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需要看清的三大陷阱:一定要清楚才可避免損失

銀行理財產品被很多人認為安全、可靠,當然以前也確實有一些銀行的理財產品是保本保息的。但是隨著新的資本管理協議的實施,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

很多人仍然願意從銀行購買理財產品,但是卻仍然有一些人遇到了理財產品陷阱,所以,如果不知道從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陷阱,嚴重者可能會損失慘重。

那麼,購買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有哪些陷阱需要注意?實際上,購買銀行理財產品要分清三大陷阱: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第一大陷阱:真的銀行理財產品和假的銀行理財不能傻傻分不清

防陷阱秘籍: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要看清楚是真的銀行理財還是“假”的銀行理財

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能買到假的銀行理財產品?是的,而且是千真萬確。

什麼是“假”的銀行理財產品,兩個要素全部具備:第一個要素確實不是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第二個要素也不是銀行正規代理的理財產品。

這種假的銀行理財產品可以俗稱為“飛單”,就是銀行機構網點或者員工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違規私售非銀行自主發行或代銷的第三方機構理財產品。

現實中雖然這樣的案例不多但是卻也經常出現:

《中國經營報》報道,原建行金牌理財經理張某曾在建行宜春支行和桂林支行供職,在四年多的時間內向十多位客戶銷售虛假理財騙取9860萬元。

民生銀行假的理財產品案,涉案金額高達30多億,銀行支行行長主打,眾多銀行員工參與,受騙人員多達150多人,被稱作有史以來第一大“飛單”案

如何避免購買到“假”的銀行理財產品陷阱呢?

一是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時要簽訂銀行的理財合同,不能簽訂帶有而第三方名稱的理財合同

購買誰的理財產品就與誰簽訂購買合同,這是理財產品銷售的基本邏輯。即使是你購買了“假“的理財產品,只要是簽訂的銀行理財產品合同,那麼這個性質就完全不同了,銀行就有承擔風險的責任。所以,假的銀行理財產品簽訂的合同都是第三方合同。

明白了這一點,你就一定要清楚:購買理財產品的合同上,叫什麼理財產品的名稱不重要,重要的是蓋誰的章、籤誰的字、以誰的名。

只要合同不是與銀行簽訂的,或者簽訂的銀行理財產品的合同中有第三方的名稱出現,那就是遇到了假的銀行理財產品無疑。

二是千萬不要購買所謂的轉讓性的理財產品,轉讓的理財產品可能是陷阱

民生銀行假理財產品案就是購買了所謂的理財產品轉讓,從而以第二手理財產品的名義進行銷售,仍然以“非凡資產管理保本理財產品”的名義進行銷售,所以上當受騙的人難以發現實際上已經購買了第三方的產品。

現在雖然有一些未到期的銀行理財產品進行轉讓銷售,但是要注意:如果在銀行欲購買的理財產品在網路銀行和手機銀行上查詢不到,就一定是假的理財產品。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第二大陷阱:購買理財的是銀行的代理理財產品而不是銀行理財產品?

防騙秘籍:一定要想明白到底你要購買的是什麼理財產品

有的人到銀行購買了理財產品,回到家看到的不是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就覺得上了當,甚至有的人購買了保險理財產品,就覺得受了銀行的騙。

實際上,銀行本身就可以代理銷售其它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不過是你購買時要分清楚:因為銀行理財產品和其它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不僅收益不同,風險也不同。

目前常見的銀行代銷產品主要是基金、保險、信託及國債等。這些銀行代理的理財產品不風險與銀行完全無關。

2016年11月,張女士在某信銀行酒泉路支行購買理財產品,被銀行員工推薦將200萬元投進投資公司,剩餘130萬元本金難以追回。

據相關媒體報道,湖南的客戶23萬元購買了某興

銀行

工作人員推薦的“東風5號”券商

集合理財產品

,預期25%的最高年化收益率在9個月時間內虧損了8萬元,虧損幅度將近35%。

不能說銀行代理的理財產品就風險大,但是當出現虧損的時候,如果你購買了代理的理財產品是不是感覺到完全不同。

防止購買成銀行代理銷售的理財產品的秘籍:

一是在購買理財產品時要明白一條基本的邏輯:你到底要購買的是什麼理財產品?銀行的還是其它金融機構的?

二是看緊合同,你購買誰的理財產品就與誰簽訂購買協議或合同。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第三大陷阱:貪圖高收益容易落入陷阱的坑

防騙秘籍:千萬不要貪圖過高的理財收益,要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所有的陷阱的根源都是源自於內心的貪念,只要動了貪心,就是在走向陷阱的邊緣。收益越高,不僅僅風險越大,可能距離陷阱越近。

2015年7月,某發銀行被媒體曝出的“飛單”案件,就是客戶劉女士購買了一款年收益達11%的私募基金產品,此案中還有5名客戶一同受騙,共767萬元受損失。

最受人關注的某生銀行北京分行航天橋支行假理財案就是以鯨鑽使用者專享、原投資人急於回款願意放棄利息、原年化收益率4。2%可以獲得相當於8。4%的回報為誘餌,騙取150多高淨值客戶上當。

以較高的利息為前提,以高收益誘惑,是所有理財產品陷阱的最根本因素。

正常的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只有4—5%左右,民生銀行的假理財卻以年化收益率8。4%為誘餌,說貪圖高利惹的禍,實際上更是騙子利用了人們的貪念的誘惑。

防騙秘籍:理性購買理財產品,理性面對理財風險,不貪圖高收益,更不要受高利誘惑。

購買理財產品不能貪圖高息,這就是我們必須掌握的防止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陷阱的最高原則;想明白你購買的是誰發行的理財產品,是防止購買理財產品陷阱的最基本的要素;看清楚購買理財產品的合同,是防止購買理財產品陷阱的最重要手段和方式。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若掉入理財陷阱,還不如不理。防範理財陷阱,理性理財最關鍵。(作者:麒鑑,專注於財經金融熱點)

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需要看清的三大陷阱:一定要清楚才可避免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