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湘水激揚70年」興水工程千秋業——水利建設管理的湖南樣本

編者按:

70年砥礪奮進,70載春華秋實。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作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基礎,湖南水利事業隨著新中國的發展一起茁壯成長。

70年,湖南水利櫛風沐雨、堅定前行。70年,湖南水利事業走出了一條又好又快的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之路。湖南省水利廳聯合紅網特別推出“湘水激揚70年系列報道”,展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三湘大地波瀾壯闊的治水興水變革歷程。

【湘水激揚70年】治水興湘70載 湖湘水美永珍新

【湘水激揚70年】洞庭波湧人水和 ——洞庭湖保護與治理紀實

【湘水激揚70年】風雨不動安如山 ——湖南省水旱災害防禦70年記

「湘水激揚70年」興水工程千秋業——水利建設管理的湖南樣本

桃源水電站

紅網時刻記者 陳詩芹 通訊員 黃躍群 長沙報道

湘人王闓運曾言:“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湘資沅澧等紛繁水系交匯而成的湘江,構成了湖湘百姓賴以生存的三湘大地。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三湘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飽經水旱災害之苦的三湘兒女,在歷屆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勵精圖治、艱苦奮鬥,戰酷暑、鬥嚴寒,開始了氣吞山河的水利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

70年來,湖湘兒女靠著自己的雙手和智慧,治水害、興水利,保平安、促生產,人水和諧的圖景正逐步呈現在三湘大地。

「湘水激揚70年」興水工程千秋業——水利建設管理的湖南樣本

南縣明山電排站。

築壩開渠天地寬

山川有好水,高峽出平湖。

新中國成立前,湖南水利事業底子薄、基礎差,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十分脆弱,水利工程數量少而且破敗失修,灌排能力嚴重不足,糧食生產能力低下,一遇大的旱澇災害,往往赤地千里,糧食絕收,滿目瘡痍。

1949年的湖南,只有小(2)型水庫16座,湘資沅澧四水乾流及主要支流上,沒有一處控制性水利工程;耕地面積5103萬畝中,有效灌溉面積、旱澇保收面積僅佔35。2%、7。9%。洞庭湖區大小堤垸900多個,垸老堤矮、水系紊亂,堤防長度6400多公里,其中一半是險堤。

新中國成立後,共和國的締造者們高瞻遠矚,在百廢待興的年代及時發出了治理水患、造福人民的偉大號召,動員千軍萬馬大興水利,神州大地春風化雨。湘江流域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大手筆,如著名的韶山灌區、歐陽海灌區、東江水電站,還有數以百計的大中型水利工程,猶如神來之筆,一筆筆地添在了三湘大地上。

這濃墨重彩的第一筆便是荊江分洪工程。1952年4月5日,荊江分洪工程動工。湖南、湖北16萬民工日夜奮戰,不到3個月就勝利完工,完成土石方近1000萬立方米,洩水閘過洪能力達8000立方米每秒。這是新中國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

從1958年起,湖南在5年內就新建了雙牌、水府廟、酒埠江、黃材、黃石、王家廠、官莊7座大型水庫,69座中型水庫,5700多座小型水庫,40多萬口山塘。於1962年建成投產的雙牌水庫,是湖南自行設計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它的成功,向世界證明了湖南水利人具備建設高壩大庫、高水頭船閘和大容量電站的能力。

此後幾年,湖南集中力量打了水庫配套和水輪泵兩個殲滅戰,同時新建了歐陽海、青山壠、涔天河3座大型水庫。1966年6月,經過十萬民工將近十個月的日夜奮戰,韶山灌區建成通水,灌溉韶山、寧鄉、湘潭、湘鄉、雙峰、雨湖、嶽麓7個縣市區100萬畝農田,成為全省面積最大的灌區。一首湘中民歌曾在三湘大地廣為傳唱:“高山頂上修條河,河水嘩嘩笑山坡。昔日在你腳下走,今日從你頭上過。”一條長達兩百多公里的乾渠,蜿蜒穿行於蒼山之中,被人們譽為“韶山銀河”。

