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殘疾夫妻開店謀生1年只休4天 妻子:我就是你的左手

殘疾夫妻開店謀生1年只休4天 妻子:我就是你的左手

王美婷

一對殘疾夫妻的日常奮鬥

王植榮和王美婷都是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人,兩人來自同一個村,如今同樣是48歲的年紀。1995年,兩人經鄉親介紹而相識相知。結婚二十三年來,曾經歷車禍意外和生意虧本的沉重打擊,夫婦倆從老家輾轉多地發展,最終來到廣州。

儘管身體都有缺陷,但夫婦倆相依為命,用愛和信任撐起了一間二十平方米的乾洗店,得以在廣州紮根。

幾年下來,乾洗店的業務越來越多,老顧客紛至沓來,在淡旺季交替的廣州,王美婷學會了跳舞,王植榮也能夠生活自理。愛笑的她,話不多的他,在平淡無奇的日子裡積極譜寫著一曲拼搏之歌。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逸男

在廣州番禺的碧桂園小區旁,街道兩側鱗次櫛比的商鋪裡,有一家很不起眼的乾洗店。六七年前,王植榮在妻子同學的幫助下盤下了這家店。店內外的裝潢和裝置略顯老舊,多年來夾雜在周圍霓虹閃爍的新式商店中。

但這個小小的乾洗店裡囤積的,不只是上上下下掛滿的各色衣物,還有他們艱苦的過去,更有周邊顧客的信任以及可以展望的未來。

殘疾夫妻開店謀生1年只休4天 妻子:我就是你的左手

王植榮

結識:

你不嫌,我自不棄

王植榮為人話不多。生意不忙的時候,他就坐在店前的板凳上抽支菸,或者在店內小睡一會。一張稍顯瘦削的臉上掛著平淡的面容,連走路也是緩慢踏實的,襯衣下一條空蕩的手臂並不明顯。

提起過去,他微微一笑,顯得“雲淡風輕”。和當年的許多農村子弟一樣,他13歲就早早出來打工,拉礦、打包裝,掙“一天七八塊的工資”。王植榮就這樣在山區和縣城之間兜兜轉轉,轉眼便到了結婚的年紀。

仙居縣“八山一水一分田”,村落人家分散得開,結婚前不久,王植榮才在村民安排下見了同村的王美婷。彼時,這個25歲的姑娘患先天顎裂,從小沒有醫治,和人交流只能靠寫字和手勢,但是初中懂事之後她便不再自卑了,因為沒有人看不起她。她興奮地提到自己當年成績很好,老師都喜歡她,“有次班主任告訴我,如果不是因為說話的問題,還想讓我當班長。”她一直讀到了高中畢業。

2000年,浙江省為先天缺陷的顎裂者提供了免費治療。在那之後,王美婷除了無法發出部分聲音,也能讓人傾聽她的想法了。

婚後幾年,美婷一直跟在王植榮的身後。丈夫在老家接受培訓考取職業技師資格證後,兩人便輾轉去了上海做乾洗店生意。之後丈夫遭遇車禍斷臂、加上生意沉淪等重大打擊,兩人仍然相互扶持,恩愛如初。她還記得對王植榮的初次印象,“他人很好,從來不說我。既然他都不嫌棄我,我有什麼好嫌棄他的。”

坎坷:

我就是你的左手

王植榮的左手是自己做主鋸掉的。

2011年過年前,在上海幾個店面做了十來年乾洗業務的夫婦倆回到老家。王植榮替親戚跑起五金店生意。有一天,王植榮駕駛著親戚未上保險的麵包車,拉著滿滿一車貨上了高速公路,沒想到隨後便遭遇嚴重車禍。車禍後四個小時,他才被送到醫院做手術,“當時血都快流乾了”。一路上,嚴重負傷的王植榮腦海裡惦記的全是還在讀書的小孩,當醫生看到他時大呼奇蹟,王植榮沒有生命危險,只是“手保不住”。王植榮那時沒有多想,自己主張鋸掉。妻子王美婷和他的三個兄弟在醫院守著,直到晚上睡覺他才敢偷偷掉眼淚。

在臺州市醫院住了三天,王植榮就要求出院,為了省錢,在縣城醫院又吊了兩天的鹽水。手術一星期不到,他已經跑出去做事。過年前說好接下陽江的一片養蝦塘,加上原有的積蓄,王植榮借了六七十萬元準備大搞一番,不願意耽擱。於是王美婷也一路相隨來到廣東。

然而時運不濟,不到兩年,蝦塘生意血本無歸,夫妻倆只好又跟朋友借錢做回老本行,在老鄉幫助下,才盤下了廣州碧桂園旁邊的小店,但依然欠著一身債務。

說起剛到廣州的頭兩年,王美婷直襬手,“不能說,眼淚要出來了。”大笑聲中是掩蓋不住的哽咽。一開始賺不到錢,夫婦倆一天就煮點稀飯,就著從老家帶來的梅菜乾吃,等生意好點才去市場買菜,就這樣吃了兩三年。

