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些民俗要知道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些民俗要知道

元宵節

又稱上元節、小正月

元夕或燈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

古人稱夜為“宵”

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

被稱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些民俗要知道

元宵起源

元宵燈綵

映照著人間的煙火與團圓

每年的這個時候

家家戶戶猜燈謎 鬧元宵

你們知道元宵節的來歷嗎?

北京小學徐嘉鹿小朋友講述元宵節起源。

唐宋年間

元宵賞燈的習俗非常興盛

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

處處張掛彩燈

滿城的火樹銀花,繁華熱鬧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些民俗要知道

在宋代

元宵賞燈持續五天

燈的樣式更加豐富多樣

正如辛棄疾詞中所述: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些民俗要知道

元宵民俗

1

吃元宵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些民俗要知道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是相同的,都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要和家人在一起吃“元宵”。

2

猜燈謎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些民俗要知道

每逢元宵節,許多地方都會有猜燈謎的活動,寓意著今年能喜氣洋洋、平平安安。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大家的歡迎。

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3

送花燈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些民俗要知道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未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這其中還有這樣一個說法,由於“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4

耍龍燈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些民俗要知道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慶氛圍,流傳於很多的地方。

5

舞獅子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些民俗要知道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大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6

走百病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些民俗要知道

“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7

逐鼠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些民俗要知道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會丟了性命。

8

踩高蹺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些民俗要知道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於中國古代百戲之一,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中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幹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些民俗要知道

今日良宵

向您道一聲元宵快樂

- END -

下花園區融媒體中心

綜合整理出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編輯| 項霏

◆◆◆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些民俗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