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阿甘正傳》與《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作為一部經典影片,《阿甘正傳》的評分可謂很高,豆瓣9。5分。

雖然是1994年的片子,距今竟然快要30年了,但是它帶給人們的感動,可以說是橫跨了幾代人,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變成了集體記憶的一部分。

《阿甘正傳》與《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是一部文學著作,2015年在國內出版,豆瓣評分9。1,有以書改編而成的同名電影和電視劇,評分也都挺高,但因為這部著作有其特殊性,我個人更多的很震撼的感受都是產生於閱讀過程。

《阿甘正傳》與《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阿甘和《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裡的主角查理,共同點在於他們的智商低於平常人,他們的出生家庭,條件不是太差,甚至可以算作中產。

但從這兩個相同點出發後,他們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他們的一生,也是完全不同的一生。

人們常說,日光之下無新事,每個人的一生,都沒辦法是自己完全獨立的一生,而是和自己的親人產生千絲萬縷,無限糾葛羈絆的一生,我們的命運影響他們的命運,他們的命運滲透在我們命運的方方面面,故此,從點到線連成一片,成為所謂社會。

《阿甘正傳》與《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查理的母親不能接受查理的智力缺陷,作為一個母親,當她發現查理存在智力問題後,她是崩潰的,也是瘋狂的,她拼命要讓查理正常,以她自己的方式,於是,她瘋狂訓練查理,在失控狀態裡如瘋子一般想要拔苗助長,想要去砍伐,雕刻,重新塑造查理,一旦查理做不到她要求的,就是狂風暴雨般的怒罵和歇斯底里的暴打,查理的父親試圖阻止,沒有用,查理的學校將查理退回,也沒有其他人和查理一起玩,縱然查理始終善良,已經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到了旁人看來很好的程度,但母親依然不能夠接受他的存在。

查理無數次被母親打到頭破血流,他也仍然很愛母親。

在被母親折磨的那些年裡,查理慢慢變得戰戰兢兢,十分害怕母親,母親是優雅、漂亮、聰明、驕傲的女人,她不能接受自己生了查理這樣的孩子,也無法承受別人指指點點的目光,在瘋狂的改造計劃失敗後,她決定重新生一個孩子。

妹妹出生後,查理在家裡的日子更難熬,母親討厭他,視她為自己的恥辱,妹妹也因為母親的憎惡而憎惡查理,後來查理被送走,送去特殊的地方,和被丟棄已經沒什麼兩樣。

後來他的父母和妹妹,幾乎都忘記了這個世界上,有查理這個人存在。

是查理的叔叔把查理接出來,讓他在麵包店工作。

雖然查理在麵包店總是被其他人欺負,動輒打罵,愚弄,戲耍,但查理努力工作,與人為善,還拼命學習認字。

小說最開始,就是以查理的日記不斷推進發展的,查理寫進步報告是“近步”,有時候會寫顛倒的詞語,他的認知存在問題,所以看他的日記,既看到他的艱難,又看到他的堅韌,總之,就像是雜草推翻巨石長出來一樣,無法不讓人去流淚。

後來,有個教授讓查理去參加變聰明的實驗,查理也因此認識了同樣參加這個實驗的一隻老鼠,名叫阿爾吉儂。

阿爾吉儂短暫的一生,和查理一樣,的確短暫變聰明瞭,又很快回到原來的智力狀態,緊接著不斷退化,進而死去。

查理慢慢變聰明的過程中,慢慢回憶起了幼時在家裡的一起經歷,母親對他的暴力透過回憶漸漸浮出水面,也許用慘無人道形容也不為過,妹妹對他的欺凌,其他人對他的羞辱和殘害,也一樣。

查理便聰明後,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找回小時候生活的地方,但是他的爸爸早已經不認識他,他在父親的理髮店理了個頭發後,又去看望母親,母親已經老了,彷彿認識他,又彷彿不認識,只剩妹妹還記得他。

再後來,查理慢慢又從巔峰聰明狀態退行到最初狀態,回到麵包店上班繼續被欺負,再接著,慢慢抵達生命的盡頭。

查理聰明到極致的時候,研發了很多東西,寫了很多驚世駭俗的東西,他被人尊敬,也被人害怕,他討厭以前的自己,想要消滅過去的自己,但是,那個笨笨的查理,一直在他的體內,時不時還會在暗夜中跑出來,觀察他,聰明的查理,也過得並不快樂。

反過來說,阿甘的一生,無疑就幸福太多。

他有母親的愛——接受他原本的樣子的愛,還有珍妮。

更為重要的是,阿甘擅長跑步,打乒乓球,捕蝦也意外成功了,回到故里幫人割草坪,也幹得不錯,或許這和阿甘本身智力水平並不是太低有關係,但更為重要的,是阿甘沒有經歷查理的一切,母親的嫌棄,拼命改造,丟棄,福利院,麵包店,實驗。

阿甘是塊石頭,他就發揮出了自己的堅硬。

阿甘是棵樹,他就自開花自結果。

阿甘是草原上奔跑的羚羊,他就一直跑一直跑。

阿甘就是阿甘自己,即便他沒有跑步,沒有打乒乓球,沒有捕蝦,他或許也能一直幫人割草坪而平穩過一生。

因為,沒有人要去改變他。

他們順其自然,水到渠成。

太陽是明亮的

草在結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站著,不說話

就十分美好

所以,阿甘固然是運氣成就了阿甘,也是愛他的人,成就了他。

《阿甘正傳》與《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可是查理不一樣,查理完全沒有運氣可言。

查理更多的,是一顆會痛的石頭,磕磕絆絆,被推上山,又被推著滾下山,人們揮舞鐮刀鋤頭,敲碎他,重組他,磨去他的稜角,碾壓他的身體,嫌棄他,唾棄他。

一人一步,成了阿甘。

一人一步,也成了查理。

如果我們生來就是阿甘、就是查理,多希望,有人能說出阿甘母親臨死前的那句話,不知道為什麼,或許註定要成為你的母親,那麼,我就要好好做你的母親。

如果不是母親,而是珍妮,是丹中尉,是別的其他人,我們也要好好做我們自己能做的,哪怕是坐在公交車站長椅上聽阿甘說話,告訴他去找珍妮的地址該怎麼走,也很好啊,而不是去做別的其他的——上帝不讓我們做的那些,我們也不應該做。

當然,無論是電影,還是書籍,它的意義其實更為豐富,深邃,還可以從更多的維度去理解,只是啊,無論怎樣,這世間最感人的,最稀缺的,卻始終,始終都是愛之一字。

《阿甘正傳》與《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文字原創,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