不多話的丈夫也忍不住感慨,“她一直跟著我,現在很多活也只能讓她做了。”店裡的業務需要王美婷一天到晚忙個不停。縫紉、收發衣服、熨燙這些由她處理,而有難度的大衣清洗、皮衣上色則需要王植榮幫忙。一日三餐由王植榮操持,甚至為洗淨的衣物套袋,他單手也能操作,“慢慢鍛煉出來了。”

對於那次車禍,王美婷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能保命已經算好的了”。她喜歡在自己的網路空間記錄生活和感悟,一句“我就是你的左手”,她常大方地告訴身邊的朋友。

謀生:

一年只休息四天

乾洗店取名“公平洗衣”, 本來只有一層,王植榮加了個樓梯隔開一層。

店內有兩臺乾洗機,一臺舊縫紉機,一張熨燙臺和一張躺椅。內間有簡易灶臺可以做飯,洗手間和洗衣機也都是“標配”,王美婷樂呵呵地說,“這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每天早上七點開門,兩人便開始打掃衛生、擺放衣物、分類洗衣、懸掛、處理熨燙。大部分衣物需要乾洗,而每天下午四五點的時候最忙,直到晚上十一點關門,兩人才能回到出租屋裡。

過去在上海,有時一晚上要洗上百件衣物,兩人洗到凌晨一兩點都忙不完。“廣州和上海不一樣,差不多有半年時間是淡季。”這時候,美婷就接洗一些襯衣,做些簡單的手工活,例如縫縫補補,改短褲腳之類,這些她權當“業餘愛好”。

一天到頭,王美婷基本上都守在店裡,有的顧客衣服一放就走了,有的也喜歡和她說說笑笑,“我特別喜歡跟人聊天。”遇到顧客聽不清楚她說話時,她就講慢一點,或者隨手寫下來。

每年下來,只有大年初一到初四,乾洗店會關門歇業幾天。當初花了二十幾萬接手下來,加上一個月四五千的店租,現在夫婦倆的收入幾乎都拿來還債,但他們依然很樂觀。

信譽:

老顧客跨幾條街來洗衣

幾年下來,這家老舊的小店積累了不少顧客。大家口口相傳,上到八十來歲的阿姨,下到穿著時髦的小年輕都會來光顧。

而送過來的衣物裡也有不少“難啃的骨頭”,如難處理的棉衣、發黴的帆布包、掉色的皮衣,難洗的內衣等,店裡也都接下來。“不同的衣物要看面料,看牌子。”幹了二十來年,王植榮擅長處理各種刁鑽的衣物問題。

他最拿手的是皮衣上色,這個活的重點是調出合適的顏色,“有時候一上午都調不出來。”偶爾他們也會碰到價格上萬的名牌衣服,“不管壓力不壓力,接手了就不在乎。” 對於每件衣物,夫婦倆都盡力處理到顧客滿意的程度,“洗不掉不滿意的,可以去投訴。”

除了新洗的衣物,店鋪的上層櫃架裡也裝了不少洗淨的過期衣物。“有的人是忘記了,很久也不過來;有些人送完衣服就去外地了,打電話過去發現電話都改掉了。”這些衣物對他們而言沒有價值,但又聯絡不上,只好整整齊齊擺放在店裡,盼望顧客哪天回來取。

技術過硬加上夫婦倆為人坦誠,小店的老顧客到處都有。“有的搬到大石了,還會找我們上門收衣服。”王植榮臉上浮現出一絲笑容。

樂子:

我做飯來你跳舞

儘管兩人的生活都圍繞著這間小店,近幾年來也新添了不少樂子。

幾乎每天,王植榮會回到出租屋裡做晚飯,送給守店的王美婷。雖然有時要到八點才能吃上,她也很滿足,“他燒的菜我都喜歡吃。”

今年過年,丈夫回了趟老家仙居,給她帶回不少老家的特產,說起故鄉,王美婷喜歡把它稱為“仙人居住的地方”。

生意慢慢好起來後,王美婷給小店添置了電風扇、電視和電腦。“老公覺得無所謂,我喜歡就自己安排了。”她愛看網路上的跳舞影片,看電視則愛看法制頻道,“學點法律知識,也能知道哪些該做哪些是不該做的。”

由於喜歡聊天交友,王美婷也找到了她目前最大的樂趣——跳舞。

2014年,有個喜歡跳舞的老顧客過來洗衣服,給王美婷介紹了一個舞蹈群,從此,拉丁舞、交誼舞、桑巴舞她都學得有模有樣,“所以你看我現在就很開朗。”

王美婷一直很愛笑,她喜歡別人叫她小王或者老闆娘,“不要叫阿姨,叫老了。”爽朗的笑聲時常瀰漫這家小店。

如今,他們23歲的兒子也在廣州工作,不時都會來看看父母。“我們不希望給他添負擔,他自己能好好過下去就行。”

對於未來,兩人想把這家夫妻店繼續做下去。王美婷還希望能到祖國的大好河山多走走,“有機會的話還想去參加跳舞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