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第4課《古詩三首》,學生藉助註釋瞭解詩句大意,並默寫《山行》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課題是《古詩三首》,也是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當進入第二單元,語文要素也有了新的內容,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

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是學生要學習的本單元的一個重點。透過這一單元內容的學習,孩子們應該掌握的是藉助圖畫、查字典、理解上下文、聯絡生活經驗等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在今後的學習中,老師會細緻講解。

第4課《古詩三首》,學生藉助註釋瞭解詩句大意,並默寫《山行》

而《古詩三首》這一課,學生就是藉助註釋去理解古詩中難懂的詞語。

好的,同學們。下面就和杜老師一起走進描寫秋天景色的三首古詩吧。

一、學習目標

1.認識“徑、斜”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挑”,會寫“寒、徑”等12個生字。

2.有感情朗讀、背誦三首古詩,會默寫《山行》

3.能借助註釋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能從古詩中的景色知道古詩描寫的季節。

以上的三個目標,孩子們在學習之後可以對照目標,看看自己是否全部達成。

二、教材分析

第4課《古詩三首》,學生藉助註釋瞭解詩句大意,並默寫《山行》

這三首古詩寫的都是秋天的景色,在語文書第14頁還配有插圖,每一首詩的邊上都畫了一幅插圖。

第1幅圖中,詩人被那一片火紅的楓葉給吸引住了,於是他停下車來,站在山路上抬起頭,慢慢欣賞著深秋時節那森林中的景色;第二幅圖詩人在池中的亭內望著滿池的枯敗的荷葉,以及池邊的殘菊,若有所思;第3幅圖在梧桐樹下,籬笆旁邊,兩個小孩正在撥弄蟋蟀,這讓他想起了他的家鄉。

說到這首詩,同學們想想一、二年級時學會用什麼方法來理解古詩的大意呢?就是看圖啦!對,一、二年級學生看圖想想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第4課《古詩三首》,學生藉助註釋瞭解詩句大意,並默寫《山行》

當到了三年級,又將學到一種理解古詩含義的方法,就是藉助註釋。在語文書第14頁,每首詩的右面都有一些註釋,註釋是對詩中個別陌生詞語或生字給出瞭解釋,把這些解釋讀一讀,然後再去書中看一看古詩的內容,對照圖畫,想象一下古詩的含義吧。

好的,我們現在先借助注音來讀一讀這三首古詩。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第4課《古詩三首》,學生藉助註釋瞭解詩句大意,並默寫《山行》

三、有關識字

語文書第15頁,會認字有“徑、斜、贈、殘、猶、傲、君、橙、橘、挑”。

學生把這些字再帶到古詩中讀一讀,最後一個字是多音字“挑”,本課讀(tiǎo),同學們看圖可知挑促織,是兩個小孩子在用小樹枝撥弄蟋蟀。這個音還可以組詞:挑頭、挑明、挑逗、挑走。他還有一個音念挑(tiāo)挑選、挑三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