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張良身在漢營心在韓,項羽把他逼到劉邦陣營,成全了劉邦苦了自己

只要是人,總會有私心。

傳說中王霸之氣散發,一群人五體投地的橋段屬於小說,

和現實無關。

歷史中赫赫有名的漢高祖劉邦,同樣也做不到讓人納頭就拜。

而張良和劉邦這兩位“好基友”,真實情況也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和親厚。

張良從遇到劉邦開始,便幫助劉邦出謀劃策、進關中、定下爭奪天下的計謀,甚至最後幫助劉邦進行楚漢爭霸。

兩人看似同心協力,其實在真正爆發楚漢戰爭之前,張良的心並不在劉邦身邊,他和劉邦兩人之間更像是互惠互利

張良身在漢營心在韓,項羽把他逼到劉邦陣營,成全了劉邦苦了自己

劉邦和張良

張良最初可是身在漢營心在韓,他的目的也是為了復韓。為什麼這樣說呢?

我們先來看看張良與韓國。

一、張良對韓國感情深厚

這裡的韓國可不是指現在的韓國,

而是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

張良的身份也不簡單,可以稱得上“相門之後”。

他的爺爺和父親,在韓國做過五代韓王的丞相,張家在韓國就是相門世家,張良就是一個標準的“相三代”。

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

張良的身份和家世註定了他吃喝不愁,不過張良碰到了雄才大略的秦始皇。

還沒等張良進入韓國的朝堂,韓國便被秦始皇給覆滅了。

張良身在漢營心在韓,項羽把他逼到劉邦陣營,成全了劉邦苦了自己

千古一帝秦始皇畫像

張良這個氣啊,自己好好一個頂級紈絝,一下子沒地方耍威風了。而且自己家中世代為韓相,

韓國這個自己先輩的心血結晶,也被毀了。

張良尋摸著要找秦始皇復仇,

一方面是對韓國王室的忠心,另一方面也為報答他們對張家的重視(也為自己那逝去的紈絝生涯)。

張良自己沒有復仇的可能,他就想用家中錢財來尋找刺客,他弟弟去世都沒厚葬,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來刺秦王。

張良看準秦始皇巡遊東方的機會,

讓刺客埋伏在秦始皇的必經之路博浪沙。

張良把一切都準備妥當,不過運氣不好,

擊中的是秦始皇用來迷惑人的副車,沒能殺掉秦始皇。

但是張良卻從此開始逃亡生涯,只能改名換姓躲在下邳。

張良身在漢營心在韓,項羽把他逼到劉邦陣營,成全了劉邦苦了自己

博浪沙大力士刺秦王,與荊軻刺秦王同樣

張良舉家之力復國仇,對韓國的感情不可謂不深。

韓國那麼多的貴族,甚至韓國的王室成員,但是真正能做到這一步的,就張良一個。

張良的做法,很像荊軻刺秦王。

但是相比較燕太子丹,張良甚至做的更好。燕太子丹本身就燕國的太子,燕國的存亡對他影響最大,他才會拼死一搏。

而且燕太子丹,也不僅是為了燕國。

燕太子丹和秦始皇幼時同為趙國人質,相互之間有點交情。等到嬴政登基為秦王,燕太子丹出使秦國,卻受到秦始皇冷落。

燕太子丹心中憤懣,這才有了荊軻刺秦王。

燕太子丹的做法,私心更重。張良則更多是為了大義,韓國覆滅其實對張良影響並沒有那麼大。

張良身在漢營心在韓,項羽把他逼到劉邦陣營,成全了劉邦苦了自己

荊軻刺秦王

韓國覆滅後,張良家仍然有三百僕人

,說明韓國的覆滅,對於這些“勳貴”來說,影響並不大,張良完全可以在秦始皇的統治下生活。

張良卻選擇用所有家產,尋找勇士刺秦王。從這一方面來說,

張良這位紈絝子弟心中藏著忠勇。

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

之後張良雖然無法用刺殺秦始皇來給韓國復仇,

但是張良卻抓住機會就想要幫韓國復國。

二、張良藉助項梁、劉邦“復韓”

