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莫扎特效應:孩子的“音樂審美力”是未來競爭力,家長別忽視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們平常看連續劇,都會看到一些上流社會的場景。其中,讓我們印象比較深刻的或許就是他們在家裡或者社交聚會上一般都會放一些比較高雅的古典音樂,而且大人經常會給孩子們放這些音樂。也許有些人覺得沒這個必要,或者理解不了:“聽這種那麼難懂的音樂有用嗎?還給孩子聽!”

而事實上,他們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聽音樂不僅會陶冶孩子的情操,還會對孩子們的大腦發育有莫大的幫助。這個結果不是憑空而得,而是經過很多科學實驗證實的。不僅如此,這種現象在心理學當中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那就是“莫扎特效應”。

莫扎特效應:孩子的“音樂審美力”是未來競爭力,家長別忽視

一、 什麼是“莫扎特效應”?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哥倫比亞大學的羅斯切教授與其助手們將一些非音樂專業的大學生分成三組,其中一組在相同環境下聽莫扎特的曲子,靜靜欣賞,不帶任何目的。而其他組成員則分別讓他們聽其他音樂以及不聽任何曲子。十多分鐘後,實驗人員對這些學生進行一系列測驗,結果發現,

聽莫扎特曲子的學生測驗成績比未聽莫扎特曲子的成員的要高出很多。但是這種提高學生們智力的效果,一般只能持續10-15分鐘,之後便會消失。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

如果能夠讓孩子們一直聽這種曲子,那麼就能永遠地提高孩子的能力。

最終,“莫扎特效應”這個術語首次由法國醫生托馬斯提出。

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莫扎特的確是世界音樂史上絕無僅有的大師,但為什麼他的音樂有如此強大的‘魔力’呢?”

其實,並不是只有莫扎特的音樂有這種效果,很多類似的節奏穩定、純淨明亮的音樂也能產生相同的效果。要不然,莫扎特音樂的光碟估計早就被搶購一空了!

所以說,音樂能提高孩子的智商和情商是有科學根據的。作為家長,不妨給孩子選擇一些像莫扎特音樂那樣的正能量音樂,讓他們多聽,就會有一定的效果。

既然我們清楚“莫扎特效應”是怎麼一回事了,那就應該都明白,好的音樂確實能帶給孩子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那麼,具體來說又有哪些好處呢?

莫扎特效應:孩子的“音樂審美力”是未來競爭力,家長別忽視

二、 音樂對孩子的好處

1、提升孩子的審美水平和氣質

從小受音樂薰陶的孩子,是很容易被區分出來的,因為音樂能夠給予孩子獨特且高雅的氣質。而且,由於音樂賦予孩子獨特的審美能力,故其對其他事物的喜好也會更顯不同。

眾所周知,音樂最能培養人的氣質,所以如果家長想要養出一個“超脫”的孩子,那麼就要注意對孩子從小的音樂薰陶。

2、孩子會更加聰明

“莫扎特效應”讓我們知道,音樂透過促成思維轉化,增強孩子的中樞神經能力,不僅刺激孩子們大腦的發育,還能刺激孩子們的聽覺發育。

孩子們可以透過反覆性地聽音樂鍛鍊到他們對歌詞的記憶,從而增強他們的記憶力。

比如一些語文課件,將較為生澀難懂的古詩詞和一些流行音樂結合起來,用比較有趣、接地氣的方式,讓很多學生能夠很快理解甚至背誦下來,這個就是比較典型的“音樂促進思維”的例子了。

3、培養情緒管理能力

孩子們在聽音樂的時候,情緒很容易隨音樂產生波動。這時,如果家長們給孩子們聽一些舒緩的音樂,就能夠很快平復他們的情緒,從而將不好的情緒快速地排解。

孩子容易將注意力集中在新的刺激物上,而且孩子們尤其對音樂較為敏感,所以若發現孩子們產生焦慮或者情緒難以控制,家長們就可以透過音樂引導孩子們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莫扎特效應:孩子的“音樂審美力”是未來競爭力,家長別忽視

4、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在音樂當中,孩子們很容易產生共情。當聽到一些比較悲傷柔緩的音樂時,孩子們能逐漸地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對這種音樂的想法。據實驗證明,經過音樂訓練的孩子們,他們各項學習能力都比沒有受過音樂啟蒙的孩子強。因此我們也可以這麼認為:

