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除了街頭,諜戰劇殺人最多地方是哪裡?歷史與劇情的差距有多大?

打不完的子彈,摔不髒的衣服,吹不亂的髮型,這幾乎是神劇的共有特點。《亮劍》有點神,但是李雲龍泛黃的衣領,損失慘烈的戰鬥,給劇中人增添了十分可信度。《潛伏》一開始看的時候,覺得也有點神,但是細看吳敬中李涯謝若林的表現,就會發現這絕不僅僅是一部諜戰劇,這其中融合了官場、職場、社會、人生諸多內涵,每看一遍,總會有一些全新的感悟。

我們看其他的戰爭劇和諜戰劇,就會發現一個可能很有趣也可能很沒趣的問題:除了街頭,特工們殺人最多的地方是哪裡?結果答案是:醫院。

除了街頭,諜戰劇殺人最多地方是哪裡?歷史與劇情的差距有多大?

找到答案之後,我們又有了新的問題:手持自動武器衝進醫院掃射,這些人是膽大妄為,還是被逼無奈?歷史上真有武裝人員闖進醫院大開殺戒嗎?歷史與劇情的差距有多大?

為了證實諜戰劇裡特工經常手持自動武器到醫院大開殺戒,咱們還是來看幾個極其火熱的諜戰劇橋段。

除了街頭,諜戰劇殺人最多地方是哪裡?歷史與劇情的差距有多大?

太火爆的場面是不能截圖的,因為那會引起讀者諸君的不適,所以咱們還是羅列一下片名吧:與狼共舞、鐵血玫瑰、五號特工組……

諜戰劇看多了,我們就會發現一個規律:有“不死神鷹”和“大長臉”出現的,就一定少不了在醫院裡掃射的橋段,後來連“特種兵”們也學壞了,也開始了不分場合亂開槍。

其實在醫院裡交火,一直是日內瓦公約嚴格禁止的行為——即使是戰地醫院,也不允許拎著頗有穿越感的湯姆森、索米、司登傾瀉著打不完的子彈。

讀者諸君都知道,日內瓦公約是由一系列公約組成的,比如1864年8月22日的《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境遇的公約》、1906年7月6日的《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的公約》、1929年7月27日的《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的公約》,都有類似的規定:不實際參加戰事之人員,包括放下武器之武裝部隊人員及因病、傷、拘留、或其他原因而失去戰鬥力之人員在內,在一切情況下應予以人道待遇。對於上述人員,不論何時何地,不得對其生命與人身施以暴力,特別如各種謀殺、殘傷肢體、虐待及酷刑,也不能挾持作為人質。

除了街頭,諜戰劇殺人最多地方是哪裡?歷史與劇情的差距有多大?

不論何時何地,均不得對傷病員和醫護人員開槍射擊,這一規定,得到了絕大多數國家的遵守,但是這一規定在諜戰劇裡卻變成了一紙空文——不但各方勢力都喜歡跑到醫院裡火併,就是偽裝的或者正牌的醫護人員,也開始端著槍掃射,讓人忍不住質疑他們這樣的做的動機。

咱們前面問過:這些人拎著自動武器在醫院裡大開殺戒,是被逼無奈還是膽大妄為?

答案是這種事情在歷史上根本就不可能發生,不管是梅機關、七十六號還是軍統、中統,不管是保密局黨通局還是特科紅隊,都不會選擇醫院作為交戰之地,因為在當年把要犯送進民間醫院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除了街頭,諜戰劇殺人最多地方是哪裡?歷史與劇情的差距有多大?

我們都知道,幾乎所有的諜戰劇的時間背景,都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我們細看諜戰史料,就會發現即使是在混亂的街頭,敵對雙方交火一次發射十發以上子彈的事情,基本沒有。至於在醫院裡的槍戰,請恕筆者孤陋寡聞,一次記錄都沒找到。

這時候問題就出來了:既然在醫院裡交火的事情“純屬虛構”,諜戰劇為什麼還幾乎每一部都有醫院槍戰的橋段呢?答案只有一個:譁眾取寵博眼球。

除了街頭,諜戰劇殺人最多地方是哪裡?歷史與劇情的差距有多大?

為了滿足一些人的惡趣味,醫院成了僅次於街頭的第二大殺戮場所,這不僅僅是電視劇的編導的責任,至於是誰的責任,筆者說不好,也不敢說。

其實最好看的諜戰劇並不在於槍戰有多激烈主角有多漂亮,如果《潛伏》裡的吳敬中不是長了一張成熟的大臉盤子,餘則成沒有一雙狡猾的小眼睛,翠平沒有能吃得下拳頭的大嘴巴,可能這部電視劇就會少了很多兩點。

小鮮肉橫行的諜戰劇,衣服有多新潮,這不關咱們的事,頂多換臺不看就行了。但是把槍戰搬到原本應該安寧祥和的醫院,就有點挑戰道德底線了。

除了街頭,諜戰劇殺人最多地方是哪裡?歷史與劇情的差距有多大?

幸好《潛伏》裡沒有槍戰戲碼,《風箏》《懸崖》裡有沒有,讀者諸君自有公論,但是筆者認為:提著自動武器到醫院裡掃射,不管開槍的是誰,都是不可接受的。

有人總結出了“神劇”的幾大特點:新潮髮型假睫毛,新潮服裝不沾灰;鬼子和鬼子大著舌頭講中文;雙方子彈不限量,但最後都是以肉搏結束戰鬥。

神劇的其他特點,讀者諸君也許能總結出更多,而筆者則有一個最簡單的標準,那就是看人——只要那兩個長相極有特點人一出現,就必然是神劇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