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重溫《琅琊榜》,藏於其中的10條愛情觀和處世觀,依然令我感動

1

我不想知道父親為什麼要殺你,我只想知道,你為什麼要捲進金陵城這個漩渦中來?你本來是我最羨慕的那類江湖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你錯了,世上本沒有自由自在的人,只要一個人有感情,有慾望,他就永遠不可能是自由自在的。

梅長蘇出入金陵,住在景睿家。一個月黑高飛的夜裡,謝玉派人去暗殺梅長蘇,恰巧被景睿撞見,他不顧蘇兄的阻攔,揭開了刺客的面紗,瞬間驚呆了。

那人,是父親謝玉身邊的近身侍衛。

重溫《琅琊榜》,藏於其中的10條愛情觀和處世觀,依然令我感動

從來都以為父親志願高潔,雖軍功勝偉但從不涉黨爭,沒想到都是假象。蕭景睿無法接受真相,反問梅長蘇,為何要捲入京城的漩渦,而不做個自由自在的江湖人?

梅長蘇告訴他,人只要有感情有慾望,就永遠做不到無拘無束。

就像《知否》裡的齊衡,因為牽掛太多,有對父母的孝心、對戀人的情義、對家族的責任,他便無法在邕王妃以明蘭的性命做威脅時,做個如顧廷燁那般毫無顧忌、敢豁出去的人。

重溫《琅琊榜》,藏於其中的10條愛情觀和處世觀,依然令我感動

而即便是顧廷燁這樣,沒有父母兄弟姐妹的人,看上去已經夠自由了,可是愛上明蘭後,也變得被情束縛,因為明蘭為他主動納妾覺得她不吃醋,生氣搬到書房住。

所以,這個世上完全自由的人,是不存在的。因為只要你活在這世上,你一定有所求,那麼就會有牽絆。但若真沒了這些束縛和牽掛,人活著又會有什麼樂趣呢?

2

誰又真的比別人都強?只不過這些年殫精竭慮,只想著一件事,自然就會周全許多。

《琅琊榜》中,梅長蘇的智謀讓人驚歎。可是他卻解釋說,並非自己聰明,只是花了很長時間想一件事,便顯得比別人周全而已。

重溫《琅琊榜》,藏於其中的10條愛情觀和處世觀,依然令我感動

這段話讓我想起另一部經典作品《阿甘正傳》。

阿甘是個智力有缺陷的小孩兒,可是他卻在很多事情上,取得了常人難以獲得的榮譽和成績。比如進入全美最好的橄欖球隊,上了好大學,成為優秀的戰士受總統接見,代表國家兵乓球隊出國訪問,開捕蝦公司大賺一筆……

他之所以能把這些事做到如此優秀,就因為他有一個突出的品質:但凡做一件事,就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這件事上,一直持續。

小時候為了躲開其他小孩的欺負,珍妮告訴他快跑。後來,只要遇到類似的事情,他就撒腿跑,越跑越快,最後跑進了橄欖球隊。

重溫《琅琊榜》,藏於其中的10條愛情觀和處世觀,依然令我感動

所以,要想做成一件事,就一定要有足夠的投入。與其抱怨生不逢時,不如思考我為此做了什麼?那些看上去比我們優秀的人,或許並非智商高,只是夠努力,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

3

當你不知道敵人的箭會射向何方時,一定要先護住自己最要害的部位。只要不被一招將死,其他的都可以徐而圖之,慢慢修正。

霓凰去後宮赴約,梅長蘇無法判斷出來,誰會對霓凰下手。於是,他的解決策略,便是先保住自己的要害,再慢慢反擊。

重溫《琅琊榜》,藏於其中的10條愛情觀和處世觀,依然令我感動

這個處事原則真的很讓人受啟發。因為當我們面對棘手的問題,找不到外部的原因予以回擊時,不如回頭思考自己最需要保住的核心是什麼。

就像霓凰,後宮娘娘邀請她,是想利用情絲繞逼她下嫁,從而讓穆府十萬鐵騎為他們效力。所以,雖然不知道最終會是誰給霓凰郡主下套,但只要霓凰不吃不喝不失身,便不會讓他們的計謀得逞,讓自己有機會站在皇帝面前狀告壞人。