張良在下邳躲著,直到陳勝吳廣起義,才重新活躍起來,並且跟隨了劉邦。

雖然如此,但是張良卻一直沒忘記韓國,並且為了強大韓國更是放棄了跟隨更有前途的漢王劉邦。

張良身在漢營心在韓,項羽把他逼到劉邦陣營,成全了劉邦苦了自己

張良

張良最初跟隨劉邦時,劉邦的勢力還很弱小。為了攻打“豐”這個地方,劉邦聯絡了當時強大的項梁、項羽叔侄,並且成為項梁手下一員大將。

也是在這個時候,陳勝吳廣起義失敗,讓起義軍蒙上了一層陰影。

項梁與劉邦等人商議,決定立楚懷王的後代熊心為楚懷王。

一方面項梁叔侄出自楚國,而楚國與秦國可以說是世仇,做到師出有名。另一方面也是利用楚懷王名頭,聚攏民心佔據大義。

張良就是看透項梁這種心思,向項梁提議尋找韓國王室後人,立為韓王,用來聚攏人心增強實力。

當時天下起義軍四起,雖然項梁實力強大,但是起義總需要名分和人心。

張良就是趁此機會,再一次讓韓國王室出現在歷史舞臺上,時機和局勢的把握非常準確。

張良身在漢營心在韓,項羽把他逼到劉邦陣營,成全了劉邦苦了自己

項梁

項梁的同意,讓張良實現了重新輔佐韓王的想法,

張良也因此成為韓國司徒。

韓王成的出現雖然讓張良離開了劉邦,但是韓國畢竟勢力小,連續攻破一些原本韓國的城池之後,卻又被秦軍奪了回去,只能到處打游擊。

良乃說項梁曰:“君已立楚後,而韓諸公子橫陽君成賢,可立為王,益樹黨。”項梁使良求韓成,立以為韓王。以良為韓申徒,與韓王將千餘人西略韓地,得數城,秦輒復取之,往來為遊兵潁川。

劉邦這時,因為和楚懷王“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約定,也開啟了進關之旅。

張良果斷帶著韓成王跟隨劉邦,並且攻下了十餘座韓國城池。

劉邦為了顯示雙方的合作以及方便治理韓國舊地,讓韓王留守這些城池。

張良身在漢營心在韓,項羽把他逼到劉邦陣營,成全了劉邦苦了自己

楚懷王熊心

張良則帶著韓國的軍隊,開始幫助劉邦往咸陽而去。這時候的張良實際上是韓國的代表,而並不是直接跟隨劉邦。

張良在這期間藉助外力,基本實現了韓王的重立和發展,讓韓國再一次成為一方勢力。

雖然還不是很強大,但是張良無疑成功的幫助韓國“復國”。

張良這時候跟隨劉邦,也更多的是為了以後韓國的安置而來。兩人這時候雖然關係融洽,張良也為劉邦出謀劃策,

但是張良也因此並沒有進入劉邦的核心團體。

張良如此跟隨劉邦,把韓國的未來又壓在了劉邦身上,但是張良卻忘記了還有一個項羽,這也為他之後帶來了麻煩。

張良身在漢營心在韓,項羽把他逼到劉邦陣營,成全了劉邦苦了自己

布衣項羽

三、跟隨劉邦導致項羽殺了韓王成

張良帶著韓國軍隊跟隨劉邦之後,多次重要關頭獻策,

使得劉邦成為了第一個進入咸陽的諸侯王。

張良與劉邦牽扯太深,甚至韓國也成了劉邦的忠實盟友。

當項伯告訴張良,項羽將要攻打劉邦時。張良以“臣為韓王送沛公,今有急事,恐去不義”,

又幫助劉邦在鴻門宴中脫身。

項羽至鴻門下,欲擊沛公,項伯乃夜馳入沛公軍,私見張良,欲與俱去。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乃具以語沛公。

