擊潰退的秦軍。 戰鬥結束以後,項羽傳令召見各國軍將領,諸將戰戰兢兢,穿越屍堆成山、鮮血橫流的戰場,來到用作楚軍統帥部的王離軍大營。戰塵瀰漫之中,刀光閃動之下,進入軍營轅門的諸將,無不低身膝行,誠惶誠恐。當他們來到項羽面前時,沒有人敢抬頭仰望。經過這次戰鬥,各國軍將領對項羽歸心畏服,一致公推項羽為諸國聯軍統帥。

鉅鹿之戰:大秦帝國崩潰的轉折點

至此,鉅鹿之戰奠定了項羽作為一代戰神的威名,極大震懾了秦軍的兵力,挽救了在章邯威脅下搖搖欲墜的山東六國。而章邯則要開始考慮自己的出路和秦帝國的前程了。

楚懷王的權威,也因為項羽的不世戰功而受到嚴重的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