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女網紅改編黃梅戲引爭議,守正方能出奇,傳統文化的“變”在何方

因翻唱黃梅戲《女駙馬》,一場傳統文化與文藝改革的大戰已然爆發,各方評論不一,其實,爭論大可不必,一切交給時間,因為時間會幫我們選擇。#小潘潘版《女駙馬》,是創新還是亂編#

傲嬌的六公主也放出了原版的黃梅戲電影《女駙馬》,並且自帶話題百聽不厭,六公主的花樣暗示顯而易見。

女網紅改編黃梅戲引爭議,守正方能出奇,傳統文化的“變”在何方

1

事情的起因是歌手慕容曉曉改編了一首《黃梅戲》,歌曲中說“媽媽從小告訴她,黃梅戲不是那麼好唱的”,然後唱出了黃梅戲《女駙馬》選段,慕容曉曉的這首歌,黃梅戲《女駙馬》選段雖然不能說是唱出了原汁原味,但是也算唱出了黃梅戲的特色。

之後另外一個網紅,小潘潘,也就是《學貓叫》的原唱作者,翻唱了這首歌,只不過她的翻唱卻只有她自己的特色了。

有網友評論,前半段太過兒戲,後半段過分嬌柔,並不能把女駙馬聰慧有主見的美好品質展現出來。

於是於是激起千層浪,關於黃梅戲的爭論大戲由此拉開,而傲嬌的六公主的“花樣暗示”彷彿又給這場爭論添了一把柴,加了一把火。

如今,小潘潘已經把自己翻唱的作品下架了,但是爭論恐怕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說白了,這場爭論的焦點就在於,有些人認為應該尊重傳統文化,不應該拿傳統文化“開涮”,更不能戲謔和侮辱傳統文化,有些人則認為傳統文化也需要與時俱進,傳統文化不是“碰不得,摸不得,改不得”。

說到底,就是傳統文化到底該如何傳承的問題。

女網紅改編黃梅戲引爭議,守正方能出奇,傳統文化的“變”在何方

2

慕容曉曉,代表作品有網紅歌曲《愛情買賣》。

2009年,《愛情買賣》火遍了大江南北,當時的一句“愛情不是你想賣想買就能賣”更是家喻戶曉,因為在各個廣場、步行街、店鋪,你總可以聽到這首歌曲,這首歌在2011年入圍了第3屆華語金曲獎年度最佳國語歌曲。

慕容曉曉,1981年10月27日出生於安徽安慶,黃梅戲演員 ,中國內地女歌手,她自己表示,想要把他們家鄉的黃梅戲傳承下來。

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 、豫劇並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

關於黃梅戲的起源,一直都有爭論,一說是起源於湖北黃梅縣,一說是安徽安慶縣。

透過檢索,找到了一則這樣的說明:“透過調查,專家們發現黃梅戲的音樂95%來自安慶地區已經流傳的民歌、花鼓戲、道情、彈詞、高腔和徽調,而安慶地區當時又是民間戲曲的中心,這也佐證了黃梅戲起源於安慶地區。”

目前普遍的一種說法就是,過往存在於湖北黃梅縣的是黃梅調,而黃梅戲則是安慶。

黃梅戲比較經典的曲目除了《女駙馬》之外,還有就是《天仙配》。,相信很多的80後兒童時代一定看過或者是聽過,都或多或少地能哼唱出幾句。

女網紅改編黃梅戲引爭議,守正方能出奇,傳統文化的“變”在何方

3

關於小潘潘改編的《黃梅戲》,可謂是眾說紛紜,褒貶不一,反對者認為這是對傳統文化的不尊重,不應該以這種近乎調侃的方式來表現我們的傳統文化。支持者認為她唱得好聽,能夠被大眾接受,傳統文化不應該自持身份,評價更不要上綱上線。

有網友說:能被大眾欣賞的藝術,就是真藝術

但是問題在於,這樣的翻唱能不能稱之為“藝術”?如果進不了藝術的殿堂,那麼就沒有真假藝術之說了。

其實很久之前就有人對這樣的文化進行過界定,這種只能屬於快餐,目的是解決溫飽,也就是滿足當下一種迫切解決的需求,而黃梅戲則是精緻的大餐,需要細細的品嚐,慢慢的欣賞。

流量時代,快餐不可少,甚至是很多人的選擇,但是大餐更不可或缺

那麼問題來了,傳統文化不該自持身份?

傳統文化在和現代觀念和現代審美碰撞的過程中,到底該如何自處?

文藝改革如何真正地做到與時俱進?

女網紅改編黃梅戲引爭議,守正方能出奇,傳統文化的“變”在何方

4

我們尊重傳統文化,這是一直以來的共識,但是傳統文化如何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迸發出新的生命力,這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不得不說,小潘潘的改編並不能算是創新,充其量只能算是調侃,

因為她的改編並沒有讓黃梅戲這種傳統文化迸發出新的生命力,而且黃梅戲這傳統文化也不會沿著小潘潘的這條道路走下去。

小潘潘的改編的確是引起了不小的爭議,這是網路流量時代的特點。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爭議會一直持續下去,當熱度降低了,人們討論得累了,爭論或許會停止,

而小潘潘的這種唱法也很快就會被遺忘,但是傳統的黃梅戲會依然存在,會繼續傳承下去。

其實,我們需要做的,是既傳承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能夠守正創新

“守正”才能“出奇”,才能創新,它的前提就是“守正”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應該感謝謝小潘潘,正是因為她的翻唱引發的爭議,讓人們再次去了解和探究黃梅戲這種傳統文化,讓人們再去思考,到底給如何做到傳承?

女網紅改編黃梅戲引爭議,守正方能出奇,傳統文化的“變”在何方

5

傳統文化該如何傳承的問題近些年一直在討論,但是始終沒有一個結果,畢竟傳統文化的藝術形式如今並不能被現代的人接受,傳統文化需要傳承,但是也需要新的生命力。

2018年05月14日《人民論壇》發表過一篇文章,當時的呂梁學院副教授寫的一篇《優秀傳統文化如何更好傳承》,在這篇文章中,分析了傳統文化存在的一些問題和遭遇的一些困境,其中認知存在偏差,沒有雨當代文化相結合等等成為了傳統文化難以繼承和發展的重要原因。

在文章中,作者分析認為,要傳承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進行系統性的文化教育,結合當前新時代的要求,賦予傳統文化現代意義,“無論任何時代,都是在既有的文化體系下進行傳承和變革,不斷注入活力,塑造新的文化傳統。”

所以對於此次的爭論,個人認為應該多一些寬容和善意,爭論過後,我們更應該去思考如何傳承好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