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剪刀手愛德華》:飛舞的剪刀凝結了很多人童年的記憶

我愛你,但怕傷害你,所以我選擇遠遠地陪著你。——《剪刀手愛德華》

《剪刀手愛德華》相信是很多人熟悉的電影,也是童年時的回憶。那把靈巧飛舞的剪刀,那份面對愛人時的深情與無奈,至今印象深刻,溫情卻無限傷感。該片上映於1990年12月6日,由好萊塢著名鬼才導演蒂姆·波頓執導,約翰尼·德普出演,可以說它是一部蒂姆·波頓哥特電影的一座里程碑,很多影迷也都是藉由這部作品開始瞭解並喜愛上蒂姆·波頓和約翰尼·德普的。

雖然這部電影風格迥異,有一雙繁雜剪刀組成雙手的人造人加上恐怖灰暗的城堡展現出了濃厚的哥特風格,但在這種奇特的風格之下卻蘊藏著觸動人內心最柔軟的溫情,引發共鳴。因此該片獲得了很多觀眾的喜愛。上映後獲得第18屆土星獎最佳奇幻電影獎、第45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藝術指導獎以及第6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化妝提名。而且這種喜愛至今不衰,豆瓣排名87,保持著8。7的高分。

電影劇情本身並不複雜,講述了一個半成品人造人愛德華,擁有人的心智,但因為在準備造手的時候,創造人的突然離世,導致他只能擁有一雙剪刀手,孤獨地生活在古堡裡。他被偶然闖入古堡的化妝品推銷員佩格帶回家,走進了人類的世界。單純的愛德華愛上了佩格的女兒金,金也慢慢的被愛德華的善良所吸引。然而接下來一連串的意外事件讓周圍的人鄰居對愛德華的態度從最初的喜歡變成厭惡、恐懼和排斥。愛德華痛苦地發現,身體結構特殊的他總是好心辦壞事,無法隨心所欲地去擁抱自己的愛人,只會給愛人帶來痛苦,於是他重新躲回了城堡,用不停雕刻冰雕的方式遠遠陪伴著自己的愛人。

很多人分析這部電影看到的是愛德華對金的深情,兩個深愛的人不能在一起,但卻一直守護掛念著彼此,這份屬於人造人的真摯愛情讓人感動。而我卻看到這部影片裡愛德華為何被塑造成這樣的一個形象與性格,也許正是導演蒂姆·波頓的內心世界的一個對映,所以本文我將從另外的角度來分析這部電影,從刻板印象對愛德華造成的傷害、冰冷尖銳的剪刀是是導演蒂姆·波頓對孤獨的另類詮釋、蒂姆·波頓哥特式電影風格及電影攝影技巧和灰黑色調的完美運用方面來探討這部40年前的電影為何至今深受喜愛。

《剪刀手愛德華》:飛舞的剪刀凝結了很多人童年的記憶

01 外表可怕,內心純真的愛德華,卻因為人們的刻板印象,受到了最大的傷害

1、可怕外表下擁有一顆最為純真的心

愛德華從被製造出來就生活在城堡裡,並未真正接觸外面的世界,所以他的內心從未被俗世所汙染,如同孩子一般的純淨與善良。對於一個人孤獨生活在城堡裡的他,發現自己可以跟隨佩格進入真正的人類世界時,他笑了,一如孩子般的純真,畢竟沒人喜歡孤獨,也向往外面的世界和結識新的朋友,哪怕是人造人的愛德華。

進入小鎮生活後,他想到的就是儘可能的去幫助大家,修剪景觀樹、幫小寵物剪毛、幫人理髮,都在用他的方式回報著小鎮上的人們,也獲得了大家的喜愛。也正是他的善良與純真,讓最初排斥他的金也開始接受並喜愛上了他。