到了上世紀70年代,湖南在對已建水庫全面進行續建配套和保安的同時,還新建了鐵山、六都寨、竹園3座大型水庫,91座中型水庫和4300多座小型水庫。1970年3月,涔天河水庫竣工,其水筏道系國內水頭最高、筏量最大工程。

這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湖南人民靠著自己的雙手和智慧,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壯麗凱歌,建造了一個個中國乃至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蹟,讓人驚歎!

1994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大興水利的戰略部署,決定從該年起,在全省範圍內掀起大規模水利建設高潮,實行全省總動員,舉全省之力,大幹三五年。湖南做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巨筆擘畫了172項重大水利工程,湖南省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涔天河灌區工程、莽山水庫、毛俊水庫、犬木塘水庫等13項工程位列其中。其中,田間高效節水灌溉工程1項已完工,洞庭湖治理、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涔天河灌區工程、莽山水庫、毛俊水庫、黃蓋湖防洪治理等9項已開工建設,犬木塘水庫等工程前期工作正穩步推進。

目前,湖南已建成水庫數量達到14121座(水利普查數),總庫容增至530。724億立方米,水庫數量和庫容分別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400多倍和35000多倍。其中改革開放以來建成各類水庫2449座,總庫容達355。442億立方米,佔已建成庫容的67%。水電裝機容量從1949的年1。53萬千瓦發展到2018年的1602。9萬千瓦,在全省電力裝機中的比重超過40%。座座水庫好似給三湘大地鑲嵌上了一顆顆明珠,築起了一道道水安全屏障。

此外,由於建設年代久遠,且受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不少水庫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病險隱患。1998年,國家啟動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湖南先後有13045座水庫列入國家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規劃,完成除險加固的水庫共計使用中央和省級資金182。98億元。除險加固後的水庫,工程的安全性和管理條件均得到很大改善,防洪、灌溉、鄉鎮和農村安全飲水效益得到明顯提升。

「湘水激揚70年」興水工程千秋業——水利建設管理的湖南樣本

湘江長沙段城市防洪堤。鍾正新 攝

浩浩長堤護城鄉

因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水文氣候條件,湖南歷來就是一個洪旱災害頻發的省份,一部湖南發展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湖南抗災史。

新中國成立以後,湖湘兒女投工投勞興建防洪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防洪工程建設速度慢、標準低,1998年以前大部分城市還處於未設防或半設防狀態,抵禦洪澇災害的能力偏低。

據統計,湖南從1980年至1998年19年間,平均每兩年就有一次洪災,19年間,全省累計成災耕地12824萬畝,年平均675畝,受災人口23202萬人,年平均1221萬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27億元,年平均損失80億元。

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洪水以後,湖南加快了防洪工程建設。在這個過程中,湖南人民始終展示出雍容大度、開放而自信的姿態。沒有錢怎麼辦,借,向世界銀行借。透過利用日元貸款、亞行貸款、世行貸款等國際資金,以及四水國債及地方自籌資金,湖南對湘、資、沅、澧四水110個專案區近1200公里堤防進行了治理。

2013年,湖南新編制了湘、資、沅、澧四水及漵水、渫水重要河段治理可行性研究報告,將126個縣市區近1400公里堤防納入該規劃,目前該規劃已完成近50%的治理任務。

多年的接力建設,我省在湘、資、沅、澧四水等大堤上築起了一道堅固的防洪屏障,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據《2018湖南水利統計年鑑》統計,湖南已建成堤防長度20269公里,治理河道0。87萬公里。堤防工程的建設極大地提高了防洪減災能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據統計,近十年全省年均因災死亡人數降至36人,洪澇災害年均損失率降至0。72%,乾旱災害年均損失率降至0。16%。

