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鄭爽的痛:媽媽,你欠我個道歉——內心小孩的叫囂

鄭爽最近一直高居熱搜排行榜,除去“代孕”“棄養”,更多的便是她出道以來,一系列的“迷惑行為”。

鄭爽的痛:媽媽,你欠我個道歉——內心小孩的叫囂

比如:情緒失控。在《鐵甲》現場,因為裁判讀秒的速度慢,大發雷霆。

比如:自殘。在《青春鬥》採訪現場,突然自扇耳光。

比如:語出驚人。在《古劍奇譚》採訪現場,對於整容的問題回答說:“我覺得沒什麼好避諱的,我不想否認。”更是驚的楊冪全程苦笑。

只是,在這一系列“迷惑行為”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一個不為人知的“小”鄭爽呢。

這個“小”鄭爽,不會處理人際關係,不懂得人的言外之意。經常還會貶低自己,發起自我攻擊。

而這個“小”鄭爽,並不只屬於鄭爽。TA可以是你,是我,是他,是每一個人。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TA。TA會在某個不確定的時間,突然跳出來。

讓我們突然情緒失控,讓我們覺得自己很丟臉,覺得自己不行,覺得自己不配擁有當下幸福的生活。從而一度懷疑自己,壓抑自己,甚至是自我毀滅。

這個他是我們內心深處的一個小孩,這個小孩不會隨著我們的年紀增長而消失,相反,他會永遠像一個孩子一樣,躲藏在我們內心的角落裡。

就像當年,鄭爽和張翰結束了五年的甜蜜愛情時說的那樣。分手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在張翰面前越來越自卑,覺得自己不配擁有張翰那麼優秀的戀人。這種“我不配”的心理,也是那個受傷的內在小孩的表現。

在自傳《鄭爽的書》裡,鄭爽一開頭就這麼寫:人們總是喜歡新生的事物。“我能想到我出生的那一刻,所有親人對我的期待和愛。”“ 現在我常常想知道那個瞬間,睜開眼的那一刻,我是怎樣的心情?”

這個問題,施琪嘉在書名為《療愈你的內在小孩》裡給出了答案。施琪嘉說:“嬰兒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個感覺,就是不信任、不安全,就是自己可能活不下來的、特別驚恐的感覺。”

而這個萬分驚恐的孩子,在日後的求生過程中,如果他的需求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他的內在小孩便會朝著兩個極端去發展。或特別糟糕,或不吵不鬧。

一個糟糕的童年,造就一個有創傷的內在小孩,然後成為一個人的消極自我。時不時出來打擊一下自己,時不時的讓自己心痛、焦慮、恨自己。

很多人也會想要“自救”,如鄭爽一樣。她曾不止一次問媽媽,“媽,你不覺得你欠我一個道歉嗎?”可是她失敗了。

那麼作為一個人,作為父母,我們要如何幫助自己,幫助孩子,擺脫這個有創傷內在小孩的影響,讓自己或者孩子,活出新生、活出自我。

施琪嘉在《療愈你的內在小孩》中,會給到我們答案。

作為成人的我們,可以透過本書實現自我療愈。最重要的是,透過本書,作為父母的我們,可以幫助我們的孩子,從小塑造一個健康的內在小孩。

施琪嘉,是具有醫療背景的心理治療師、高校教授。醫學博士,中國首批國家註冊心理督導師。對人格障礙病人有相當多治療的經驗。

《療愈你的內在小孩》這本書,從迴應內在小孩的需要開始,釋放被壓抑的情緒,重塑被摧毀的價值信念。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能力覺知自己、療愈自己、可以自我接納的人。從而讓自己或孩子活出強大、自信、內心安穩的人生。

一、傷內心小孩最深的是父母。

既然想要擺脫受傷的內在小孩帶來的影響。那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需要了解內在小孩是怎樣受傷的。

內在小孩真的是太容易受傷了,不管什麼年齡段,什麼條件下,只要不能無條件的滿足他的需求,就會或多或少的受傷。儘管有時候覺得不可思議,卻只能承認它是一個事實。

而孩子從小生存的環境和父母的養育方式,則是讓內在小孩受傷的最主要原因。

或許大家都還記得,那位四川的高考理科狀元、北大優秀畢業生、美國知名大學研究生王猛,曾拉黑父母6年。

在他發出的15000 字的控訴信裡,揭露了他在從小生存環境中、父母養育方式下,所受到的情感忽視。

比如說:小到穿衣服,大到讀書留學,父母一直“控制”著他,不給他留一點點自我選擇的權利。

比如說:學校老師的要求,親戚的嘲諷,母親從來不會理解他的需求,去幫助他。

導致最終壓抑多年後,王猛採取了最直接的反抗,離開,不聯絡。

看上去都是些小事情,但就是這些小事情讓內在小孩感受到了不安。也因為這些所謂的小事,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也因為這些所謂的小事,孩子覺得自己好孤獨。