我覺得這部片子裡最溫暖我的就是愛德華的這份純真與乾淨,讓人覺得如同他所雕刻的冰雕一樣,純潔、清澈,讓人忍不住想呵護它不被破壞,他一笑,感覺天空都亮了。

《剪刀手愛德華》:飛舞的剪刀凝結了很多人童年的記憶

2、刻板印象下的傷害,往往是無形但卻傷人

雖然愛德華已經用行動表現出了自己的善良與無害,但是當髮廊老闆娘勾引他失敗,反而誣陷他意圖強姦;金的男朋友陷害他偷盜被抓;金的男友差點撞死金的弟弟,是愛德華救了弟弟,卻被誣陷故意傷人,這一切看上去多麼不符合常理,人們卻相信了這些人的說辭,只因為愛德華是個長相可怕的人造人。人們不顧真相的盲從盲信,打破了愛德華繼續在小鎮生活下去的美好願望,最終在金的幫助下,愛德華以假死的名義回了城堡,終生不再出來。

電影雖然是誇張的藝術,但這一幕在我們生活中是否覺得很眼熟,人們對很多事情都有著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比如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輕人是愛衝動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斤斤計較的;英國人是保守的,美國人是熱情的;農民是質樸的,商人是精細的等等。

而在本片中由於愛德華是人造人,所以他的外表在普通人眼裡是可怕的,尤其那一雙由各種剪刀組成的雙手更是容易在不經易中傷害到別人。人們總會覺得醜陋、與眾不同是可怕的,容易犯罪的。所以一旦發生了壞事,鎮裡的所有人包括當初帶愛德華回家的佩格,都憑著這一刻板印象一致認定全是愛德華做的,把他從溫馨的生活逼回了曾經可怕的孤獨之中。可是愛德華確確實實有一顆美麗與善良的內心,想把自己最好的給別人,只因他不善於表達被誤會至此。

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們對某個事物或物體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並把這種觀點看法推而廣之,認為這個事物或者整體都具有該特徵,而忽視個體差異。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也經常會犯刻板印象的錯誤,比如對於不愛說話的同事,很多人就會覺得這樣的同事不禮貌,不喜歡與人來往,也肯定不喜歡團隊合作,交際、工作能力都差等刻板印象,然而事實卻只是同事不愛說話,但卻具有非常強的工作能力。

雖然這種傷害不像電影中愛德華那樣嚴重,但卻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別人或者自己造成了傷害,所以電影除了娛樂,也要從中學會成長,我們在現實中也試著去改變一下自己的一些刻板印象,讓自己能更加客觀地瞭解分析事物,有利於我們更加理智地修正自己的行動和方案,獲得最好的結果。

《剪刀手愛德華》:飛舞的剪刀凝結了很多人童年的記憶

02 冰冷尖銳的剪刀手蘊含著蒂姆·波頓內心對孤獨的詮釋

1、蒂姆·波頓是好萊塢的鬼才導演,卻也是孤獨的代言人

很多人說喜歡蒂姆·波頓電影的人都是一群孤獨的人,因為蒂姆·波頓中前斯的電影中總是充斥著一種特別的孤獨感。蒂姆·波頓可謂是電影鬼才,有人說他像是美國版的王家衛,總是走著最孤獨的路,拍著最不食人間煙火的影片。

蒂姆·波頓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本克,生長於伯本克郊外一個普通卻怪異的家庭。幼年時,他的房間被父母莫名地釘上了很多木板,只剩下兩條細縫讓他看外面的世界。所以他從小沒有朋友,不務正業,學習成績也不好,但是偏偏喜歡畫畫和看電影,尤其是恐怖片 。而正是他童年不同尋常的經歷,讓他內心充滿著孤獨,造就了他異乎常人的思維,形成了如今獨有他個人符號色彩的哥特式電影風格。

