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它是南京軌道交通曆史的見證者,如今卻靜靜地躺在城市的一個角落

在南京眾多的小站當中,雨花臺區的古雄站還算是小有名氣的。一方面因為它古樸的車站建築,另一方面或許也因為它旁邊那歷經滄桑的小鎮,板橋鎮。寧蕪鐵路古雄站建於1935年;古雄算是板橋的一個別稱吧,有書裡說是因為古時候這裡的一隻雄雞鬥敗了外來的雞而得名,估計也只是附會之談。

去找古雄站時正值暴雨剛停,難得一個晴天。板橋和龍潭正好是在相反的方向,都是要坐到地鐵底站;不過板橋的交通還是要便捷許多,下地鐵坐上D6,到板橋站後往回走一段從下面穿過鐵路就到板橋鎮了。

古雄站在板橋鎮邊一條僻靜的小道上;路邊一排排蘇聯式的三聯二層住宅樓,顯然是當年為古雄站的職工修建的。走了一段面前忽然開闊,顯出站前廣場的樣子;旁邊院子的大門上果然是三個褪了色的大字:古雄站。

它是南京軌道交通曆史的見證者,如今卻靜靜地躺在城市的一個角落

古雄站圍牆

起初因遇到工作人員阻攔,差點不得進入車站大門。後來在一位當地老伯的“鼓勵”下才大膽闖入車站,果然沒有受到更多盤問。請教老伯,知道古雄站現存站房並非初建時的舊物,而是於1956年重建的。老伯還說90年代起古雄就不再有客運了;在南京這些小站中,這裡算是最早停客運的站之一。

它是南京軌道交通曆史的見證者,如今卻靜靜地躺在城市的一個角落

古雄站的正立面

以前看照片總感覺古雄站站房頗為雄偉,看到真物才發現竟是如此小巧玲瓏。小站房造型是當時還算新潮的現代式方盒子,正面和背面都用了大面積的玻璃窗,望過去還真有那麼一點玲瓏的感覺,當年一定很有摩登氣息。然而今天站房大門緊鎖,裡面也只有幾張乒乓球桌而已,讓人有些不勝今昔之感。

繞到站房背後就是鐵道了;不像龍潭站,這裡的站臺設定非常簡陋,沒有雨棚也沒有地下道,站臺下直接就是碎石路基,一段鐵道用的還是已經很少見的木質枕木。一臺臺內燃機車拉著長長的貨運列車忙碌地執行著,也是很美的景象。

它是南京軌道交通曆史的見證者,如今卻靜靜地躺在城市的一個角落

它是南京軌道交通曆史的見證者,如今卻靜靜地躺在城市的一個角落

離開了古雄站,當然還要看看板橋鎮的主街——板橋街。與自稱“城”的龍潭相比板橋實在小了許多,基本就是沿著這一條街生長的。街邊建築也不算古老,大多都是六七十年代的紅磚平房,青磚老房子只有幾幢。在街上不難注意到家家戶戶都在曬衣服曬書,顯然是前幾天暴雨的後果。舊時人們技術不發達,建鎮子時少有排水的考慮,這也造成了不少古鎮水患頻仍;而我們今天修的“新區”照樣淹的狼狽不堪,怕是要受後人哂笑呢。

它是南京軌道交通曆史的見證者,如今卻靜靜地躺在城市的一個角落

盡是書

街中段出現了一座山字形立面的高大建築,立面頂部立著一根旗杆,還有一顆精細的麥穗齒輪與五角星組成的立體徽章;底下用紅黃兩色寫著大字:“板橋供銷社日用雜品商店”。不用問這是六七十年代的典型建築,也是板橋老鎮的標誌性建築了。推門進入,內部是六十年代典型的坡屋頂木桁架,竟還和當年一樣擺滿了各類“日用雜品”,頗有點時空穿梭的感覺;只有躺在櫃子上的一隻胖胖的玩具熊暗示了時代的變化。

它是南京軌道交通曆史的見證者,如今卻靜靜地躺在城市的一個角落

它是南京軌道交通曆史的見證者,如今卻靜靜地躺在城市的一個角落

然而板橋鎮最重要的古蹟還是板橋之“板橋”。在南京,很多以“橋”為名的地名都還能找到當年的古橋,如賽虹橋之“賽虹橋”,西善橋之“西善橋”;然而相比屢次重修的賽虹橋和僅存舊橋墩的西善橋,眼前的板橋可謂是古韻依然。橋頭儲存著精緻的抱鼓石,橋欄上還鑲嵌著兩方古碑:一方是清朝康熙年間的重修碑,另一碑上字已被鑿去,但還留著精細的門樓影象。板橋下的運糧河漲起了水,三個橋洞只剩下三個彎彎的月牙。

它是南京軌道交通曆史的見證者,如今卻靜靜地躺在城市的一個角落

望著板橋鎮周邊拔地而起的一棟棟高層住宅,看到當地政府院牆上貼著的人口統計公示,心裡也明白這個鎮子維持現狀的時間也不會太長了。隨著相關交通規劃的實施,古雄站或許會再一次恢復當年的繁華,但和它共生的小鎮或許終將曲終人散,最後只留下一座“板橋”。的確,小鎮沒有什麼特別珍貴的歷史建築;但古雄站的老站房和那別具特色的供銷社或許值得保留,作為一個特殊年代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