重溫《琅琊榜》,藏於其中的10條愛情觀和處世觀,依然令我感動

4

凡是人總有取捨,你取了你認為重要的東西,捨棄了我,這只是你的選擇而已。若是我因為沒有被選擇而心生怨恨,那這世間,豈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諒之處,畢竟誰也沒有責任要以我為先,以我為重。無論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強求。

為了扳倒謝玉,梅長蘇在景睿的生日宴上,揭開了他是私生子的秘密,也讓他們的友誼難以維繫。

重溫《琅琊榜》,藏於其中的10條愛情觀和處世觀,依然令我感動

後來,景睿離開金陵前往南楚見親生父親,梅長蘇在長亭等他,景睿說了這番話,可謂通透至極。

如果站在第三方的立場看這件事,怎麼都是蕭景睿被梅長蘇這個朋友,在心上狠狠紮了一刀。換做一般人,早都與梅長蘇恩斷義絕,甚至結下仇怨。

可是景睿卻沒有,因為他看明白了讓自己痛苦的根源,不是揭開真相的那個人,而是真相本身。

重溫《琅琊榜》,藏於其中的10條愛情觀和處世觀,依然令我感動

重溫《琅琊榜》,藏於其中的10條愛情觀和處世觀,依然令我感動

重溫《琅琊榜》,藏於其中的10條愛情觀和處世觀,依然令我感動

面對相處間的矛盾,能夠抽絲剝繭般分析對錯,不遷怒於他人,若是人人都能像景睿這般想事情,那麼人與人的交往,可就簡單美好得不像話了。

每個人都有做出自己選擇的權利,而我們卻很容易因為對方的選擇,沒有滿足我們的願望而心生怨憤。若是明白,別人的抉擇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只能改變自己,那麼就能走出困境。

5

我之所以這麼待你,是因為我願意。若能以此換回同樣的誠心,固然可喜。若沒有,我也沒有什麼可後悔的。

蕭景睿一直把梅長蘇當作知己,可是回到金陵城後,發現和蘇兄的關係越來越疏遠,不像往日在廊州那般。

他曾和言豫津抱怨過,豫津告訴他,梅長蘇和他們本來就不是一類人,強求做知己,最後只會連朋友都做不得,讓自己受傷害。

重溫《琅琊榜》,藏於其中的10條愛情觀和處世觀,依然令我感動

即便最後生日宴上,景睿因為梅長蘇受到巨大打擊,他依然能說出這番話,可謂赤子之心拳拳可見。

他的這個處事原則,我覺得真的很棒,完美詮釋了什麼叫不忘初心。只有時刻明白,我們做一件事,交往一個人,是因為我願意,我所有的付出只是我想這麼做,和對方如何沒有關係,那麼無論什麼結果,我們都能夠坦言接納,並不會因為付出沒有得到自己認為的回報,而心有不甘,從而覺得委屈怨憤。

6

情生自願,事過無悔。既然抗不過天命,又何必怨天尤人。

蒞陽長公主曾經和南楚質子宇文霖兩情相悅,並有了身孕。無奈皇室子女的婚姻,多身不由己,再加上她的傾慕者謝玉,從中作梗。

重溫《琅琊榜》,藏於其中的10條愛情觀和處世觀,依然令我感動

諸多阻力下,宇文霖竟然逃回了南楚,蒞陽長公主悲痛之下,毅然斬斷情緣,絲毫不拖泥帶水。

因為愛你,是我自願的。今天你放下了,那麼這事就翻篇,誰都不後悔,也不要事後反悔。今日一別,從此兩款,互不相欠。

長公主對待感情糾葛的原則,為世間多少痴男怨女做出了好的示範,與其深陷情感漩渦不能自拔而日漸消沉,甚至變成仇人鬥得你死我活,最終只能兩敗俱傷。倒不如快刀斬亂麻,儘早抽身。

