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鏡頭前消失的197天后,馬思純首談抑鬱症原因:原生家庭太坑孩子

28歲的馬思純憑藉“七月與安生”

獲得

了雙金馬影

稱號

,這無疑是對她演技的

最大

肯定。但2016年之後,她的角色

塑造

開始變得越來越不足。

後來,她還出席了“吐槽大會”,馬思純說她

喜歡

這部劇,它會讓人感到

開心

聽到這句話,我只是覺得這是對

節目

的肯定,但事實證明,馬思純很久沒有真正

意識

到,人們在

沮喪

時能從心底找到讓他們

快樂

的東西是多麼

幸運

鏡頭前消失的197天后,馬思純首談抑鬱症原因:原生家庭太坑孩子

鏡頭前消失的197天后,馬思純首談抑鬱症原因:原生家庭太坑孩子。

而且這次在鏡頭前,她

整個人

都變了,從以前的

略胖

變成了“大腰圍”,也被網友

嘲笑

了很長時間,說她根本不像

女明星

雖然她在節目中

輕描淡寫

,“我想當演員,不是當女明星。”但她無法抗拒網路網民的惡意

誹謗

鏡頭前消失的197天后,馬思純首談抑鬱症原因:原生家庭太坑孩子

在一次

採訪

中,她說:“我不瘦,我的骨架很大,當時服用

抗抑鬱藥

,三天就長胖了八斤。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

馬思純

似乎已經從鏡頭裡

消失

了。而周冬雨憑藉電影“少年的你”獲得了金象獎,但她一直站著

原地

不動

鏡頭前消失的197天后,馬思純首談抑鬱症原因:原生家庭太坑孩子

1、對馬思純來說,抑鬱症確實是一場災難

在鏡頭前

失蹤

了差不多200天后,馬思純第一次談到了

抑鬱症

的原因。有些人很

好奇

,為什麼馬思純這個家庭好、

事業

順利的人會抑鬱呢?

事實上,這與她的

家庭

沒有任何關係。馬思純從小就是一個好女孩,她在家裡的

教育

和要求一直是“你必須

聽話

”和“你必須懂事”。

鏡頭前消失的197天后,馬思純首談抑鬱症原因:原生家庭太坑孩子

馬思純是“別人家的孩子”,事業成功,為人聰明,但父母給她的

壓力

太大了,所以她

形成

了一種比較

內向

的性格,不想打擾別人,甚至表現出一些刻意

討人喜歡

的性格。

鏡頭前消失的197天后,馬思純首談抑鬱症原因:原生家庭太坑孩子

她在校園裡被

欺負

,跑回家去求助於她的

父母

,但得到的不過是一句

冷酷

的話:你必須做得更好,做得更好才能忽略他們的看法。

必須承認這是一種很好的鼓舞人心的

雞湯

,但對馬思純來說,她想要的只是一兩句溫暖的

安慰

,父母為自己挺身而出,而不是

語言

和理性上的鼓勵。

鏡頭前消失的197天后,馬思純首談抑鬱症原因:原生家庭太坑孩子

生活

中一件很小的事情,一個接一個,一堆接一堆,積壓起來讓她漸漸無法呼吸,去醫院

發現

自己有了

抑鬱症

她的生活總是覺得

很累

,幾乎從來沒

睡好

,總是半夜醒來幾次,吃藥的

副作用

很嚴重,除了體重增加,有時覺得自己走不了路。

鏡頭前消失的197天后,馬思純首談抑鬱症原因:原生家庭太坑孩子

2、不要把孩子想得太懂事

像馬思純父母這樣的

教育

在中國並不是

少數

。有時孩子表面上很好,也許只是為了

取悅

成年人,希望成年人對自己說很

聽話

,而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這樣做。

人人都說被

寵壞

的女人最幸福。

但同樣的事實是:“太

理智

的孩子沒有人關心”,而且根據孩子的

心理

發展規律,他們太小的時候,對世界的

理解

態度是有點任性,誰能做得這麼

懂事

呢?

鏡頭前消失的197天后,馬思純首談抑鬱症原因:原生家庭太坑孩子

3、每個人都需要有被別人憎恨的勇氣,也要有自己的閃光點

父母需要知道,太理智的孩子可能一輩子都不太

快樂

當“

理智

”成為孩子不自覺地

取悅

他人的一種方式時,他們什麼都不敢說。很長一段時間裡,內心的

不平衡

感會使孩子的心理不平衡,很容易患上

精神

疾病。

鏡頭前消失的197天后,馬思純首談抑鬱症原因:原生家庭太坑孩子

肖驍對“理智”一詞

闡述

了自己的觀點:大多數人認為理智是一個褒義詞,但這可能不是事實。什麼時候人們才會

理智

呢?

是在他們自己

選擇

的情況下,是家庭發生了自己無法

忍受

的事情,原來

幸福

的家庭變成了分居的妻子和離子,如果

可能

的話,我願意一輩子都不懂事!

鏡頭前消失的197天后,馬思純首談抑鬱症原因:原生家庭太坑孩子

我們不一定會成為

明智

的孩子,也不一定會成為別人眼中善良的母親和慈祥的父親,但孩子的

生命

請讓他做出自己的

選擇

當他有自己的意見時,他可以發洩自己的

感情

,當他不想理智的時候,他也可以適當地

放縱

鏡頭前消失的197天后,馬思純首談抑鬱症原因:原生家庭太坑孩子

總結

我們總是要求孩子們

理智

聽話,不

允許

他們發脾氣和大吵大鬧,但孩子也是獨立的

個體

,他們也有自己的

情緒

和壓力,他們也需要

發洩

這些不好的情緒和壓力。

因此,

父母

不應該總是讓他們的孩子理智和聽話,讓他們的孩子表達他們的情緒、壓力和

想法

,保持他們真實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