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考研黨,聯絡導師的重要性你知道嗎?不注意初試前三也會被刷!

一、不要忽視聯絡導師的重要性

@考研黨,聯絡導師的重要性你知道嗎?不注意初試前三也會被刷!

從短期出發,所有學子的心願都是被錄取,而聯絡導師是取得最終勝利的關鍵環節。

我先和大家講一下我身邊發生的真實案例。我自己的考研初試成績排名專業第四,複試成績排名專業第二,而複試成績排名專業第一的同學是初試成績排名第五的那位。

大家可能好奇了,初試的前三名去哪裡了呢?我後來瞭解到,這三位同學均因未提前聯絡導師而被調劑到其他專業或其他學校。

由於未聯絡導師而不是因自身實力欠缺,與心儀的學校/專業失之交臂非常可惜。

每年,每位碩士生/博士生導師招收的學生名額有限,因此,還是儘量早點聯絡吧。

從長期出發,順利考上研究生之後,在未來2-3年裡,大家都要和導師進行頻繁的溝通與交流。導師既在學習與學術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在日常生活和以後的工作中也會有一些幫助。

一位導師的性格特徵、能力水平、社會地位、指導和管理模式對學生的未來發展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有一些學生由於沒有提前選好導師,或者在選擇的時候沒有深入瞭解導師的情況,在正式入學之後,發現導師的研究方向自己完全不感興趣,或者不喜歡導師的管理模式,與導師產生矛盾,有一些甚至延期畢業或無法畢業。

@考研黨,聯絡導師的重要性你知道嗎?不注意初試前三也會被刷!

二、選擇適合自己的導師

從以下三個不同維度出發,可將導師分為不同的型別。

1. 根據研究方向來分類,可分為理論型導師和實踐型導師。

理論型導師一般專注學術,絕大多數時間都忙於教學和科學研究,因此,也經常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申請各類科研專案/課題經費,公開發表論文/專著等學術成果,某個領域的學術大咖也經常有一些兼職的職位,比如其他單位的客座教授、某個學術組織的委員/理事等,很少有行政職務。

如果你熱衷於學術,甚至有繼續攻讀博士的打算,建議選擇理論型導師。

實踐型導師更側重從實操層面去培養學生,一般會接一些企業的專案,或者擁有自己的公司,學生透過直接參與專案得到鍛鍊與提高,這些經驗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學生脫離社會的風險。但是,實踐型導師的科研水平可能不如理論型導師,其職稱也是參差不齊的,從講師到教授都有。一般來說,職稱越高,在專業領域的話語權就越多。所以,在選擇的時候,可以看一下心儀導師的職稱。

如果你畢業後就進入職場,沒有繼續讀博士深造的打算,建議選擇實踐型導師。

2. 根據管理模式來分類,可分為監督型導師和放養型導師。

監督型導師一般在課題組設定了嚴格的管理條例。比如,定期在課題組內部召開研討會;要求你定期彙報學習/學術進展;工作日除上課以外都必須在實驗室/辦公室打卡等。這也意味著你的時間基本上都屬於導師,永遠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嚴師出高徒,這樣的管理模式適合自律性比較差的學生,有導師的嚴加管理,學生容易做出學術成果。

如果你的自律能力比較差,需要有一個人來長期約束和督促你,建議選擇監督型導師。

放養型導師屬於佛系管理,基本上不會給學生設定條條框框的規定,性格也比較隨和,好相處。只要你不是每天渾渾噩噩,達到學校和專業的基本要求就能畢業。在這種管理模式下,你也會擁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你可以去參加一些活動、找一些實習或者兼職。

如果你的自制力比較好,喜歡自由的學習環境,建議選擇放養型導師。

3. 根據實力水平來分類,可分為大咖型導師、新銳型導師和邊緣型導師。

大咖型導師一般學術地位很高(院士/長江學者等)或者行政職位很高(學院院長/分管副校長等),這類導師會非常繁忙,基本上時間都被排滿了,沒有很多時間親自帶學生,一般會授權其手下的小導師或者博士研究生來指導新來的碩士研究生。這類導師最大的優勢就是名氣大、資源多、影響力大,作為他/她的學生,會因此帶上“光環”,享受到很多便利。

如果你自身素質非常好,認為大牛有可能收你為徒,而且你也很看重導師的地位和資源,就可以嘗試一下。

新銳型導師又被稱作“冉冉升起的大牛”,這類導師最大的優勢就是非常有拼勁,不斷申請各類課題或者專案,發表高水平論文/專著,提升團隊影響力和話語權,而且是躬身入局,親自帶領專案,他/她的團隊永遠都有活幹。

如果你也是一個非常上進的人,並且比較能吃苦,願意接受挑戰,不怕活兒多,建議選擇新銳型導師。

邊緣型導師應該是最沒落的一類導師了,可能是研究方向比較冷門,可能是最近幾年沒有學術成果,也可能是與同行的關係相處得很差,簡單概括就是沒資源、沒專案、沒影響力。

每個專業都會有這種瀕臨淘汰的老師,因此,這類導師的招生名額也不會很多,口碑也不會很好。

因此,我建議大家在選擇導師的時候,看看有沒有熟悉的人瞭解你的心儀導師,他/她可以是你本校專業的老師(同行),也可以是一些可能就讀你目標院校和目標專業的師兄師姐,你去問問他們,你選擇的導師到底屬於什麼型別;或者你可以在使用郵件等方式聯絡導師的時候,透過閱讀和研究導師的回覆大概判斷一下導師的型別;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在知網等文獻查詢平臺上搜索該老師的論文成果,看一看近期有沒有發表論文以及對應的期刊等級是否較高,這也能給你提供一些參考。

上述對導師的三種分類可能是相互重疊的。

比如,你選擇的某個導師可能兼具理論型、放養型和大咖型的特點。所以,你在做出選擇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因素。

@考研黨,聯絡導師的重要性你知道嗎?不注意初試前三也會被刷!

