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小小一枚探針的技術突破,讓腫瘤早診、早治成為可能

梁長玉 張獅駝 尹學兵報道 近日,從上海大學腫瘤精準靶向研究中心主任王豔麗教授處獲傳出資訊,她帶領的課題組開發了一種新型腫瘤細胞核靶向奈米熒光探針(GTTN),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透過精準控制探針的物理化學性質,利用腫瘤組織的特性,實現精準特異靶向腫瘤組織細胞核,卻不能跨過正常組織細胞膜,不進入正常組織細胞,打破了腫瘤靶向率低的瓶頸,使腫瘤的早期診斷、精準診療成為可能,推向臨床應用後,將大大降低腫瘤的死亡率和複發率。

小小一枚探針的技術突破,讓腫瘤早診、早治成為可能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GTTN可高效快速靶向腫瘤細胞核,將腫瘤靶向率提高到50%以上,實現了單細胞水平上精準識別跟蹤腫瘤細胞的侵襲轉移情況。 GTTN具有靈敏的腫瘤細胞核特異靶向性能,不需要額外的生物配體修飾,在體內可以特異地從腫瘤細胞膜進入細胞,直接靶向腫瘤組織細胞核;而不進入正常組織細胞,正常組織內攝取率極低。因此,GTTN具有普適性、靈敏性和精準性,廣泛適用於多種腫瘤型別,可以在早期階段識別檢測腫瘤病灶區域,並跟蹤腫瘤細胞的侵襲和轉移。

專家指出,中國的腫瘤之所以發病率、死亡率非常高,主要問題是缺少早期篩查的方法。高效精準靶向一直是臨床上的巨大挑戰,基於實體瘤的高通透性和滯留效應(EPR)的傳統靶向機制僅有約5%的靶向率。王豔麗教授課題組研發的新型腫瘤細胞核靶向奈米熒光探針(GTTN)透過一種新的細胞膜通透性靶向機制(CMPT)打破了這一侷限。

“健康中國行動”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我國高發地區重點癌種早診率要達到55%及以上並持續提高,基本實現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參加防癌體檢。研究表明,GTTN生物相容性好、熒光強、智慧靶向腫瘤區域,非常適用於腫瘤特異性成像和治療,為腫瘤診斷和治療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其在生物醫學領域也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

小小一枚探針的技術突破,讓腫瘤早診、早治成為可能

受訪物件供圖

如今,王豔麗博士帶領團隊正在逐步推進臨床轉化,加快實現腫瘤靶向熒光試劑盒(用於判斷手術後的切緣)和腫瘤靶向熒光顯像劑(用於手術中腫瘤組織介面的快速識別)的臨床應用轉化步伐。目前,她們已經完成GTTN對離體人肝癌組織的介面分析實驗,發現GTTN有效區分正常肝組織和肝癌組織,下一步將開展毒理學評價和臨床實驗。

王豔麗博士介紹說,作為一名科研人員,國家和人民的需要就是她努力的方向,她們在加速靶向奈米熒光探針產業轉化的同時,還將同步深入推進靶向奈米藥物設計及配套醫療儀器的研發與臨床應用轉化,開發具有特異性靶向的高效靶向奈米藥物,研製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與特異性靶向熒光探針配套醫療儀器。“我們希望能從體外到體內,從精準診斷到精準診療一體化,再到全自動智慧精準診療逐步推進,填補國際、國內空白,實現腫瘤診療一體化的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