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12.3 研究物質的比熱容(教學設計)

12.3 研究物質的比熱容(教學設計)

12.3 研究物質的比熱容(教學設計)

12.3 研究物質的比熱容(教學設計)

12.3 研究物質的比熱容(教學設計)

12

.3

研究物質的比熱容

教學點滴:

教學目標

1。透過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2。瞭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3。會進行簡單的吸熱問題計算。

4。能嘗試用比熱容的概念解釋有關的現象。

5。利用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並提高他們分析、歸納能力。

重、難點

重點:比熱容概念的建立

難點:探究不同物質吸、放熱效能不同的實驗,現象分析

器材準備

水、煤油各80g、易拉罐2只、溫度計1支、酒精燈1盞、火柴1盒、

鐵架臺1套、秒錶1只、多媒體裝置、量筒(100ml)1只

教學過程

一、出示學習目標

1。透過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2。瞭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3。會進行簡單的吸熱問題計算。

4。能嘗試用比熱容的概念解釋有關的現象。

二、引導材料

投影幾幅圖片,由學生分析沙漠地區某一天的氣溫變化以及同一天

同一緯度某一海濱城市的氣溫變化。

提出問題:同一天這兩個地方的溫差為何如此之大?

激發學生思考,進而提出課題: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三、合作學習

(一)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效能

小組合作活動1:1.提出問題: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質種類是否有關?

2.猜想與假設(只有兩種可能):

(1) 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質種類有關;

(2) 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質種類無關;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提示: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與質量、溫度的變化量有關,可能與物

質種類也有關係,實驗時,為了驗證物體吸熱的多少與物質的種類

是否有關,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學生討論)

方法研究:控制變數法。

具體做法:

(1)如何選取物質:選取 相同的兩種不同物質,如水和煤油。

(2)如何使水和煤油的溫度升高?

(3)如何比較水和煤油哪個升溫更快?

(4)如何判斷溫度的變化?

(5)在考慮了上述幾個問題後,談談你的思路。

(學生交流與討論、發表見解)

5.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根據你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把你測得的實驗資料記錄下來:

12.3 研究物質的比熱容(教學設計)

6.分析論證

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與

物質的種類

有關。即

不同物質吸熱本領不同

(二)比熱容(符號:c

如何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差異呢?

引導學生在相同條件下比較:即必須讓質量相同,溫度升高也相同。

很明顯:如果質量都取1kg,溫度都升高1℃,比較起來最方便。

進而引入比熱容概念。

1.比熱容定義: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所吸收的熱量,

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

2.比熱容的單位:

它由單位、溫度、熱量的單位複合而成,類比速度等物理量的

單位組成,組合出比熱容的單位:J/(kg。℃),

讀作:焦耳每千克攝氏度(訓練)。

3.速查比賽:

(1)比熱表中比熱容最大的物質是: ;它的比熱容是: ,

其物理意義是: 。

(訓練)

1g水的比熱容是: ;1kg水的比熱容是: ;

由此可見:比熱容是物質的屬性之一。

(2)冰的比熱容是 ;可見物質在不同狀態時,比熱容不同。

小組合作2——4.算一算:

(1)2 kg水溫度升高1℃需吸收多少熱量?

(2)2 kg水溫度升高10℃需吸收多少熱量?

(3)從你的計算過程中,你能總結出物質吸熱計算公式嗎?

(比熱容的符號為c)

寫出它的數學表示式: 。

(4)比較砂石和水的的溫度變化:

質量均為2 kg 的砂石和水,它們都吸收7。36×104J的熱量,

升高的溫度各是多少 ?

(學生計算,在評價的過程中談解題的規範性要求)

5。分析活動開始時留下的懸念:

同一緯度的沙漠地區與海濱城市溫差大的原因?

(三)

生活

·

物理

·

社會

1

.分析

海陸風

的成因

2.水稻育秧問題

水稻是喜溫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秧時,為了防止霜凍,傍晚常常

在秧田裡灌一些水過夜,第二天太陽昇起後,再把秧田裡的水放掉,

你能解釋原因嗎?

3.三峽蓄水後,對上游的氣候會不會產生什麼影響?

四、課堂小結

1。 比熱容的概念

2。 吸、放熱問題計算

3。用比熱容的概念解釋有關的現象

五、當堂反饋

:導學案

六、作業佈置

自我評價與作業 基礎訓練

板書設計

一、比熱容

二、水的比熱容大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