父母“冷酷”地認為,孩子不會受傷,不需要安慰,沒有自尊。孰不知,孩子的內心已經開始受傷,結痂,再受傷了。

對於一個滿是傷痕的幼小心靈,如何能夠成長為一個自信、陽光、且內心強大的人。鄭爽兒時所經歷的,跟王猛經歷的是那樣的相似,以至於如今的鄭爽“迷惑行為”頻出。

正如王猛所說:“而立之年,我依舊內心敏感,不善交際,猶如一個情感上的孤兒。”鄭爽的內心也是一個情感孤兒。

二、語言暴力是父母手中的利器。

一個有創傷的內在小孩,在日常生活中是會表現出來的。如同鄭爽一樣,時不時的出現令人無法理解的“迷惑行為”。

在國內,有很多家長都執行著“一言堂”政策,或思想、或行為。從來不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會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就像“有一種冷是媽媽覺得你冷”說的一樣。

還有的家長會拼了命的“打壓”自己的孩子,“控制、比較、挖苦、嘲諷、貶低”這些形容詞,經常出現在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行為上。

在《嚮往的生活》裡,宋丹丹在眾人面前頻繁吐槽兒子巴圖。“我生了一個廢物,你啥都不會,你看看人家。”“你要是能把這雞窩做起來,我覺得你這孩子沒有白養。”

諸如此類的話頻頻出現。正如巴圖說的那樣:“媽媽的吐槽比煙霧還嗆人。”一個人的家庭便是一個人一生的宿命。因為真的是很多父母對這個傷人的行為不自知。

宋丹丹在熒幕前把巴圖打擊的一文不值,而巴圖的反應也讓人心疼,他好像已經習慣了媽媽的打擊。宋丹丹對巴圖有愛嗎?那是肯定的,只是在她的打擊教育下成長的巴圖,將會一生平庸。

鄭爽母親劉豔在採訪中非常自豪的表示,從小對鄭爽的軍事化管理,才讓鄭爽有了今天的成績。她一點都沒有意識到,鄭爽的自信和尊嚴都被無情的剝奪了。導致鄭爽只要一遇到事情就會自言自語。

“你總是這個樣子”

“你肯定不會變成什麼樣子”

“如果知道你現在是這個樣子,我當初還不如……”

這一字一句就像是把利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來來回回割個不停,讓孩子心靈上的傷口反反覆覆,無法癒合。

三、療愈從“親密關係”開始。

對於一個受傷的內在小孩而言,治好他心上的傷痕,唯有一味良藥,那便是“愛”。愛是這個世界上最直接有效的治癒。

朋友小A從小很內向,特別自卑,跟朋友一起說話,也不敢出高聲。總是說自己不好,怕被別人嘲笑,怕被人指責。後來結婚了,所有朋友都擔心她過得開不開心。

可是後來見面,才發現擔心是多餘的。她的臉上掛著恬靜的笑容,自信了不少。細問下才知道,原來她的丈夫對她特別好,覺得她特別好。

她稍微自然捲的頭髮,她丈夫說很時尚。她沉默少言的性子,她丈夫說有思想,等等。總之,她的一切,她的丈夫都會覺得是優點。她覺得自己所有的不好,在她丈夫那裡都是好的。

直到這個時候,我們才後知後覺的發現,原來她那個從小就受傷的內在小孩,竟然被相愛三年的丈夫用愛治癒了。她開始綻放著自己的生命之花。

所以,在療愈受傷的內在小孩時候,我們要主動的去尋找這種親密關係,那個能看到你好的親密關係。

當我們能夠找到那個可以幫助我們的人,我們將在他們那裡感受到愛,同時接收來源於他們的肯定與讚賞。隨著時間推移,感受到好的東西越來越多,那麼那些內心深處不好的東西便會慢慢消逝。

如果你是為人父母,想要替你的孩子療愈他的內在小孩,那便請你做那個可以幫助他們的人。多點愛給孩子,多讚揚,多肯定,多理解。讓孩子的人生從這本書中開始得到逆襲。

人一輩子不容易,希望大家能夠擁有一個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內在小孩,正確面對自己曾經受過的創傷,並積極尋找機會療愈創傷。也希望未來生命路途中,能夠活出自信、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