想要表達愛,卻無法與人共處,是多麼孤獨的事情。影片中的愛德華是孤獨的,一個人生活在孤堡裡,沒有朋友、親人,這一幕和幼年的波頓的生活環境是如此的相似。蒂姆·波頓賦予了愛德華一雙生人勿近的剪刀手,強化了愛德華的孤獨,他渴望朋友,卻依然排斥別人靠近的矛盾糾結心理,哪怕他擁有了懂自己、愛自己的人,卻因為沒有一雙好的手,無法好好擁抱所愛之人。因為不是每個靠近自己的人都能懂自己,那不如遠離。這些細節的暗喻引發了影迷的共鳴,都紛紛留言“我就是愛德華。”這也是大家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因為“我”即愛德華,愛德華即“我”。

也許每個人都曾經孤獨過甚至至今還在孤獨中,蒂姆·波頓塑造的愛德華卻像他們內心世界的自己,孤獨、純真、渴望真情,缺少真正懂自己的人,但卻又怕生人靠近,所以說蒂姆·波頓把孤獨人的內心世界用電影完美的展現了出來,表達了他自己與表達了芸芸眾生中同樣孤獨的人。

《剪刀手愛德華》:飛舞的剪刀凝結了很多人童年的記憶

2、金的出現,是蒂姆·波姆對於孤獨之外的一絲期盼的隱喻

金在電影中是愛德華的心中摯愛,是愛德華一生的信念和追求,也是他孤獨生命中唯一的光亮。這也許正是蒂姆·波頓心裡的期許吧。

孤獨的人並不是真正喜歡孤獨,而是隻想遇到一個真正愛他、懂他的人。就像影中的金對於愛德華一樣,在一片雪花中,如同天使一般的金,把愛德華從灰暗的孤寂中拉了出來,點亮了愛德華的天空,她能瞭解愛德華內心的全部苦楚與及他的美好,視他如珍寶,讓愛德華明白了愛的真諦。如果有人曾經和愛德華有過類似的經歷,也許更能看懂這部影片。

金對於蒂姆·波頓來說也是他孤獨內心中最美好的願望與象徵,愛德華似他,他似愛德華。他把自己內心對美好的期許與願望化身了金,也許那個時候的波頓是孤獨的,但也期望著有屬於他的金出現。

《剪刀手愛德華》:飛舞的剪刀凝結了很多人童年的記憶

03 蒂姆·波頓的哥特式電影風格是大家喜愛他的原因

1、蒂姆·波頓的哥特式風格電影成為了他的個人符號

哥特式(Goth)最早是文藝復興時期被用來區分中世紀時期(公元5-15世紀)的藝術風格,以恐怖、超自然、死亡、頹廢、巫術、古堡、深淵、荊棘、黑夜、詛咒、吸血鬼等為標誌性元素。哥特式風格用黑暗、恐懼、孤獨、絕望的藝術主題,來往於內心世界神聖與邪惡 的邊緣,描繪在愛與絕望之間的掙扎,嘶叫的痛苦和清醒。

哥特電影起源於1921年,一位名叫克里斯滕森的瑞典人拍出了一部名為《歷代的巫術》的電影,這部電影裡,異教、死亡、巫術等陰暗元素第一次成為電影的表現主題。而《剪刀手愛德華》則代表著哥特電影復興的大幕在好萊塢被徹底掀開了。

蒂姆·波頓喜歡追求怪異、前衛、黑暗的境界,是美國勇敢、有想象力和具創新精神的電影人之一,有著奇幻而富有激情的想象和獨特的視覺風格 。其作品怪誕不羈,卻有著讓人著迷的魔力。華麗而頹廢的哥特風格是他被人稱道的特點之一 。

提到蒂姆·波頓電影,大家會想到“哥特”、“黑暗”、“古怪”等詞彙。依仗著誇張的色彩,古靈精怪的人物,風格迥異的服飾,讓波頓作品一次次打動觀眾的心,觸及人們的淚點。而在這些暗黑、孤獨、哥特風、千奇百怪的想法和創意之下,蒂姆·波頓的鏡頭裡從來不缺少對世俗另類的想法,以及打破常規的角度,在他看似糙漢的外表下,內心卻像孩子一樣保持童真。這也是人們著迷於蒂姆·波頓電影的重要原因。

