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生命蓄力,為成長賦能

為生命蓄力,為成長賦能

——南通市海門港新區實驗小學勞動教育的德育實踐與探索

為生命蓄力,為成長賦能

“水有源,故能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勞動教育就是幫助孩子們追溯生活的源頭,紮下美好生活的根基。只有勞動,才能為孩子們的生命蓄力,為他們的成長賦能,給予兒童生命拔節的力量,助力他們成長、成才、成人、成功,綻放精彩的人生。南通市海門港實小的勞動教育強調親近傳統文化、親近鄉土饋贈、親近自然課程,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

以學生為本,情境作業為生活增色

為生命蓄力,為成長賦能

學校參照李吉林老師的情境課程理論,以“兒童,知識,社會(自然)”三維度整合,幫助兒童尋找和連結豐富的“鄉村生活”“真實生活”,為兒童發掘主動學習的源泉。

農田裡有好多植物、昆蟲、小動物、各種各樣的果實值得兒童撫摸、發現和追索。有家長在現場陪伴、支援兒童的探索。完成“田園情境作業”就成了鄉村兒童發展的美好樣態。

以生活為源,校本課程為發展蓄力

一個個鵝卵石彩繪作品凝結著孩子們的智慧和藝術創意。從石材的挑選、處理,繪筆的選用,到創作構思,再到展示成品。孩子們去海邊動手撿拾鵝卵石、用心製作的過程,也是一路領略了一件藝術作品是如何在自己的手心誕生的審美勞動的過程。

為生命蓄力,為成長賦能

衍紙工藝作為一門獨特而古老的摺紙手工藝術,一直都深受廣大紙藝愛好者的喜愛。衍紙就是透過捲曲、彎曲,捏壓而形成原始設計形象的一門摺紙藝術。

為生命蓄力,為成長賦能

海貝以其獨特的造型和亮麗的色彩展示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海門港實小學充分利用這個課程資源,結合學校“容”文化特色,開發和實施了深受學生喜愛的靚貝課程。

為生命蓄力,為成長賦能

學校的“一根稻草也瘋狂”課程,已經成功舉行了三屆,獲得了江蘇省、南通市的課程案例評比一等獎。

為生命蓄力,為成長賦能

以發展為根,生活課程塑育人體系

對於做家務,我們引導家長形成了清醒的認識——孩子的未來是要靠自己去開創的,而獨立的生活能力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這種能力需要從小培養和鍛鍊。現在,每個同學在家裡有勞動崗位,很多項家務活兒都駕輕就熟。

低、中、高三個年段的生活課程構成“三層”序列,每個領域的家務勞動內容螺旋上升,強調尊重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和動手能力的實際情況,將家務勞動具象化,為學生提供明確的指引,力求讓每個年段的學生都能得到家務鍛鍊。

我們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立足“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分年段、分內容設計了家務勞動教育清單,指向學生成長,從三個角度梳理了家務勞動內容。

為生命蓄力,為成長賦能

以評價為帆,勞動教育立潤心標準

勞動課程要想在專案上“立得住”,在內涵上“落得準”,在教學上“用得好”,在學校文化上“行得遠”,這就需要發揮勞動課程的聯動評價機制,從點到線、到面、到體,最後到群,與生活其中的師生在生活上息息相關,在精神上遙相呼應。

為生命蓄力,為成長賦能

一個美好的展示平臺勝過一千句表揚的話語,因為它更走心。

公眾號平臺互動。我們將分散的勞動課程資訊、課程活動、課程作品等,透過學校微信公眾平臺的互動機制,達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家校之間、社群之間分享、交流,實現多項互動,彼此交融。讓社會看見學校發展和學生成長,讓學校和學生感受家長和社會的關注和期待。

表彰獎勵是提升德育素養推進的有力舉措,勞動課程的激勵評價更是不可或缺的課程。它需要教師、家長的不斷鼓勵,透過引導性評價等策略,進一步加強和推進學校的德育工作。

勞動教育,正在拆掉阻隔社會與學校之間聯絡的“牆”,讓學生像農民、像木匠、像工人、像園藝師、像設計師……一樣在勞動中學習,在實踐中積累,這是教育發展的新趨勢,也是學校勞動課程建設的一種符號、一種標誌、一種朝向。

為生命蓄力,為成長賦能

“人”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主旋律!兒童的成長是學校存在的全部意義。勞動創造美的樸素哲學思想才會根植於童年的心扉。海門港實驗小學一切以學生的成長為出發點,讓兒童站在勞動美的正中央。(高石曉)

【來源:中國江蘇網】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