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讀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運用瑰麗的想象力,描繪音樂之美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溼寒兔。”

讀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運用瑰麗的想象力,描繪音樂之美

這是唐朝時期著名的詩人李賀題下的一首詩。全詩語言凝練,格調峭拔流麗,意境宏大瑰麗,別具一格。在該首詩當中,詩人運用了誇張、想象和典故等手法,創造出了一個波詭雲譎、迷離瑰麗的絃樂世界,多采用豐富的神話故事來描繪扣人心絃的箜篌樂音,極具浪漫主義氣息和藝術感染力,而詩人“詩鬼”的稱號也名不虛傳,行雲流水一般一氣呵成,令人驚豔不已。

讀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運用瑰麗的想象力,描繪音樂之美

在該首詩當中,詩人主要運用瑰麗奇特的想象手法,將無形的音樂描寫得生動傳神,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先看詩題,“李憑”是中唐時期著名的梨園藝人,尤其擅長彈奏箜篌,在詩題當中也能看出,這首詩主要是為了記錄和表現其高超卓絕的技藝。“箜篌”指的是古代的絃樂器,撥弄絲絃能夠發出美妙動聽的樂音。“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當中,詩人開篇開門見山,描寫了李憑彈奏精緻的箜篌畫面,體現了他高超卓絕的技藝。

讀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運用瑰麗的想象力,描繪音樂之美

前一句當中詩人主要點明瞭箜篌本身製作的精良與華麗,“吳絲蜀桐”指的是吳地之絲,蜀地之桐,即製作箜篌的華貴材料。在天高雲淡的深秋時節,李憑調好弦,緩緩撥弄起由吳地之絲、蜀地之桐製造而成的華貴箜篌,箜篌上流瀉出動人的樂調。樂聲越傳越遠、越傳越高,聽到這美妙的樂音,連天空當中漂浮不定的行雲都凝聚起來不再流動了。此處詩人透過誇張的手法,強調了箜篌樂音的美妙與動人,響遏行雲。

讀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運用瑰麗的想象力,描繪音樂之美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當中,詩人運用了典故的手法,進一步強調了樂音極具藝術感染力,令人動容。“江娥啼竹”出自娥皇女英斑竹淚的典故,傳說禹帝南巡時崩於蒼梧,隨後葬於蒼梧山上,禹帝的兩位愛妃娥皇、女英聞訊悲痛欲絕,淚水不止,斑斑淚痕落在竹子上,即斑竹淚,也稱湘妃竹,而後二妃在湘江之濱投水而死,幻化成了湘水神靈。“素女”指的也是神女。

讀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運用瑰麗的想象力,描繪音樂之美

此處詩人運用了神話傳說,體現了詩人豐富奇特的想象力。在詩人看來,湘水神靈淚溼斑竹,天上的神女有感而發、滿面愁容,這都是因為李憑在京城彈奏箜篌。“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兩句對仗工整,華美流麗,詩人主要透過比喻和想象的手法描繪美妙婉轉的箜篌樂音,極富藝術感染力。“崑山”指的是著名的玉石之地,“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叫聲嘹亮悅耳,“芙蓉”和“香蘭”指的是花名。

讀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運用瑰麗的想象力,描繪音樂之美

李憑彈奏箜篌的樂調十分動聽,具備變化之美,抑揚頓挫跌宕起伏,樂聲清脆悅耳的時候,彷彿崑山的玉石相擊,又像傳說中的鳳凰鳴叫,響遏行雲,而當樂音低迴婉轉的時候,柔美不已,時而使嬌豔的露水芙蓉在哭泣,時而使得美麗的香蘭花歡笑不已。“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當中,樂音是如此的清脆悅耳,令人動容,以至於長安城十二門前的清冷氣息都被消融了,“二十三絃”指的是豎箜篌,箜篌的樂音能夠令天上的天帝動人,堪稱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更進一步凸顯出了樂音之美和技藝之高超。

讀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運用瑰麗的想象力,描繪音樂之美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當中,詩人連續運用了多個神話典故,創造出一幅波詭雲譎、迷離恍惚的美妙意境,極盡瑰麗。嘹亮動人的樂音響遏行雲,衝上碧霄,直抵女媧當初補過的天闕,樂音是如此的動人心絃,驚天地、泣鬼神,以至於女媧當初補過的天闕再度破漏,天上下起了綿綿的秋雨。恍惚間,李憑彷彿進入了神山當中,連仙山當中的神女也向他請教,魚兒激動地躍出水面,瘦蛟翩翩起舞。全詩語言凝練優美,意境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