《剪刀手愛德華》:飛舞的剪刀凝結了很多人童年的記憶

2、約翰尼·德普的演技,經典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剪刀手愛德華》的成功也不得不提到愛德華的主演約翰尼·德普,他和蒂姆·波頓藉由這部電影,開啟了多年的合作,從《剪刀手愛德華》到《斷頭谷》、《理髮師陶德》等多部電影,默契也就在這一部部電影中建立,提到蒂姆·波頓就總會讓人想到約翰尼·德普。蒂姆·波頓能描繪出自己想要塑造的奇異世界,而約翰尼·德普卻能完美準確演繹出波頓的心中所想,在我眼中兩個天才的合作才成就一部經典,缺一不可。

並非說他們兩離了誰都不行,但總覺得他們兩在一起才是最佳的合作。期待有一天蒂姆·波頓和約翰尼·德普能夠再次攜手,在他新的作品裡,我們能夠找回從前熟悉的感覺,滿足影迷的願望。

《剪刀手愛德華》:飛舞的剪刀凝結了很多人童年的記憶

04 電影攝影技巧和灰黑色調的精準運用更加突顯了哥特風格

1、斜角鏡頭的運用,增加了電影畫面中的瘋狂和不安感

斜角鏡頭,好萊塢行話稱“Dutch angle shot”,意為“德國式鏡頭”,來源於3、40年代德國電影對這種鏡頭的大量運用。斜角鏡頭拍攝時攝影機在垂直方向上傾斜,最終這會導致銀幕上的物件的傾斜,失去平衡感。通常在表現古怪、狂躁、暴力、不安、驚險、醉酒等特殊情境時會採用這個手段。在剪輯時如果將左斜鏡頭和右斜鏡頭依次組合,會產生更強烈的效果。

在《剪刀手愛德華》中,導演蒂姆·波頓選擇使用這種鏡頭方式,增加了畫面的瘋狂和不安感,隱喻著愛德華的內心。斜角鏡頭只是一種透過傾斜攝影機,讓觀眾感到有趣的手法,而且也能感覺到這個鏡頭背後更深遠的意味,導演在劇中用這個鏡頭的拍攝方法向觀眾展現了愛德華孤獨的居住環境和內心的不安與恐懼,看到這個風格的城堡,我總覺得也許這個是蒂姆·波頓小時候被父母用木板關在家裡時候,他腦子裡出來的城堡吧。

《剪刀手愛德華》:飛舞的剪刀凝結了很多人童年的記憶

2、灰黑色調的運用,準確表現了愛德華的內心世界感受

在這部電影中,蒂姆·波頓採用了大量的灰黑色調,來向觀眾展現愛德華的內心世界。而這種色調的運用卻是暗含在影片中,反覆展現,用色彩引誘著觀眾情緒隨著產生變化。

哥特造型的古堡以深灰色為主色調,白天是是深灰,夜晚是偏於黑色,表現了古堡的古怪、肅穆、莊嚴與神秘。

愛德華的裝扮是以黑色為主,代表了距離、沉重、堅硬,正如同愛德華的性格一樣。

對比進入小鎮後的粉色暖色調,愛德華及其身處的城堡都以黑、灰、銀色等暗色調為主,這種地比突顯了愛德華內心世界的孤獨,及最後不得不遠離人世,遠離摯愛的沉痛心情。

《剪刀手愛德華》:飛舞的剪刀凝結了很多人童年的記憶

總結:

雖然蒂姆·波頓有很多不乏大家津津樂道的優秀作品,但我個人卻覺得《剪刀手愛德華》是他的經典代表作,這部作品也奠定了他哥特式電影風格,也是大家熟悉他的開始。如果你想了解這位天才般的導演,那我建議你從這部影片開始,古怪的造型、夢幻的劇情、孤僻的人物性格無一不是蒂姆·波頓電影的特點體現。同時他總能在這些哥特式怪誕風格之下,悄悄埋下的溫情的種子,不經意萌發觸碰觀眾內心,由此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