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知人納諫長者風:劉邦的領袖風範

領導的主要任務,一是用幹部,一是出主意。而要合理地使用人才,首先要敏銳地識別人才;而要作出正確而適時的決策,必須廣泛聽取採納屬下的建議,也就是說,能否知人,能否納速,是一個人成為領袖的必要條件。劉邦恰恰具備這樣的條件。從劉邦招納張良、陳平、郎食其等謀士看,都是一見如故,信任有加,既可知劉邦本人的感召力之強,也可見邦

對他人的超凡識別能力。尤其對陳平,既有眾將的不服,又有人告發陳平不廉潔,而劉邦雖稍有動搖,旋即對其更加重用,乃至推心置腹,依倚終生。沒有明敏的識見,寬厚的度量、堅定的意志,不可能如此對待人オ再從劉邦對本方及敵對方的人オ品評看,他確實有過人的潤察水平。如派韓信、灌嬰、曹參等攻打魏豹時,劉邦向出使魏國的酈食其詢問國的大將是誰,酈答說:“柏直。”劉邦放心地說:“是口尚乳臭,不能當韓信。”又問魏軍騎將是誰,答日馮敬,劉邦又評說道:“是秦將馮無擇之子,雖賢,不能當灌嬰。”又問魏軍誰是步卒將,答日項它,劉邦繼續評論說:“是不能當曹參。吾無患矣。”此例表明,劉邦選將授任、並非單憑一己好惡,確有知人長オ。

知人納諫長者風:劉邦的領袖風範

就納諫來說,劉邦更顯得過人一等。不妨從幾件關係到劉邦一生事業成敗的重大關頭,看其從諫如流的特點:一是引兵西征時,急於入關,想繞過宛城而進。聽從張良的勸諫,避免腹背受敵,又突然回軍包圍了宛城。又聽從陳恢的勸諫,接受了宛令的投降,使得義軍順利入關。二是進入關中後,一度迷戀秦宮室的豪侈華豔,但在樊噲、張良的勸諫下,退出宮室,封府庫,還軍霸上,保持了戰鬥力三是出關東征時,在洛陽接受新城三老董公的勸諫,為義帝發喪,取得了出師的名義,在楚漢爭戰中佔據了道義上的有利地位。四是彭越兵敗後,接受張良的建議,重用韓信、英布、彭越三人,在楚漢爭戰中逐漸取得軍事上的主動。五是逃出滎陽後,重聚兵力,準備繼續東進,後接受轍生的建議,在東線堅壁不出,而出兵南下宛、葉間,分散了項羽兵力,使正面戰場的漢軍得到喘息和休整。六是從修武襲奪韓信精兵後,重返前線,打算直攻成皋,後接受鄭忠的建議,在正面繼續採取“高壘深塹勿戰”的方式拖住楚軍,而派劉賈、盧綰引兵深人楚境,配合彭越擾亂楚軍後方,以疲意楚軍,使得楚軍“兵罷食盡”,不得不主動議和。

知人納諫長者風:劉邦的領袖風範

七是在韓信自請為齊王時,本來十分惱怒,但馬上接受張良、陳平的暗示,封韓信為齊王,穩住了韓信。八是與楚軍鴻溝劃界議和後,本打算西歸休整,聽了張良、陳平的勸諫,為免養虎遺患,於是揮師東進,追擊項羽九是當固陵遭敗後,接受張良的建議,將楚國土地許願分封給韓信、彭越,換取二人出兵會師的積極性,終於在垓下會戰中消滅項羽。十是接受婁敬、張良的勸諫,離開臨時國都洛陽,正式定都長安。從這十次的納諫中,足見劉邦善於博採眾長,作出決斷,確有領袖才能。自然,無論在識人還是納諫上,也都難免有失誤。如重用陳琋,便是一大失策。在納諫上,也錯聽了幾個餿主意,如剛入關時,聽人進言,派兵把守函谷關,防止項羽入關,險些被項羽攻滅;求陽被圍時,一時著急,聽了哪食其的建議幾乎重新分封原六國之後為王;平城受困後,鑑於匈奴難以討平,錯聽婁敬的建議,採用和親這樣的卑屈手段議和,使得國勢不振,國威不揚。不過,從總的方面看,劉邦正確的時候多,失誤的時候少,這才能成就帝業,一統天下。

知人納諫長者風:劉邦的領袖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