三、做導師眼中的好學生

絕大多數導師都會喜歡積極主動、目標清晰、有科研潛力、有學術積累的學生。

1. 積極主動。

積極並不能代表一個學生的能力有多強,而反映的是一種態度,它體現出你對於讀研究生的渴望和訴求。因此,

大家可以透過多主動聯絡導師,增加自己的曝光率,並適當地與導師進行學術問題的溝通與探討,

這會給導師留下一個很好的印象。

2. 目標清晰。

大家都知道,碩士生一般是需要撰寫畢業論文才能順利畢業的。而所有碩士生在開始正式撰寫畢業論文前,一般都要進行“畢業論文開題”環節,大家需要提交開題報告,有一些需要進行開題答辯,該環節可以幫助大家進一步明確畢業論文的研究題目、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等,讓大家在進行深入研究之前找準方向不跑偏。

事實上,很多同學會因為興趣轉變、資料缺失等主觀或客觀的原因更換畢業論文的題目,這就會浪費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我提畢業論文開題這部分內容就是想表明,目標和方向正確有多麼重要。而如果,

你在還沒有正式入學前就已經明確了入學後的研究方向,那麼你會在整個研究生期間比其他同學更有效率,而且更容易堅持下去。

導師會很欣賞這種有遠見的學生。

3. 有科研潛力。

大學本科設定的各類課程的內容絕大多數比較寬泛,不夠深入。而進入研究生階段以後,我們會接觸到更細分領域的專業研究,而不是淺嘗輒止地瞭解知識。

研究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一個學生如果具備較好的創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並擅於獨立思考,對待每個問題或者事物都有著獨到的見解和看法,就已經具備開展研究工作的天分了。

4. 有學術積累。

做學術也有一定的套路。比如,如何開展調研?如何獲取和分析資料?如何選擇研究方法?如何寫課題申報書?如何寫論文和專著?這些都有一定的技巧,而這些技巧是需要時間上的不斷積累才能領悟到的。

所以,

如果你在本科期間已經參與過一些小型科研專案的研究,有一些資料分析的基礎,或者甚至是有一些科研成果(論文/研究報告/專著),那麼恭喜你,你已經超越了絕大多數的對手。

導師一般都會非常認可有科研成果的學生。

@考研黨,聯絡導師的重要性你知道嗎?不注意初試前三也會被刷!

四、採取適當的方式聯絡導師

聯絡導師可採取的方式有郵件、電話、即時聊天工具(微信/QQ/簡訊)、登門拜訪。

找到導師聯絡方式的5種常見方法:

1。 登入導師所在學院的官網,一般會公佈其電子郵件、辦公電話、辦公時間、辦公地址等資訊;

2。 透過知網或者其他論文檢索通道,獲取導師公開發表的論文,論文中一般會寫明作者的聯絡方式;

3。 想辦法找到導師所在院系專業的師兄師姐,詢問導師的聯絡方式;

4。 如果你沒有跨專業考研,可以找你目前所在專業的老師問詢心儀導師的聯絡方式;

5。 很多知名的老師的聯絡方式可以透過百度/搜狗等網站搜尋到。

透過電子郵件聯絡導師是最普遍也是相對比較正式的一種方式。

在未和導師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係之前,不建議採取電話、即時聊天工具或登門拜訪這幾類方式。

電話和即時聊天工具的優勢在於時效性強,很快能得到導師的回覆,但是學生也需要進行充分的準備,如果每次和導師聯絡都說一些有的沒的,時間長了,導師也不願意跟你浪費時間。

登門拜訪的風險係數比較大,雖然可以面對面與導師進行交流,具體談一談自己的優勢以及未來的規劃,但很有可能比較緊張,把自己的缺點提前暴露出來,起到負面作用。

我建議的方法是,

第一次聯絡導師的時候使用郵件,如果郵件回覆效果比較好,可繼續透過郵件索要導師的微訊號/QQ號或者預約登門拜訪的時間,後期可適當採取非郵件方式與導師進行聯絡。

注:如果大家比較容易緊張,建議統一採用郵件的方式聯絡導師。

不管採取什麼樣的聯絡方式,請切記一定要做足準備工作。比如,諮詢問題的時候應專業並且深入;提前閱讀心儀導師的相關論文和著作以便聯絡時可以帶入話題。

此外,還要注意一些細節性的問題。比如,態度要謙遜恭敬;提高聯絡的效率和質量,不要頻繁聯絡;在法定節假日的時候進行適當的祝福和問候。

@考研黨,聯絡導師的重要性你知道嗎?不注意初試前三也會被刷!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了,希望可以讓你對於聯絡導師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

(更多幹貨,私信小編獲取分享群入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