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劉邦:家無萬貫、身無寸功,怎麼能駕馭住很多比自己厲害的人?

首先,咱們看看劉邦有多不厲害?

呂雉一家為了躲避仇家,就從山東來到了江蘇沛縣,由於她的父親呂太公與當地縣令關係很好,所以很多人都慕名來訪。

由於來人眾多,呂太公就定下規矩:凡是來人拿的賀禮不到1000錢的,直接安排在院子裡吃飯。

作為底層官吏的劉邦這時也來湊熱鬧,他宣稱攜帶賀禮萬錢,呂太公一聽,這人出手闊綽啊!趕忙出門迎接,迎為座上賓。

吃飽喝足之後,呂太公這才發現劉邦其實沒帶一分錢!

發現被騙的呂太公卻一點也不生氣,反而把自己的女兒呂雉嫁給了他。

要知道,

當時的劉邦已年逾40,家無萬貫、身無寸功、整天只知道喝酒吹牛,雖然未娶妻,卻早已和一位曹姓女子生了一個兒子。

劉邦:家無萬貫、身無寸功,怎麼能駕馭住很多比自己厲害的人?

但這些呂太公統統不在意,他認定了這個女婿日後必成大器。

後來,劉邦從小沛起兵,在楚漢戰爭中取得最終勝利,入主關中、定都長安,開創了綿延四百餘年的大漢王朝。

這些歷史事實讓人不得不承認:

薑還是老的辣

劉邦自己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大意是說,在治國、治民、治軍方面,我劉邦都比不上張良、蕭何、韓信,但他們能為我所用,所以我才能取得這天下。

劉邦:家無萬貫、身無寸功,怎麼能駕馭住很多比自己厲害的人?

那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劉邦究竟是怎樣,把這些厲害人物都收為己用的?

劉邦的功臣隊伍里人才濟濟,大致可以分為這樣兩類人:

第一類人,是劉邦的嫡系部隊

,他們自劉邦起事起,就一直追隨其左右。

比如蕭何、曹參、周勃、灌嬰、樊噲等人。

第二類人,是後來戰爭中加入的部隊

,他們原是項羽或魏王的手下,後來投奔了劉邦。

比如張良、陳平、韓信、英布、彭越等。

這一類人留在劉邦身邊,

有的是出於感激劉邦的知遇之恩,有的是出於投機需要。

劉邦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因長年生活在社會底層,對人民的疾苦感同身受,更練就了強大的揣摩人心的技能。

在對人才的取用上,劉邦把這一技能展現的淋漓極致。

一、對待嫡系部隊,劉邦有擔當、有膽識。

秦末暴政,天下人民“苦秦久矣”,但為什麼只有少數人揭竿起義呢?因為風險太大。舉事成功,當然最好,一旦失敗,面臨的將是滅九族的大罪。

《史記·高祖本紀》說:“蕭、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儘讓劉季。”

這裡的劉季就是劉邦。

劉邦深知他們的顧慮,主動擔當起舉事的重任,舉事成功了,大家一起封王封侯,如果失敗了,那滅九族的大罪就讓他一個人承擔吧。

所以,蕭何、曹參等人,雖然才能超過了劉邦,但還是心甘情願追隨在他之後,就是因為不敢承擔失敗的風險。

這時的風險和收益是絕對成正比的。

劉邦:家無萬貫、身無寸功,怎麼能駕馭住很多比自己厲害的人?

二、 對待後來加入的部隊,劉邦知人善任、不吝封賞。

古代帝王最忌諱的不是暴虐、不是無能、不是昏庸,而是寡恩。

劉邦心裡很明白,這些人投奔他,有的是為了名、有的為了義、有的為了財。

對別人想要的東西,不管是錢財、美女還是名譽、權力,他從不吝嗇,自然別人就會為他賣命了。

張良追隨劉邦

,是因為他一直懷才不遇,服侍過的君主都不把他當回事,只有劉邦重視他,經常採用他的計策。

這讓張良很感動,有一種“

遇到知己”

的感覺。

劉邦:家無萬貫、身無寸功,怎麼能駕馭住很多比自己厲害的人?

陳平追隨劉邦

,一方面是因為他在魏王、項羽處,一直得不到重用,劉邦卻能認識到他的價值;另一方面是因為,在周勃、灌嬰不斷向劉邦說陳平的壞話時,劉邦能力排眾議,堅定的支援、相信他。

“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這份信任給了陳平莫大的心理安慰。

韓信追隨劉邦

,一方面也是因為受不到項羽的重用,而在劉邦這,蕭何月下追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事部署常常採納他的意見,給與了他極大的尊重;另一方面,劉邦懂得韓信想稱霸一方的心理,先封他為淮陰侯,後又不惜把齊地賜給他,並給了他“齊王”的稱號。

曾國藩曾說:“盛世創業重統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末世扶危救難之英雄,以心力勞苦為第一義。”

在我看來,劉邦之所以能駕馭很多比自己厲害的人,在於這兩點他都做到了,既能親力親為、敢於擔當,又心胸豁達,任人唯賢。

不過,能做到這樣,說明劉邦也已經是個非常厲害的人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