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西部支教,我們跟孩子們一起收穫成長

本文轉自:新華日報

□ 本報記者 胡陽梅 通訊員 姚媛

“那裡滿山紅彤彤的花椒很香,鄉親們送來的饃和果子很甜”“那裡夜晚的星星特別亮,孩子們也像星星一樣閃著耀眼的光芒”“校長王曉春紮根山村幾十載,用愛耕耘,感染著我們每個人”……翻開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生們的支教日記,一股暖流湧上心田。十餘年間,該校外語與商務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學生黨支部組織志願者們跨越萬水千山,奔赴甘肅、寧夏、青海等西部地區支教,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大山小學,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

伴隨著嘹亮的國歌聲,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全體師生的注目下冉冉升起,迎風飄揚,孩子們立正、敬禮,凝視國旗齊聲高唱國歌。2011年,在海拔3000多米的青海省化隆縣金源鄉尖科小學發生的一幕,令連雲港師專支教大學生王生保記憶猶新。“我們去之前,那裡的孩子從未舉行過升旗儀式,於是我們自制旗杆,在山村小學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與國旗一起升起的,還有孩子們的夢想和熱愛祖國、努力追夢的理想信念。”王生保說。

那年,王生保和他的同伴跨越2000多公里到達尖科小學,開始為期20多天的支教生活。高原反應沒有讓他們退縮,“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眼神讓我們變得更加堅強。”

“我要向英雄們學習,不怕吃苦,勇於拼搏,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2017年暑假,在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小坡村小坡小學的教室外,學生們看完電影《上甘嶺》後圍坐一起分享感受的畫面,早已定格在支教大學生徐曉瀾的腦海中。“支教團隊當時組織觀看這部紅色電影,是希望孩子們能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為了心中的遠方全力拼搏。”徐曉瀾說。

升國旗唱國歌、向國旗敬禮、組織觀看紅色電影……透過開展系列活動,連雲港師專支教團隊把紅色元素融入支教活動中,把愛國種子深深地埋進西部學生的心中。

校園內外,與西部孩子深情互動

支教大學生劉巖曾兩次去小坡小學參加支教活動,那裡老鄉和孩子們的真誠深深地感染了她。“課上,我們教他們知識,帶他們‘看世界’;課後,他們教我們玩遊戲、放牛羊。短暫幾周,我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劉巖說,“有的老鄉為了感謝我們,讓小朋友帶果子給我們吃。吃著酸酸的果子,我們心裡特別甜。支教快結束時,校長王曉春帶我們去山間野炊,烤土豆給我們吃。”

家住小坡村的馬曉莉在天津師範大學讀大一,曾3次參加連雲港師專師生們在小坡小學開展的支教活動。她坦言,當年支教老師們的鼓勵,給了她很大的信心,“我前段時間也報名參加了支教活動,想用青春之火點亮山間田野裡更多的希望。”

“山上水資源匱乏,我們用的水都是從很遠的地方拎回來的。孩子們心疼我們,上學時會從家裡裝一瓶水帶來,倒在教室外的水缸裡。”2010年,在甘肅省夏河縣甘加鄉八角城小學教室外,一口總是裝滿水的水缸觸動連雲港師專第一屆支教團隊指導老師常轉娃的心絃。

“一天晚上,聽到院子裡有聲音,出去一看是一隻羊腿,有人從外面扔進來的。孩子們純真、善良,不善言語,卻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老師們的愛和感激。”常轉娃說。

十餘年間,每到一所西部山村小學,連雲港師專支教團隊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家訪。“支教期間,我們經常去孩子們家走訪,為貧困孩子建立檔案,尋求更多愛心人士幫忙。”常轉娃介紹,每次去支教前,支教團隊會提前瞭解當地小朋友的需求,根據需求準備捐贈物資。回來以後,支教團隊必做的事就是為當地小學捐贈圖書,幫助他們建設小型圖書館,“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在書中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教學相長,“小老師們”收穫多多

“支教經歷讓我萌生了紮根基層、獻身教育的想法,現在,我也成為一名鄉鎮小學老師,我會努力工作,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徐曉瀾說。“愛是教育的本源和歸宿。”支教回來後,成為宿遷市泗陽雙語實驗學校老師的劉巖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她坦言,在教學中會更耐心、更用心地教育學生,把更多的愛和溫暖傳遞給他們。

2012年,邵楠來到甘肅省天水市花牛鎮興旺山小學支教。“短暫的支教時間,我們教授的知識是有限的,但我想告訴學生們,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要放棄學習,要努力用知識改變命運。”邵楠如今在常熟市海虞鎮河口村工作。“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這句話將成為邵楠一生堅守的信念。

西部支教,讓連雲港師專的學生們收穫滿滿。李濟支教回來以後,更熱心公益。他經常到福利院、養老院等地方捐款捐物,關愛特殊群體;支教經歷讓體育老師李琦更加堅定要在教書育人這條路上走下去,用體育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支教活動就像一場薪火相傳的接力賽,十餘年間,連雲港師專累計有300餘名師生參與志願服務,受益總人數逾千人。

近日,連雲港師專外語與商務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學生黨支部順利透過第二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驗收。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支教是沒有終點的愛心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