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娛樂至死》的“美麗新世界”,其實是年輕人的“慢性毒藥”

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憎恨的東西,恰恰是我們熱愛的東西。

早在1985年,被稱為“文化批評界最友善的批評家”尼爾·波茲曼就在《娛樂至死》中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

當時是蒸蒸日上的電視時代,電視改變了公眾話語的內容和意義,政治、宗教、教育、體育、商業和任何其它領域的公共領域的內容,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併成為娛樂的附庸,而且毫無怨言,甚至心甘情願,其

結果是我

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談電視和媒體,也是在講認知論。雖然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後資訊時代,電視早已不再佔據主場地位,但波茲曼的理論放到現在一點也不過時。

因為波茲曼眼中所謂的“娛樂至死的時代”,或許,現在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對書中的內容感同身受。

《娛樂至死》的“美麗新世界”,其實是年輕人的“慢性毒藥”

首先,我們來看這個書名,為什麼是“娛樂至死”,而不是“娛樂致死”呢?

“娛樂致死”中的“致”,有一層“因果關係”,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娛樂——導致——死亡”。

而波茲曼所發明出來的新詞“娛樂至死”,則更像是“娛樂——直至——死亡”。

“娛樂致死”是危險而致命的,我們應該堅決抵制;“娛樂至死”是一場悄無聲息的緩慢的演變過程。

這也就是說,

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娛樂至死》的“美麗新世界”,其實是年輕人的“慢性毒藥”

娛樂是電視上所有話語的超意識形態。不管是什麼內容,也不管採取什麼視角,電視上的一切都是為了給我們提供娛樂。

我只是想說,像字母和印刷機一樣,電視透過控制人們的時間、注意力和認知習慣獲得了控制人們教育的權力。

80年代初的美國,電視行業非常發達,“看電視”已經成為美國人民日常生活娛樂最重要的專案,甚至將近有一代人的童年就是在電視的陪伴下度過的。而波茲曼,對這種愈演愈烈的趨勢感到非常擔憂。

《娛樂至死》的“美麗新世界”,其實是年輕人的“慢性毒藥”

可是,他到底擔憂什麼呢?

簡單來說,電視拉走了人們大量的注意力,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

波茲曼反對的並不是“娛樂本身”,而是將所有東西“娛樂化”

;本來只是“用來娛樂”的電視開始扮演起越來越多的“責任”,比如:政治、宗教,甚至是教育。

所以說波茲曼其實並不是反對電視和娛樂,他反對的是:讓電視這種“娛樂媒介”,去承擔這個“本不應該”由它來承擔的責任。

因此,

“流量”

《娛樂至死》的“美麗新世界”,其實是年輕人的“慢性毒藥”

“我們習慣於用資訊來填滿自己的文化,但很多人卻並不想知道如何掌控這個過程。我們以為資訊就是我們的好夥伴,認為文化會因為資訊的匱乏而遭受重創,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但我們現在才剛剛意識到,文化也會因為過剩的資訊、毫無意義的資訊、不受控制的資訊而變得千瘡百孔。”

波茲曼在20多年前這樣寫道,時至今日,仍有迴響。

《娛樂至死》的“美麗新世界”,其實是年輕人的“慢性毒藥”

娛樂至死 我們將毀於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尼爾·波茲曼20年經典暢銷作品 中信出版社

檢視

這是一個娛樂之城,在這裡,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併成為一種文化精神。

你以為的“美麗新世界”,可能只是生活的“慢性毒藥”,是時候醒一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