張良身在漢營心在韓,項羽把他逼到劉邦陣營,成全了劉邦苦了自己

鴻門宴

這也讓張良在劉邦的事務中越陷越深,

而項羽則對韓國越來越提防。

直到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劉邦帶人前往漢中,

項羽的這種提防化為了實質。

張良送走劉邦之後,返回韓國才知道,因為自己跟隨劉邦的原因,

項羽把韓王成當成了人質帶在身邊,而並不是放回了韓國。

張良為了救韓王,向項羽說明劉邦燒了入關棧道,表示不再回來。

不過項羽這時卻沒有放韓王回去的意思,反而把韓王貶成了侯,並且在彭城殺了韓王。

張良身在漢營心在韓,項羽把他逼到劉邦陣營,成全了劉邦苦了自己

帶兵項羽

張良在這種血雨腥風中,無奈再次逃亡,前往劉邦麾下。

良至韓,韓王成以良從漢王故,項王不遣成之國,從與俱東。

項王竟不肯遣韓王,乃以為侯,又殺之彭城。

張良可能怎麼都不會想到,項羽最後會殺掉韓王成,

而他幫助韓國王室復國的願望,也被打破。

張良因為劉邦而使得韓國修建強大,最後卻也是因為劉邦,而導致韓國覆滅,頗有點迴圈的意思。

只是項羽這次的做法,

卻把張良徹底推到了劉邦身邊,為劉邦送去了一位軍師。

張良身在漢營心在韓,項羽把他逼到劉邦陣營,成全了劉邦苦了自己

劉邦

四、張良歸漢

張良逃跑之後,劉邦就成了他唯一的選擇。

兩人合作多次,相互之間也有了一些感情基礎,而且他也知道劉邦和項羽之間會有一戰。只有逃到劉邦手下,才能保證自己會被重用,還不至於被送還給項羽。

張良的這次投靠劉邦,

接受了劉邦成信候的封賞,徹底成了劉邦集團中的一員。

之前的張良把思想放在了亡秦和復韓之上,而這次張良的思想終於提高到了幫助劉邦爭奪天下之上。

在楚漢之爭中,酈食其曾提議劉邦重新封賞六國後人,藉此來聚攏人心對抗項羽,這種的方法和當時推翻秦朝何其相似。但是這次的張良卻提出的反對意見,並不贊成復六國之後,而是分封有功之臣,用來激勵將士。

張良身在漢營心在韓,項羽把他逼到劉邦陣營,成全了劉邦苦了自己

張良歸漢

張良的變化非常大,從最初的立韓王,復韓國,到以統一天下為根本,並且還打破了傳統模式。實際上這時候的張良的眼界已經不再侷限於恢復六國之治,而是到了“大統一”思想。

造成這樣的原因,就是項羽對於韓王成的殺害,讓張良放棄了復國。

而在之後,張良更是計謀頻出,拉攏九江王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等,為劉邦統一天下做出了傑出貢獻。

其秋,漢王追楚至陽夏南,戰不利而壁固陵,諸侯期不至。良說漢王,漢王用其計,諸侯皆至。

張良,可以說是項羽一手交給劉邦的軍師。

張良身在漢營心在韓,項羽把他逼到劉邦陣營,成全了劉邦苦了自己

張良

五、結語

張良在亡秦和楚漢之爭中,都有重要的表現。

張良最初未嘗沒有一直跟隨劉邦的心態,畢竟對於張良來說。

劉邦能聽進去勸諫,對於一位謀士來說,這就是明主。

但是陳勝吳廣起義的失敗,

項梁想立楚懷王給了張良重立韓王的機會

張良能夠讓項梁同意立韓王,一方面是的確能加快秦朝滅亡的速度,增加項梁叔侄的實力。另一方面韓國滅亡之後,沒有一個頂尖的人物出現,韓王比較好控制。再有就是張良這個人,在項梁身邊也是掛了名號的。

項梁的弟弟項伯殺人逃到下邳,還得到了張良的幫助,所以項梁等人最初對張良態度肯定是很好的。

張良身在漢營心在韓,項羽把他逼到劉邦陣營,成全了劉邦苦了自己

項羽、劉邦,楚漢爭霸

只是隨著天下局勢的變化,又加上鴻門宴事件,張良的這種恩情已經不能影響到項羽了。韓王的死亡反而更加符合項羽的利益,又有一大塊地可以封給自己手下的將軍,只是本來一件好事情,隨著張良投靠劉邦,就不是那麼好看了。

而項羽殺韓王,成了張良倒向劉邦陣營的最後一根稻草。張良的投靠對於劉邦後來統一天下省下不少事情,同樣的給項羽帶來了大麻煩。

一位頂級謀士,就這樣被項羽推給了對手。

注:圖片皆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參考:《史記》《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