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電影《老師好》觀後感

電影《老師好》觀後感

這是一部以1985年為故事背景,以苗宛秋老師為核心人物,以苗老師與學生們的“鬥智鬥勇”的校園日常為線索,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的懷舊校園喜劇片。

電影講述了苗老師(學生送外號苗霸天)與三班孩子從高一到高三,三年間普通、平凡的故事。學生高一剛接觸苗老師時對他是怕,後來受不了他的專制管理,開啟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師生大戰,大戰以苗老師的腳踏車為線索展開,發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學生漸漸理解了老師。知道他是當年的高考狀元,卻因時代原因與北大失之交臂。在自己語文老師的鼓勵下,他報考師範,成為一名語文老師,並被分配到縣城任教。這些經歷,也成了學生們努力的動力,三班的班長安靜就發誓非北大不考。但命運常常不如人願,安靜為了幫因給學生補課被停職的苗老師說情,歸途中出車禍,沒法參加當年的高考,之後連續兩年去考,也沒考好。

如果用一兩個關鍵詞概括觀影人的表現,大概是笑和淚比較合適。整部影片充滿了喜劇色彩,苗老師的嚴厲、與學生間鬥智鬥勇,學生捉弄、報復老師等情節都是以詼諧、幽默、搞笑的方式呈現的。因此,觀影現場爆發出陣陣笑聲。笑聲結束,時不時又會傳來抽泣聲。是的,是影片中的師生情、同學情深深感動著我們。

這部影片選材校園生活,關注師生關係,思考什麼樣的老師是優秀老師。高三畢業之際,苗老師悄然離開,應該是當下對那個年代教師的一種反思。他究竟算不算是個優秀教師?算嗎,似乎不對,他將當年自己沒實現的夢想強加到學生頭上,逼著學生去實現。可這難道又錯了嗎?他愛學生,為班裡長腦瘤的學生捐了一個月工資,到處找回混混隊伍中的男一號。他悲傷著學生的悲傷,快樂著學生的快樂,時時督促學生爭分奪秒的學習。這樣的老師難道不優秀嗎?可他沒有私心嗎?當然有,學生的好成績能給他好聲譽。但他不收補課費,免費給學生補課,又說明了什麼?

這些只能說明,這部影片中的苗老師是立體的、多元的、複雜的。現實中的老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影片結尾,三十年後,白髮蒼蒼、顫巍巍的苗老師拄著柺杖去看截肢的安靜,也許是發現了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那是不合理的。他當年的離開是反思,三十年後的看望是愧疚,是懺悔!

身為老師,影片中的許多鏡頭在我的育人歷程中也真實出現過,我與學生間也發生過“腳踏車”故事,我也有過如苗霸天般的強勢、專制,也憑藉一己之力努力為貧困生拉資助,也與學生上演過聚聚散散的故事。這些,不是一兩個詞,就可以平面化概括的。

影片是首尾呼應的。以“每個人的人生都因相聚而幸福,當然也有離別的痛苦……”(大意如此,記不準了)開頭、結尾。

影片最讓我感動之處,是片尾將所有參演人員名字都打出了,包括沒有一句臺詞的演員。這應該是對每一個勞動者的尊重。

影片另一亮點是吳京、張國立等眾多實力派演員的加盟。這些明星加入,除了商業考慮外,還有對教師這一群體的尊重吧。正如影片所傳達的:不是幸運遇到好學生,而是與學生相遇,讓彼此美好。如果師生的每一個相遇,都是幸福的,那麼當老師,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