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曹操:我沒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曹操:我沒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說起曹操的奸詐,他那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真是最好的註解。長期以來,曹操一直以一個白臉奸臣的形象活躍在舞臺和熒幕上。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更是被塑造為猜忌、狠毒、陰險、奸詐的小人形象。

《三國演義》第四回曹操因多疑而殺呂伯奢全家,並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囂張的話廣為人知。那麼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麼樣的呢?透過歷史層層迷霧,我們來解讀一下。

《魏書》曰: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意思就是說曹操認為跟著董卓乾沒有好下場,就逃走了。逃到故交呂伯奢家,呂伯奢的兒子一行人準備把曹操劫了,曹操把他們反殺了。

曹操:我沒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南朝《世說新語》中的記載截然不同: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到了《世語》就變成了曹操懷疑呂伯奢家人準備將其送官,於是先下手為強,殺了八個人。

而在東晉孫盛《雜記》中,情節又變得豐富了: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除了動態畫面的描述,還給曹操配了音。

古代的修史其實是在寫命題作文,不同時代的統治者會有不同的要求,史官要圍繞著這些要求去修史。《魏書》的記載肯定要往曹操臉上貼金,即便曹操再不對也要幫曹操兜著點。

相反東晉和南北朝時期的記載要靠譜一些,呂伯奢一家應該是被曹操誤殺。曹操發現誤殺之後,內心很慚愧,但是給找了理由說服自己:“寧我負人,毋人負我!”,言下之意就是寧可我辜負了呂伯奢一家,也不能讓他們一家辜負了我。

曹操:我沒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到了《三國演義》中這幾句話已經被豐富成了一個章節。而且把“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句話加了兩個字“天下”。這意思就截然不同了,一句話就把曹操擺到了全天下人的對立面。這也難怪,《三國演義》弘揚的是明朝的主旋律,尊劉抑曹符合時代的需要。

《三國演義》旗幟鮮明的偏愛劉備,一路為劉備大開綠燈。演義中曹操的文學形象已經與曹操的歷史形象相去甚遠。歷史上真實的曹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經典的一句話點評古代帝王中,曹操的評語是歷史上最傑出的政治家。

武能馬上定乾坤,文能提筆安天下,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同時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傳》,講述曹操傳從洛陽小吏到魏武大帝的傳奇人生,為大家還原這位傑出詩人與謀略高手的真實人生。頭條#遇見好書#活動,可以優惠價格購買,喜歡閱讀的朋友不要錯過哦。

曹操:我沒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曹操:我沒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全3冊 和珅傳+劉邦傳+曹操傳 雙面詭臣帝王心腹和珅秘傳歷史人物名人傳記圖書籍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