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神秘的涇川大雲寺紀事

位於絲綢古道上的涇川大雲寺,雄踞涇川縣城北新區,與天下王母第一宮遙遙相望,臨涇河依虎山。

這裡蘊含著神秘、瑰麗的佛教文化氣息。有史可考,涇川大雲寺是在北周寶寧寺、隋代大興國寺、唐代大雲寺、宋代龍興寺的原址之上修建的一處規模宏大、獨樹特色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神秘的涇川大雲寺紀事

神秘的涇川大雲寺紀事

從1964年到2013年的49年間,涇川大雲寺遺址就曾三次出土佛教聖物——佛舍利,因出土次數多、數量大、規格高,被譽為“華夏佛寶聖地、世界佛舍利供養中心”,與敦煌佛教文化遙相輝映。

早在公元601年,隨文帝給全國30個州分發佛祖舍利並詔令各州建塔供養。隋文帝這次給涇州大興國寺分舍利14粒。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赦令兩京、諸州各置大雲寺一處,藏《大雲經》。涇州大雲寺在隋代大興國寺原址上改建,發現隋代大興國寺供養的佛舍利、舍利瓶、石函,遂置金棺、銀槨、琉璃瓶和石函五重套函供養佛舍利。

明洪武三年的一場水患使久負盛名的涇州城全城覆沒,涇州大雲寺被夷為平地、毀於一旦,難尋其蹤。

神秘的涇川大雲寺紀事

【舍利三現】

1964年驚現·隋唐佛舍利

當年10月,在唐朝興建的大雲寺地宮,14粒佛祖舍利和珍藏舍利的金棺銀槨、鎏金銅匣、琉璃瓶、石函,被當地農民在平田整地時意外的發現。

這一稀世珍寶重現人間,成為當時轟動佛教界、考古界的重大發現,是當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1971年9月,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先生親自鑑定評定為國寶級文物。

涇川大雲寺遺址出土的佛舍利和金銀棺槨等文物是世界佛教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佛舍利由印度安放在塔上部改為安放在中國式地宮,開創了佛舍利葬制中國化的先河,在佛教考古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今天,涇川大雲寺佛祖舍利及其套函作為中華優秀文化遺產代表,曾多次被送往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瑞士、新加坡等國家巡迴展出。

神秘的涇川大雲寺紀事

神秘的涇川大雲寺紀事

神秘的涇川大雲寺紀事

1969年再現·北周佛舍利

當年12月,涇川縣建造涇河大橋取土時,在北周寶寧寺遺址出土了舍利塔基一套,包括石函、銅槨、銅棺、舍利瓶、舍利、金銀釵、玉指環、醫用銅刀等重要文物。石函銘文紀年為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比大雲寺塔基早123年,比隋文帝分舍利早34年,現保存於平涼市博物館。

時隔36年後的2005年3月19日,當修建涇川縣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噴灌設施時,在出土了比丘慧明舍利函原址,又出土了1。8米高的北周早期石雕佛像一尊, 重千餘斤,破損嚴重,現修復後在大雲寺展出。

2013年三現·北宋諸佛舍利

2012年12月31日,群眾在涇川大雲寺遺址修建道路時,意外發現佛教造像窖藏,出土精美造像、造像碑、造像塔等珍貴文物270多件。2013年1月9日,在此又發現了一座地宮,地宮內出土一具陶棺和一塊銘文磚,銘文有“諸佛舍利二千餘粒並佛牙佛骨於本院文殊菩薩殿內葬之”的記載,講述了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5月12日,龍興寺僧人智明、雲江經過24年辛苦奔波,在全國各地收集而得並埋葬佛舍利的全過程。陶棺內有6個舍利瓶,4層佛骨,其中散落在外的千餘顆佛舍利,大小如米粒,顆顆晶瑩剔透,還有23顆七彩石,與磚刻銘文上的記載相一致。

公元1013年農曆5月12日距公元2013年農曆5月12日真乃天作巧合,恰為整整一千年。千年佛舍利、千年文物,千年後驚現於世。更巧的是1964年龍年和2013年小龍年同出佛舍利。真乃:兩個龍年出舍利不期而遇,一千歲序顯佛光巧合天緣。

這批珍貴文物“千年一現”震驚國內外,也再次印證了涇川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長安之後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和多元文化的交匯地,同樣也是佛教文化在中國東進西漸的橋頭堡。

