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乾隆賜名的“紙皮包子”,“紙”皮如何包羅萬餡?

紙皮包子是一道山東地方特色美食,由鄒平縣明集鎮高家村的高氏傳人代代相傳,迄今已有300 餘年歷史。清朝乾隆辦宮廷“千叟宴”,就用過紙皮包子。發展到今天,經過高氏歷代傳人的改良創新,結合先進的營養配方工藝,15 克“皮薄如蟬翼”的包子皮要容納6倍90 克的美味餡料,晶瑩剔透的包子,內容餡料一覽無遺,吃起來口感筋道、餡多味美、湯汁濃郁,的的確確是“真芯看得見”的特色美食。

乾隆賜名的“紙皮包子”,“紙”皮如何包羅萬餡?

乾隆賜名的“紙皮包子”,“紙”皮如何包羅萬餡?

紙皮包子的由來,是一段與清朝乾隆皇帝不得不說的傳奇故事……

史料記載,清乾隆年間,宮內盛行吃包子。一次御宴中,小宮女錯把皇上愛吃的韭菜包子端到修行禮佛的皇太后面前,吃了韭菜的皇太后勃然大怒,認為此乃對佛祖之大不敬。這還了得,乾隆爺尷尬,小宮女亦被逐出宮門。

鬱悶的乾隆爺傳來營繕司郎中高御廚,命他三十天內做出憑肉眼就能識別出餡料的包子。

高御廚接到任務後寢食難安,天子金口玉言,一不小心就是掉腦袋的事呀!在久思無解之後,他告假回家,希望能從鄒平廚藝麵食名家那獲得破解之法。

蒼天不負有心人,高御廚最終發現,使用當地的細毛山藥獨特粘性汁液和麵,可以擀製出薄如蟬翼、筋道耐拉的麵皮,透過麵皮隱約可見其中的餡料——白的豆腐、綠的韭菜、紅的蘿蔔、黑的木耳、黃的雞蛋……美味真是一覽無遺。

乾隆爺食後龍心大悅,親賜御名為“紙皮包子”,並把那一年的“千叟宴”交由高御廚主持操辦,點名必須有“紙皮包子”。由此,“紙皮包子”口口相傳、名滿天下。

乾隆賜名的“紙皮包子”,“紙”皮如何包羅萬餡?

紙皮包子的現代改良創新

紙皮包子的皮為什麼這麼薄呢?第六代傳人高文霞揭秘:紙皮包子的皮是使用長山細毛山藥,以其汁液加上蛋清和鹽和麵,這樣擀出來的皮柔韌、通透而有彈性,可以把麵皮擀到薄得如紙一般,餡料看得見!如今,紙皮包子的製作秘方由高氏後人世代傳承並不斷改良,其製作工藝也日臻完美。

雖然神奇的薄面皮是紙皮包子傳承三百餘年至今不衰的“精髓”,但是包子要好吃,餡料也很重要。尤其是紙皮包子,對餡料的要求特別高,畢竟皮太薄。而且,紙皮包子,還承襲了山東大包“內容特別豐富”這一傳統,並且餡料更是多於一般的山東大包。

乾隆賜名的“紙皮包子”,“紙”皮如何包羅萬餡?

那麼,這個餡料,又有什麼秘訣呢?傳統的紙皮包子餡料,通常選用無礬的水晶粉條,配合以胡蘿蔔、韭菜、雞蛋等常見時蔬,這樣做出來的包子蓬鬆飽滿、晶瑩澄澈、口感豐富。而且,為了保證薄皮能夠包裹住內容豐富的餡料,對切餡的刀工提出了很高要求,一般的刀工,很難避免紙皮包子的薄皮能夠不漏餡。

消費升級的今天,人們對飲食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紙皮包子為了迎合現代人差異性口味,在餡料方面不斷地推陳出新,向更美味、更健康、更養生方向去發展。除了傳統餡料外,紙皮包子又發展了三種迎合現代人口味的餡料——鮑芹和豬肉餡料,濃香四溢;青辣椒餡料,芳香爽口清辣;魚香肉絲餡料,迎合年輕消費者的時尚口感。

近幾年,紙皮包子又引入了野菜餡料,把野薺菜、菇扎頭、蒲公英、馬紮菜等春夏秋冬四季新鮮野菜,包裹進晶瑩透亮的紙皮包子當中,讓消費者充分品嚐來自田間地頭的季節味道。這種野菜包子,好吃不長肉,深受愛美女士的青睞。

另外,在體驗經濟時代,紙皮包子還與時俱進,根據消費者的喜好,特別推出“定製”包子,製作更多餡料、更多選擇的美味包子,海參、蝦仁、鮑魚……只要想得到,都可以包容進紙皮包子的“大肚”中去。

乾隆賜名的“紙皮包子”,“紙”皮如何包羅萬餡?

