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有一天》是如此純粹,令人感動

本文作者:風吹沙

生活在健康社會的人,往往忽略了身邊還有特殊的群體,他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他們真實的生存狀況如何?

九個獨立小故事組成,

關注

了九

種特殊兒童群體

這是華誼兄弟

2014

年推出的一部公益片,關於“特殊兒童”的。與一般公益片不同,是華誼公益基金的一個新嘗試,以電影的形式,以講故事的方式,正常在院線上映的模式,擴大人們對某一個特殊群體的瞭解,從而引起更多人關注。

這部影片講述了他們不一樣的故事,其中有七個故事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選取的角度有,被拐兒童、貧困兒童、聾啞兒童、視力障礙兒童、讀寫困難兒童、少數民族留守兒童、肥胖兒童、智障兒童、服刑人員子女。

《有一天》是如此純粹,令人感動

《小小電影院》

講述了貧困孩子

對電影的渴望,這種渴望裡有孩子們的努力和成人的助力

《回家的路》講述

被拐賣

兒童,他們在街頭乞討流浪,透過有心人

的幫助,回到了

自己的家鄉

《獨唱樂團》

講述了

老師如何在無聲的世界啟迪

聾啞兒童的音樂夢想;

《瘋狂的麵包》

講述了

一個唐氏綜合症孩子學做麵包的故事

《看不見的畫》

講述的是

視力障礙

兒童

在繪畫上的成長

《小笨蛋日記》以動畫片的形式

講述了讀寫困難兒童的困惑

和努力

《秋扎》

講述了

蒙古族

肥胖症孩子的日常生活

和純潔的心靈

《禮物》

-

講述了

兩個裕固族小孩的友誼以及這個

民族

在惡劣環境下的生存現狀

《太陽會飛》

講述

的是服刑人員子女的生活,他們的心理狀況,以及收容他們的機構的困境

最讓我有所觸動的是,這不只是大人的視角拍攝,影片還竭力從孩子的視角看世界,讓觀眾無意識間轉換感受,真正能夠探究到孩子們的內心深處。

比如:

在反映視力障礙兒童《看不見的畫》裡,老師們要給盲童辦畫展。

他們不停地給她試衣服,孩子不懂為什麼試來試去的?

老師說想在畫展那天把她打扮得漂亮點。

孩子說:

“這和我有什麼關係,反正我也看不見。

《有一天》是如此純粹,令人感動

我和劇中的老師一樣被孩子的回答怔住了,因為我在觀影時也認為老師給她換衣服是天經地義、很自然的事,根本沒有想過,一個孩子的視角所看到的問題,與健全的人根本不在一個緯度上,成人的行為太主觀和自以為是了。這引起了我的警惕,每個人都慣常從自己的角度想問題看世界,而世界在他人的視角里卻是不一樣的存在。俗話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這句話讓我看到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巴別塔,人們生活在各自的角落,經歷不一樣的人生,如平行宇宙般難以相互理解。

一個顯而易見的現狀是,健全人的世界雖然眼不盲,但卻時有心盲。

你看,盲道修了許多年,盲道上依然亂停亂放,危機四伏。

現實情況是,雖修了盲道,盲人們依然沒有條件出門。

有一次我想感受一下盲人行路的感覺,像盲人一樣過馬路,因為紅綠燈有語音提示,但我閉眼的瞬間立刻發覺不可行,因為不同方向的兩個紅綠燈被放置在一起,你閉著眼睛根本就無從辨別是朝哪個方向的提示音。

畢飛宇在《推拿》裡有一句話:

嚴格地說,盲人一直在

這個世界,而不是

這個世界。

健康人哪能參透這一“用”字,健康人往往自大而缺少同理心。

《有一天》是如此純粹,令人感動

就像電影裡說的,其實孩子們不盲,他們只是有不一樣的視角,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獨唱樂團》

有一個細節值得回味

。音樂老師要帶聾啞孩子參加音樂大賽,學校管理員老師問了一個關鍵問題,

你問過孩子嗎?

”雖然是一個不經意的問題,但卻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平等意識,非常可喜。在國產影片裡,很少看到這樣的平等意識啟蒙。

從兒童權利角度來說,

當我們以

“為你好”的名義為孩子們做決定時,總是一廂情願,不去徵詢或者象徵性地徵詢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們“做與不做”的權利,是

