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功勳》暢快淋漓的《李延年》後,《于敏》接檔,觀眾覺得變味了

電視劇《功勳》開播後獲得很高的讚譽,這部人物傳記性質的單元劇,以六集一個故事的形式,講述了八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的一些親身經歷。

其實在沒看這部劇之前,光憑介紹就會讓人打消追劇的念頭,因為感覺這種主旋律人物傳記,劇情必然是“枯燥”的。

《功勳》暢快淋漓的《李延年》後,《于敏》接檔,觀眾覺得變味了

但是沒想到,第一單元《李延年》篇播出後,

實在在讓觀眾驚豔了一把。

國產戰爭題材本就很少能有優秀的作品出現,更別提像《李延年》這樣,把戰場上敵我雙方運用過的戰術和邏輯演得這麼清楚明白又幹脆利落。

短短六集,觀眾的心情起起落落,有慘烈到讓人落淚的地方,也有戰友之間插科打諢讓人哭笑不得的地方。

《功勳》暢快淋漓的《李延年》後,《于敏》接檔,觀眾覺得變味了

劇情節奏把握得非常好,往往一句臺詞,一個鏡頭,角色就能讓人印象深刻。

比如“早娶媳婦,多生孩子”的陳衍宗,不要命地去搶“寶貝”的羅厚財,還有幾次“班長給你報仇”都報了個寂寞的五班長,以及未見其人已識其名的二妞等。

總得來講,《功勳》之《李延年》出場即巔峰,是一個足以封神的開局。

《功勳》暢快淋漓的《李延年》後,《于敏》接檔,觀眾覺得變味了

也正因為如此,後面接著播出的其他單元壓力巨大,果不其然,《于敏》接檔後口碑雖然保住了,收視率卻不升反降。

不過這也難怪,單元劇收視率有波動很正常,再加上可能很多觀眾在看過暢快淋漓的《李延年》後,《于敏》一接檔,觀眾覺得風格變味了。

《功勳》暢快淋漓的《李延年》後,《于敏》接檔,觀眾覺得變味了

確實,跟志願軍的英勇事蹟比起來,于敏所代表的那些科學家們,他們幾十年的隱姓埋名固然偉大,卻也難以讓人看得熱血沸騰。

從《于敏》之後的收視率可以看出,很多人對這類故事題材已經不太感興趣。

可也正是這群甘願放棄一切功名的科學家們,他們用自己最明媚美好的青春年華,支起了整個國家的脊樑。

《功勳》暢快淋漓的《李延年》後,《于敏》接檔,觀眾覺得變味了

在如今觀眾的價值觀裡,科研工作是乏味又不賺錢的事兒,科研人員也不再是受人尊敬的學者,反而顯得有些“傻”。

之前有部大火的航天題材偶像劇《你是我的榮耀》,男主角於途雖然是優秀的航天工業設計所科研人,但他還是因為工資不高而被同學嘲諷,也因為不能給家人富足的生活想要辭職,改行去百萬年薪的金融業。

《功勳》暢快淋漓的《李延年》後,《于敏》接檔,觀眾覺得變味了

再對比一下於敏毫不猶豫放棄出國留學的機會,他的妻子孫玉芹臨產時一個人深夜走去醫院,家裡窮得,孩子為了能吃上一口雞蛋,寧願爸爸不要回家。

這種在那個年代看來是必答題的自我犧牲精神,現在已經很難得。

《功勳》暢快淋漓的《李延年》後,《于敏》接檔,觀眾覺得變味了

說實話,喜歡看什麼是觀眾的自由,並非想要逼著大家去接受,但也非常希望有更多人能夠空出一點時間,去了解一下這些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們的故事。

因為和平的生活不是與生俱來,從1921年到現在,百年的光陰,我們真正享受安寧生活的時間並不長。

《功勳》暢快淋漓的《李延年》後,《于敏》接檔,觀眾覺得變味了

45年抗戰勝利,49年立國,53年志願軍結束援朝戰役,79年自衛反擊戰,93年銀河號,99年駐南斯拉夫大使館,16年還有一觸即發的南海對峙,距離現在的21年,才堪堪過去幾年而已。

如果沒有先輩們的付出,那一次次的危機,每一次都能讓現在的平靜生活變得支離破碎。

《功勳》暢快淋漓的《李延年》後,《于敏》接檔,觀眾覺得變味了

一代人吃了幾代人的苦,拼命也要研製出來的那些護國利器,讓敵人不敢過分妄動,每一次的危機才能都在最後化險為夷。

正因為如此,當大家在歌舞昇平中享受生活的同時,感念先輩們的付出,歌頌他們的偉大,讓他們的名字和事蹟在子孫後輩中代代相傳,這難道不是一件非常應該的事情嗎?

《功勳》暢快淋漓的《李延年》後,《于敏》接檔,觀眾覺得變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