神秘的涇川大雲寺紀事

神秘的涇川大雲寺紀事

神秘的涇川大雲寺紀事

【舍利迴歸】

絲路佛光耀萬里,涇州國寶譽華夏,佛祖舍利現盛世,眾心歸一回故里。

歷史將時間定格在2015年8月24日。

為了傳承保護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使其發揮豐富的文化價值和應有的社會效應。

這天,甘肅省文物局舉行莊嚴的儀式,將甘肅省博物館收藏涇川大雲寺1964年出土的佛骨舍利中的4粒,調撥給涇川。8月28日(農曆7月15日)省、市佛教協會及涇川縣舉行了隆重的接收儀式。佛祖舍利時隔50年後重回故土安奉,為涇川文化旅遊發展賦予了內涵和靈魂。

佛祖舍利迴歸故里涇川,為重現昔日涇川佛事之盛景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如今,這4枚佛祖真身舍利供奉在涇川大雲寺地宮之中。

神秘的涇川大雲寺紀事

神秘的涇川大雲寺紀事

神秘的涇川大雲寺紀事

【盛世重光】

規模宏大的涇川大雲寺景區,經過15年的開發建設,已相繼建成了舍利塔、鐘鼓樓、東西碑亭、藏經樓、臥佛殿、天王殿、佛教藝術主展館及接待、管理、服務三個中心,配套實施了影壁等基礎工程,成為迄今甘肅最大的仿唐建築群。

舍利塔是這裡標誌性的建築,是供奉佛祖釋迦牟尼舍利和佛教經典之地。整體造型氣勢雄渾、構思精巧,風格獨特。塔高95米,寓意“九五至尊”,地下地宮三層,地上明七層暗七層共十四層,既內涵佛教中的七級浮屠之意,又暗喻在這片厚重的黃土地上曾經出土14枚佛祖真身舍利。最頂部為塔剎,高20米,為不鏽鋼貼金飾物,呈寶珠火焰造型,顯示天圓地方,整個建築為四角飛簷形方塔,鋼結構木裝飾,達到了鋼結構與古建築的完美結合,被譽為中國仿唐第一塔。

站在氣勢恢宏的塔下,讓人心曠神怡,物我兩忘,彷彿又回到了盛唐時期的涇州大雲寺。遙望,佛舍利塔威儀森嚴、高聳入雲,蔚為壯觀。沿塔梯上塔,涇水波光,阡陌城閣、無限風光,盡收眼底。

舍利地宮在舍利塔負一、二層。負一層是按照出土的唐代石函同比例放大了14倍之後的一個石函造型,石函四周被68座漢白玉質地蓮花燈圍繞起來的蓮花池,象徵水界,頂端藍色的天空白色的雲朵,象徵天河,石函立於天地之間,寓意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展現佛舍利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壁彩繪208個佛教故事及隋文帝和武則天與佛教文化的緣源。

神秘的涇川大雲寺紀事

地宮負二層是在唐代地宮原址上覆原的墓室。墓室頂是六層120個斗拱組成的穹頂藻井結構。四角是四根龍柱,龍柱下站立四大天王。環繞墓室四周的是999尊佛龕,與佛祖舍利形成千佛,宏偉壯觀、莊嚴神聖、佛光輝煌。

大雄寶殿具有代表性的建築,採用重簷廡殿頂仿唐式建築風格,全木結構,建築面積3400平方米,高33米,是我國大陸目前最大的木結構單體建築。採用傳統泥塑工藝精心雕塑有五方佛、諸菩薩等佛教造像二百多尊,堪稱現代佛教泥塑造像的藝術殿堂。

地雕四周由“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中華文化符號——祥雲環繞,中間是揭開大雲寺神秘面紗的十六個大字“大周涇州大雲寺舍利之函總一十四粒”,這是1964年出土的佛祖真身舍利石函,函蓋上的銘文,記載了石函內舍利的數量以及重新安奉的時代背景,塵封已久的歷史被揭秘。“大周”是武則天時期的國號,“涇州”是指當時的涇川,“總一十四粒”是說在大周時期涇州的大雲寺供奉著14枚佛祖真身舍利。這就是為何郭沫若先生當年鑑定時指出“舍利石函,貴在石函”的原因。

神秘的涇川大雲寺紀事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涇川縣搶抓“一帶一路”和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千載難逢的機遇,將大雲寺景區建設成為隴東地區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標杆。

作者簡介:楊樹,甘肅涇川縣廣播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甘肅省民俗學會會員、平涼市作協理事、平涼市影視藝術家協會理事,政協涇川縣第九屆、第十屆委員會委員。被授予全省“優秀青年記者”、全市“十佳新聞工作者”。高階攝影師,《平涼日報》記者,出版作品集《飛雲流韻》。

原標題:《神秘的涇川大雲寺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