孩子越早音樂啟蒙,他們的語言發展速度就會越快

,具體表現為他們可以說出一些同齡人想不到的詞彙。

我們都知道,好的歌詞都是飽含深意的,甚至值得我們去銘記一輩子。孩子們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不僅能感受到這首歌所要傳達的意思,而且還會自動收藏音樂當中富有哲理的語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這對孩子們將來的發展將會受益匪淺。

莫扎特效應:孩子的“音樂審美力”是未來競爭力,家長別忽視

其實,音樂不僅不會打擾孩子們的正常學習和生活,而且還對孩子的成長有如此多的促進作用,總的來說利大於弊。很多家長已經迫不及待要對自己的孩子進行音樂啟蒙了。別急,音樂啟蒙也要講究方法,那麼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具體如何做,才能發揮音樂啟蒙對孩子的最佳效果呢?

三、 如何提升孩子的“音樂審美力”?

1、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

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真正喜歡音樂,那麼家長就很有必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試問,在家總是玩手機看電視的家長,他們的孩子會有機會接觸音樂嗎?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孩子也自然談不上對音樂有多熱愛。

因此,家長可以播放一些能夠陶冶情操的音樂,讓孩子耳濡目染,這樣他們就會習慣欣賞音樂。當對音樂的享受變成一種習慣時,在日後孩子會發生驚人的改變。

莫扎特效應:孩子的“音樂審美力”是未來競爭力,家長別忽視

2、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事實上,包括音樂在內,任何興趣愛好都應該從娃娃抓起。

一般而言,嬰兒在出生半個月後就會有明顯的聽覺,當寶寶醒著的時候,可以播放一些節奏簡單、歡快的兒歌,孩子的注意力馬上就會被音樂吸引過去,就會跟著音樂做出各種表情和肢體動作來。這些都是正常現象,說明孩子正在聽音樂,並且他(她)的聽覺也會隨之被訓練。可別小看這些小舉動,因為有研究表明,長大以後唱歌是否五音不全和聽覺有關。

如果孩子七八歲了,可以逐漸給孩子聽一些古典音樂或者音樂名曲,培養孩子的音樂鑑賞能力。

如果有條件的話,家長甚至還可以帶孩子去聽音樂會體驗現場的感受,又或者請老師教孩子學習歌唱或樂器。當然,前提必須是孩子喜歡。

3、讓孩子們模仿音樂片段

我們不僅可以讓孩子聽音樂,還可以讓孩子們模仿音樂裡的情節,把音樂唱出來或者哼出來。孩子小的話很有可能因為把握不好節奏而唱跑調、不分輕重緩急,而這時家長要做的就是仔細聆聽而不是及時糾正。有必要的話,家長還可以參與進來,和孩子一起唱那些歌曲。

讓孩子們自己唱出來,慢慢地孩子就能體會到音樂帶給他們的樂趣。久而久之,孩子們對這些歌曲將會越來越喜歡,那麼他對音樂的興趣也會日益的增加。

4、給孩子講音樂背後的故事(適用於較大的孩子)

孩子們總是愛聽故事的,所以用故事來吸引孩子的興趣比單純的解釋來得更加有效。比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父母就可以告訴孩子,貝多芬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寫下這首曲子的?貝多芬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又遇到了什麼困難?他之所以能夠成為這麼著名的音樂家,是因為他有哪些過人的品質呢?這些故事可以讓孩子們更加理解音樂,並且能夠深刻理解這種頑強不息、努力拼搏的美好品質,從而更加喜歡這些音樂。這些品質不是別人塞給孩子的,而是孩子自己體會出來的,所以對孩子們來說彌足珍貴。

莫扎特效應:孩子的“音樂審美力”是未來競爭力,家長別忽視

5、鼓勵孩子積極參加演出活動

如果孩子有一定的天賦,學會了唱歌或者演奏曲子,那麼父母就應該鼓勵他們在同學朋友面前進行展示或者參加一些比賽和演出活動。這樣一來,孩子必將贏得很多羨慕的掌聲和讚美,他們在音樂方面的才華也得到了肯定。毋庸置疑,這是一種正能量,將會極大地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成就感和責任感。

所以說,讓孩子多聽音樂,對孩子可謂終生受益。希望家長在培養孩子“音樂鑑賞力”的過程中,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與恆心,不斷鼓勵他們堅持,這樣才會真正達到“音樂成就人才”的目的,讓孩子成就不一樣的自我!

我是方韓的育兒經驗,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