By the way,紙皮包子的烹製方法也是多樣的。它不僅可以像平常包子那樣上鍋蒸,還可以像上海生煎包那樣——用平底鍋加少許油煎,煎的過程還要倒入生粉水,燜熟出鍋後的紙皮包子色、香、味、形俱佳。不同烹製方法制作出來的紙皮包子,各有各的美味,各有各的擁躉,都是包子中的極品美味。

紙皮包子 山東味道

滄海桑田幾百年,“紙皮包子”的製作秘方由高氏後人世代傳承至今,成為了山東眾品工貿有限公司旗下重要餐飲品牌。紙皮包子的現代傳人高文霞為了做出更多人認可並喜愛的紙皮包子,她帶領團隊結合傳統工藝,不斷改良創新,從包子皮、餡料、烹製方法等多方面著手,製作出來的包子皮薄如紙、口感筋道、餡大味美、營養健康,深受大眾喜愛。

為了確保紙皮包子的品質,高文霞及其團隊始終秉承“薄的是麵皮,厚的是良心”之經營理念,在選料上尤為講究和嚴格。高文霞和她的團隊承包土地,建立紙皮包子蔬菜種植基地。從播種到收割,高文霞及其團隊全程參與、實時監督,確保餡料食材的綠色無公害。與此同時,紙皮包子還與養豬場長期合作,由養豬場為其專門提供有機豬肉。

一份耕耘,一分收穫。在高文霞及其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紙皮包子這項傳承了三百年的老手藝迸發出盎然生機。在山東省商務廳的大力支援和山東省老字號企業協會的有力推廣下,紙皮包子跨越地域侷限,拓展更廣闊的市場。2015 年,紙皮包子獲省商務廳授予的“齊魯名吃”榮譽稱號;同年,受邀走進臺灣,廣受好評;2016 年紙皮包子的手工製作技藝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7 年榮獲“山東老字號”稱號。

乾隆賜名的“紙皮包子”,“紙”皮如何包羅萬餡?

2016 年至2017 年間,紙皮包子作為非遺美食、“山東老字號”食品,應邀參加了第三屆非遺博覽會、中華名小吃臺灣美食周、香港美食博覽會、中華老字號(山東)博覽會,等等。在每一次展會中,紙包皮子的展位總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人們紛紛品嚐個大味美的紙皮包子,稱讚其有內涵、顏值高、營養搭配均衡,這種昔日的皇家美食已經成為老百姓鍾愛的“山東味道”,是山東美食中一張靚麗名片。

走進現代生活的老字號美食

“紙皮包子”的品牌、口碑逐漸在全國乃至全世界流傳、發酵。中央一套的《生活早參考》、央視教育頻道《精彩人生》、北京電視臺《今日食譜》、山東電視臺《早安山東》等欄目都對紙皮包子做過特別報道。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轟轟烈烈進行的網際網路時代,老字號企業也需要轉型升級、迎合時代消費需求,走進現代生活。紙皮包子在收穫眾多榮譽之後,並沒有駐足不前,而是積極尋求變革、創新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使其經營與發展更符合當前市場和消費者的要求。

如今的紙皮包子,一方面積極打造老字號文化品牌,修繕紙皮包子傳習所、入駐鄒平縣博物館、參加省商務廳的“品牌三行”活動,等等;另一方面,山東眾品工貿公司正努力拓展“紙皮包子”的餐飲連鎖經營之路,透過製作生產標準化、生產裝置標準化、餐廳操作標準化的“三標準化”原則,實現老字號品牌連鎖的統一運營管理。

小小一個紙皮包子,見證過歲月沉浮,經歷過篳路藍縷,也承載著一代代紙皮包子人的努力。傳承人高文霞表示:希望透過連鎖經營的方式,讓更多的人都可以品嚐紙皮包子、喜歡紙皮包子,讓老字號食品、非遺美食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