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以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看待這部電影,一個全新的耿耿於懷!

看的點映場,作為一名大男生本來已經很少再碰觸這種青春愛情這種題材的電影,但感謝豆瓣的盜夢觀影活動,得以有機會去看了電影。簡單談一下感受。

電影改編自八月長安的同名小說,與同名電視劇一樣,充分尊重了原著的情節,講述了振華中學裡的少男少女的美好中學時光與耿耿和餘淮一段甜蜜而波折的情感歷程。

以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看待這部電影,一個全新的耿耿於懷!

耿耿和餘淮這兩個彷彿命中註定聯絡在一起的人,在分班公式的名單榜上打開了故事的篇章,同桌的互相照料的經歷加上耿耿閨蜜的“友情助攻”下,二人的情感火速升溫,但正如電影所言,“生活哪有那麼多順心如意否則怎麼會有那麼多傷心的人”,二人的感情也遇到了變故而沒有了下文。

但在經歷了耿耿於懷之後,兩人最終還是重拾了當年的情愫走在了一起。

說實話,看電影的時候,前半段的中學時光的歡樂美好讓人被甜蜜所環繞、而姨母笑般的嘴角一次次上揚,後半段當故事出現轉折二人的情感也發生了變故再到最後的久別重逢,我這個大老爺們的眼淚差點就要奪眶而出。它讓我回憶起,我曾經中學記憶中出現過的那個ta,那個最好的夏天裡最好的我們。

以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看待這部電影,一個全新的耿耿於懷!

我們是高三班上的同學,是我們那個區高中的兩個理科重點班,高一高二我們是隔壁班,但我很早就記住了那個隔壁班上和我名字裡有一個字同音的女孩子。高三重組分班之後,我們都分到了高三25班,一個被學校領導寄予厚望的班級。

和劇裡的耿耿一樣,記憶裡的她也是小小的,一雙靈動的大眼睛與所有情感寫在整個臉上的神態,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她的成績很好,絕大多數情況下我考不過她。

在我們那個小縣城裡,老師看學生都看的特別細緻,尤其是我們這些所謂重點班上的尖子生,加上我們的父母都是那個區不同學校的老師,因此我根本不敢有一點多接觸女孩子的衝動。但高考將這一切的“禁忌”攔腰折斷,我開始主動去找她聊天,也漸漸和她熟悉了起來。

以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看待這部電影,一個全新的耿耿於懷!

我還記得在某個翹了別人謝師宴的下午騎著小電驢載著她在雨裡狂飆的回憶;在象徵著城市印記的橋上撐著傘牽著手走走停停。

記得傍晚的咖啡店與混沌館,記得一起翻別人的空間的相簿偷笑誰誰誰的故事,但最終我們還是沒有走到一起,一切彷彿就像劇裡的餘淮一樣戛然而止。青春的篇章在那個暑假彷彿就翻到了最後一頁,徒留給主角們回憶的遺憾與釋然。

所以,當看到熒幕裡的耿耿在記載了太多他們共同記憶裡的長亭裡吶喊“你在哪裡”的時候,我的情感如潮水般洶湧氾濫。刻著他們名字的小樹已經變成參天大樹,小小卡片機裡的影片與照片裡發生的故事彷彿還在眼前,那種發自內心的美好祝願讓人感慨舊時光儘管有遺憾但重溫過後的那份溫存還是值得我們去留戀去珍重的。

以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看待這部電影,一個全新的耿耿於懷!

說回電影,電影和小說一樣呈現了舒服的情緒流,戲劇的衝突佈置也比較合理,兩道時間線的穿插讓人得以進入到主角們的心理狀態,看的時候整個感覺是輕鬆而不會覺得生硬突兀的,加上主角們可圈可點的演出,讓整部電影的觀影感受很好。之前看衰的影迷或者書迷們大可不用太悲觀喔,值得一看!

很多人會將電影和電視劇版的主角進行對比,劉昊然譚松韻的代入亦或是張平老師,云云。我個人認為,拿陳飛宇和何藍逗去和他們去直接對比是不公平的。本身,電影的創作要比電視劇更有難度,如何在單位時間內給觀眾呈現更多的資訊不僅需要導演編劇的用心設計,也離不開演員的演繹。

以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看待這部電影,一個全新的耿耿於懷!

就這部電影而言,我想兩位小生演繹地已經足夠出彩。尤其得誇一下耿耿同學,那個校園裡成績不好、嘟著嘴好像生著悶氣的“其貌不揚”小女生形象真的太深入人心了吧,最後那段重逢戲也是完全演出了一個七年未見的戀人的狀態。

總之還是希望大家能跳出劇中跳出昊然弟弟,以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看待這部電影,一個全新的耿耿於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