一項項重大水利工程如一座座豐碑,挺立在湘、資、沅、澧四水流域。據統計,自1998年至今,各大水庫攔洪削峰98次,攔蓄洪量233億立方米,避免了21個城市進水受淹,減少直接經濟損失300多億元。2019年7月6日至14日,短短的9天,湖南接連2次遭遇暴雨高洪襲擊,湘水全線、資水乾支流、沅水、洞庭湖部分站點超警戒水位,湘水、資水部分河段發生超保證水位洪水。在抗禦高洪關鍵時刻,全省水利部門在各級防指統一指揮下,排程水庫攔洪錯峰削峰,僅省水利廳累計下達排程命令50餘份,排程柘溪、託口等大型水庫,發揮了重要防洪作用。

洞庭湖治理,一直是湖南水利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從1949年到1985年,洞庭湖開展了以“堵支並流、排澇建設、撇洪河”為重點的大規模水利建設,湖區群眾累計投工20多億個,完成土石方30多億立方米,地方和群眾投資20多億元,基本形成目前的防洪治澇格局。此後十年間,湖南開展實施洞庭湖一期治理,完成大堤培修加固1000餘公里,洞庭湖區11個重點堤垸1216公里防洪大堤普遍比1980年加高1-2米,加寬2-3米,在抗禦洞庭湖區95、96、98、99等歷次洪水中發揮了重大作用。目前,岳陽市君山區長江干堤大堤面寬達10米,如一道巨大屏障,保護著包括岳陽市區在內的數百萬居民。受堤防保護的垸內人民群眾,真正實現了安居樂業、長治久安。

「湘水激揚70年」興水工程千秋業——水利建設管理的湖南樣本

洮水水庫是我國首個採用bot模式、實行專案法人招標的水利工程專案。

源頭活水鑄豐碑

隨著水利事業蓬勃發展,水利管理工作也日益加強。省水利廳提出,建設是一時的,而管理無窮期,只有紮紮實實加強管理維護,才能確保水利工程長久發揮效益。

1978年至1997年,“三查三定”拉開了湖南省水利工程規範管理序幕。80年代初,1500多名專業技術幹部用五年的時間對縣管以上水利工程進行了摸底和調查,完成了設計複核。這些工作為水庫建設的規範化、法制化鋪平了道路,堪稱新中國成立以來水利建設史上一個里程碑。此後,工程質量一年比一年好,工程標準一年比一年高。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省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體制迎來了改革發展的機遇期,大量新型建設管理模式得以實踐,有力保障了隨之而來的大規模水利建設。

創新建設管理模式。按照建設權與監督權“兩權分離”的要求,省水利廳在中小型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設中推行集中建設管理模式,在大中型水利專案積極推進試點總承包制、代建制、專案法人招標等新型建設管理模式。全國首個BOT模式水利工程專案——洮水水庫工程、全國首個開工的PPP模式重大水利工程——莽山水庫工程均在我省誕生。2013年1月,莽山水庫專案法人公開招標工作啟動,2014年9月專案法人招標成功,2015年5月樞紐工程開工建設。自此,莽山水庫從藍圖開始變為現實。

規範水利建設市場。2012年以來,省水利廳開發建設了湖南省水利建設市場信用資訊平臺,並推行紅黑名單管理制度,建立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2015年12月,省水利廳建成並投入執行全省首個招標、投標、開標、評標全流程電子化招標投標系統。目前,我省使用了中央和省級資金的水利工程專案招標已全部採用電子化招標投標,有效遏制圍標、串標等現象。

70年來,湖南省水利工程從規劃、勘測、設計到審批,形成了一整套嚴格、科學的管理程式,始終把百年大計、質量第一貫徹到工程建設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從源頭上把好質量關,建成了一批批水利骨幹工程、精品工程。

展閱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湖南治水畫卷,湖湘兒女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堅定信心和英雄氣概,創造了一個個無愧於時代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