尊重兒童的

基本權利,在這一點上,家長乃至整個社會都有強烈地

“替你做主”的衝動。因為這一點,這部影片的整體上了一個臺階。

九個短片中,我挺喜歡《秋扎》的。這集短片裡講的是一個細節真實而打動人的蒙古族小孩的故事。媽媽改嫁了,秋扎兄弟三人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秋扎肥胖而行動遲緩,在出鏡時形象也不討喜,髒髒兮兮的,小臉在高原上曬成砣紅。秋扎膽小害羞,怕遭人恥笑,沒有去上學。虎子老師來家訪,要求家人讓他上學。秋紮上學經常坐在門外,老師也不逼他,知道他跟不上,老師單獨教他,老師讓他跳繩讓他跑,秋扎體驗到了不一樣的生活和關愛,這是以前除了家人他很少感受到的。有一個細節是虎子老師教他說話:爸爸、媽媽、我愛你。秋扎吐字不清但努力學,在說到我愛你時,秋扎不說,而是對老師做了個飛吻。胖胖的小臉一下好生動,好溫暖,老師被感動到了。

這個細節也感動到我了,這是陽光照進孩子心裡的舉動。我忽然有點感激虎子老師,他們年復一年的支教,給那些邊遠的、貧窮地方的孩子們帶去的不止是知識,還有溫暖的陽光。可能就是不經意的一個舉動,就改變了一個孩子的一生。

《有一天》是如此純粹,令人感動

“有一天”的主題就是這樣,人們在某一天種下的一粒種子,會在未來成長,開花結果。

聯合國統計,全球有

4000

萬兒童患有肥胖症,資料還在逐年遞增。他們因疾病纏身,被視為異類,遭遇嘲笑和邊緣化。但他們都是擁有正常智商的孩子,他們不但需要擺脫身體的困擾,還要擺脫環境的困擾。相對於正常孩子來說,他們是難上加難的生活狀態。

目前關注特殊兒童的公益活動,大都存在於一般意義上的捐款捐物,而很少有人關注到他們的精神世界,許多人的觀念仍然停留在捐錢就能解決一切上。

我看過這部電影后,發現一個問題,我們光擁有成人式的關注是不夠的,成人的關注裡更多的是居高臨下的注視,是堆砌式的憐憫。成人需要有平行視角去關注各類群體,努力理解和我們不一樣的世界,付出實實在在的努力去支撐起特殊群體的世界。相對他們來說,健全人群擁有著“群體式主宰”的特權,這種“特權”深入在社會的各個方面。比如如何完善殘疾人出行?如何建立殘疾人與社會的各種連結?因此,如何給特殊群體創造好的生存環境,讓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是擁有資源的人們一直需要努力的。

《有一天》是如此純粹,令人感動

我國共有

0-14

歲的殘障兒童

817

萬人,佔兒童總數的

2。67%

。也就是說,每

100

名兒童中,就至少有

2

名殘障兒童。

這是一樣龐大的群體,迫切需要被關注到的群體。

《有一天》被譽為中國

“最好看”公益片,由杜波、易小星、李睿珺、王大慶等執導,安以軒、

袁珊珊

張涵予

、馮紹峰、韓庚、徐帆、周迅、斯琴高娃等明星出演,

全部都是零片酬。在全國上映

的時候

,統一票價僅

5

塊錢

,被稱作

“五元公益影片”

有一天,

我們看見了,關注了,努力了,世界就會一點點變得美好了。包括我寫這個影評,

有一天你看到了,然後去看電影,從電影中瞭解了這樣一個特殊群體,從此就不會“視而不見”了。

我追這部電影是因為李睿珺,他參導了這部影片。熟悉李睿珺是因為正在上映的影片《隱入塵煙》,他獨特而簡練的敘事方式,不一樣的視角透視,西部獨特的環境地貌,讓我一下子喜歡上了他的電影。

九個小故事裡,李睿珺編寫

/

執導了《禮物》,

一個關於生活在沙漠化草原上的傳統的裕固族人的故事

父親外出打工,母親、爺爺和孩子留守在

,孩子每天的任務就是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爺爺,他很孤獨,唯一的朋友住在很遠的地方,每月只有一天才能去找朋友

12

分鐘的電影拍出了留守兒童成長的孤獨和生活的艱難。

《有一天》是如此純粹,令人感動

李睿珺說,

有一天

他和一個

打工母親擦肩而過,

那位母親

牽著一個小男孩,

正好聽見了

母子

話,那位母親說:

你看,你來北京十多天了,我對你那麼好,你都不叫我一聲媽

”他

聽到時

非常

震撼,後來想一想更多的是揪心,難道是孩子的錯嗎?他們被父母留在家鄉,跟父母逐漸生疏,這些缺失的關愛用一輩子的時間都很難彌補。

留守兒童是一個

普遍

現象

目前中國有幾千萬留守兒童。

父母在孩子們心理發育最重要的階段缺席,他們的成長是有問題的,

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也會影響這個社會

在本片的首映式上,周迅說了一句話,呼籲大家花

90

分鐘關注下特殊兒童。花

90

分鐘,在許多人的時間分配裡,不多,瞭解必得從關注開始。有關注才能有行動。

這部電影,有其獨特的生命力,

沒有任何雜念。

正如

周迅

所說:

它是如此純粹,令人感動。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