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白雲觀裡有件寶物,道士很肯定,專家卻不願承認,但至今無人敢動

或許有朋友知道,“老北京”有個特殊節日,即正月十九“燕九節”;嚴格的說,這一節日並不是普通百姓的傳統節日,而是專給一位道教仙師而設,即“邱處機”。按道家說法,這一天“全真教主”會降臨人間;但按記載來看,“燕九節”則是為了紀念“邱處機”跋涉四年面見成吉思汗,從而促成了著名的“止殺令”。當然,這裡說的依然與“文物”有關,有朋友或許會聯想到古墓、地宮等,但有一件國寶卻是個例外;這件東西不僅是“文物”,它還是道教中的一件寶物,雖堂而皇之的擺放數百年,但至今無人敢動。

白雲觀裡有件寶物,道士很肯定,專家卻不願承認,但至今無人敢動

當然了,本來是要先簡單介紹一下“全真教”和“邱處機”的,但道教乃本土宗教,歷史悠久且“亦真亦幻”,這裡不敢妄加多言;至於“邱處機”亦是如此,關於他的記載同樣有著諸多版本,這裡也不敢妄加揣度。總之,“邱處機”乃全真道教的祖師之一,也是元代“國師”,曾居於“白雲觀”;因此北京“白雲觀”又被世人稱之為道教祖庭之一,或者乾脆叫做“道教總觀”。公正的說,“白雲觀”的歷史可比邱處機悠久的多,其始建於1200年前的唐代,《再修天長觀碑略》記載:唐明皇為“齋心敬道”,奉祀老子,特建此觀;之後朝代更替,戰火中道觀幾經焚燬又幾經重建,先更名為“十方大天長觀”,後改為“太極宮”。

白雲觀裡有件寶物,道士很肯定,專家卻不願承認,但至今無人敢動

直到邱處機當了大元國師後重修“太極宮”,成吉思汗又改為“長春宮”;而“白雲觀”這個名字則是明永樂年間再次重修後的名字。很多朋友去過“白雲觀”,在邱祖殿有副“萬古長生不用餐霞求秘訣,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的對聯,除此外還有一尊手執如意,面容端莊的“邱祖坐像”;或許有人要說了“這尊元代‘邱祖像’就是道教寶物了吧?”當然,這尊“邱祖像”無論是意義還是雕工都稱得上是一件瑰寶,但這裡說的卻並非此寶;“邱祖殿”中還供奉著一個形似大碗的東西,名曰“癭(yǐng)缽”,乃是古樹癭瘤雕刻而成。

白雲觀裡有件寶物,道士很肯定,專家卻不願承認,但至今無人敢動

乍一看這東西通體深棕色,似乎沒什麼特別的;但其口嵌金邊,置於一刻滿花紋的漢白玉雲水座上,卻又顯得極其尊貴。專家之所以稱其為“文物”,重點在於邱祖的一段歷史;“癭缽”上還有段銘文,上書“大清乾隆二十一年奉旨重修髹金仍供本觀”,但也有史料記載為雍正皇帝所賜。據說清帝十分推崇道教,“癭缽”也不單純是紀念品,有此寶在,日後“白雲觀”中一旦有難處,道士便可抬此物直接面聖,而“雍正”之後的皇帝見此缽必須為其解決所有難題;說到這或許有朋友著急了“邱處機乃是元代道士,怎麼這裡又開始說大清皇帝了?”

白雲觀裡有件寶物,道士很肯定,專家卻不願承認,但至今無人敢動

當然,考古專家稱其為“國寶”,道家弟子稱其為“寶物”,自然有它的特殊之處;直白點說,這件“癭缽”並不是重點,關鍵是雲水座下安葬的邱祖“遺蛻”。自元以後,人間又經歷了諸多烽煙劫難,“白雲觀”也屢遭破壞,當然這尊“癭缽”也不例外;據說百年前,東西方碰撞正酣時,曾有人想破壞“癭缽”,美其名曰“文明西來,打破傳統”。但這尊“癭缽”被抬起的一剎那,玉座下溢位紅光,頓覺道觀上下雲霧繚繞,清香宜人,嚇得這些搞破壞的人趕忙逃離現場,至此後世百年無人敢動;當然,考古專家不承認這段記載,但道士卻堅稱“確有此事”,無形中也抬高了這件寶物的“文化價值”。

白雲觀裡有件寶物,道士很肯定,專家卻不願承認,但至今無人敢動

供奉著“邱祖像”和“癭缽”的白雲觀,其形制上也頗為特殊,這裡既不接受“出家”,也不主動為人“祈福避禍”;若有信奉者求問,這裡的道士多會說:做好自己應該做的,自然會“避禍化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