愛情這東西,原本情深不知所起。緣散又何必執著呢?當初愛了,是真的。如今不愛了,或沒法再愛了,也是真的。

重溫《琅琊榜》,藏於其中的10條愛情觀和處世觀,依然令我感動

7

萬事不能強求,失去的永遠不能再找回。就算小殊真的能回到這世間,只怕也不是當年的小殊了。

為了讓靖王在奪嫡之路上,保持堅韌的心智,靜妃和梅長蘇等所有人,都瞞著他,梅長蘇就是林殊的秘密。

當靖王在母妃面前哭訴,真的很想念小殊時,靜妃用這句話來寬慰他。這句話,不僅適合勸蕭景琰,也適合每一個人。

重溫《琅琊榜》,藏於其中的10條愛情觀和處世觀,依然令我感動

面對失去的人或物,我們常常難以平常心對待,總是執著地想要找補回來。就像離去的戀人,總想著要挽回,可是感情若沒了,挽回一個軀殼又有什麼用呢?而且在我們苦苦追回的過程中,自己痛苦,對方也痛苦,還因此可能錯失了更合適的人。太得不償失了。

若懂得萬事不能強求的道理,明白失去的永遠也找不回來,因為找回來的已經和原來不一樣了,那麼我們便能及早放手,反而柳暗花明。

8

已經錯過的歲月,和已經動過的心,就像是逝去的河水,永遠也無法倒流。

原著中,霓凰以為梅長蘇已經死了,於是和聶鐸在相處中互生情愫。梅長蘇得知此事,便放下了對霓凰的情感,有意促成兩人的姻緣。

重溫《琅琊榜》,藏於其中的10條愛情觀和處世觀,依然令我感動

梅長蘇重返金陵城不久,霓凰認出了他就是林殊,長亭相認,霓凰哭著說對不起,再也不離開林殊哥哥了。

林殊平靜地對霓凰說,在愛情裡,一旦有人動過他心,便像逝去的流水,無法再倒流。所以,他和霓凰再也不可能了。

其實,何止感情如此,任何一段關係亦如此。所以變了的友誼,傷了的親情,都難以再回到從前,與其糾結挽回,不如放手。

重溫《琅琊榜》,藏於其中的10條愛情觀和處世觀,依然令我感動

9

這世上有些事情的發生,不會有人預測得到,也根本沒有辦法控制得住,我所能做的,就是儘量讓它有個好的結局。

梅長蘇看上去算無遺策,但依然有無法控制的事情。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則有太多的事,無法預料到結局。

那怎麼辦呢?

梅長蘇說,既然根本控制不住,那能做的,就是儘量讓它有個好的結局。

也就是說,及時止損,是我們面對失控的最好應對方法。

重溫《琅琊榜》,藏於其中的10條愛情觀和處世觀,依然令我感動

10

人只會被朋友背叛,敵人是永遠都沒有“出賣”和“背叛”的機會的。哪怕是恩同骨肉,哪怕是親如兄弟,也無法把握那薄薄的一層皮囊之下,藏的是怎樣的一個心腸。

梁帝和言侯、林帥,曾經一起長大,情同手足。

言侯

和林帥輔佐梁帝登基,然而就是這樣的生死相交,奪了兄弟的戀人,滅了兄弟的全家,處決了疼愛的親兒子。

人心難測,何止是在《琅琊榜》中,自古至今從來都是如此。越是最親的人,一旦使壞,就越容易受到致命的傷害。

重溫《琅琊榜》,藏於其中的10條愛情觀和處世觀,依然令我感動

因為他們瞭解你最多,深知你的弱點在哪裡。因為他們最親,你便從來沒有防備,足夠信任。而敵人,既不瞭解你,便戳不中你的痛點,沒有信任便無法靠近你實施傷害。

所以,與人相處,赤子之心是要有,坦誠信任是要有,但不能沒有原則地信任和依賴,要有自己的判斷力和辨識力。也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