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小潘潘《學貓叫》在YouTube破億!老外很喜歡?

小潘潘《學貓叫》在YouTube破億!老外很喜歡?

前不久,90後女歌手、上過央視演唱的小潘潘,因為翻唱慕容曉曉的歌曲《黃梅戲》,被央視帶頭內涵,之後引起全網的痛批。

小潘潘《學貓叫》在YouTube破億!老外很喜歡?

但是,在被痛批之前,小潘潘那首成名曲、也被網友認為是口水歌的《學貓叫》,卻在YouTube取得了破億播放的成績,很是不俗。

作為全球最大的影片平臺,YouTube上破10億的外文歌有不少,中文歌破10億的一首沒有,破億的中文歌應該有一二十首,例如薛之謙的《演員》、鄧紫棋的《光年之外》、張碧晨的《涼涼》等,都破億了。

小潘潘《學貓叫》在YouTube破億!老外很喜歡?

小潘潘的《學貓叫》和汪蘇瀧的《有點甜》,同樣獲得了一億多播放,觀看者和評論以外國人居多。

在外國人的評論中,可以看到,他們關注的不是歌曲的質量,更多的是說,小潘潘的聲音很甜美,很可愛,當然這首歌很魔性,不少老外都是偶爾聽過幾次,然後主動來搜尋的。

小潘潘《學貓叫》在YouTube破億!老外很喜歡?

其實,小潘潘的學貓叫雖然在國內充滿爭議,但事實上也同樣爆火了,目前《學貓叫》評論量在酷狗上達到了136萬,可以說很驚人,而在YouTube也才27000的評論而已,當然國內的評論很多都是在罵的。

我的觀點是,適當的批評當然可以,也有好處,有批評才會有改進,但是過度的跟風甚至痛批就大可不必了。

因為其一,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受眾群體,就像偶像的歌曲,可以賣幾個億,雖然大眾沒聽過,但是粉絲願意買單,你情我願,圈地自萌,互不傷害,這也沒什麼問題。

例如喜歡周杰倫、許嵩的,大多是受過一定教育的,但是你去問終日忙碌的老百姓們、我們受教育不是很高的一部分長輩們,他們都不知道這兩人是誰,甚至不會覺得他們的歌好聽,相反,他們可能更喜歡鳳凰傳奇的歌曲。

小潘潘《學貓叫》在YouTube破億!老外很喜歡?

有趣的是,慢慢長大的一些90後、00後,也慢慢地開始接受鳳凰傳奇的歌了。

小潘潘的歌曲,可以說是流行歌的範疇,流行歌是受眾最廣的,因為比較魔性洗腦,《小蘋果》也是這樣。

所以是不同的受眾決定的,彼之蜜糖,我之砒霜,不同的人,審美和喜歡的也是不同的,我們不必要也不能要求審美的一致性。

聽陽春白雪的人,也沒必要覺得曲高和寡,因為下里巴人往往更接地氣、更簡單、更受人喜歡。

同樣,有不少人覺得,小潘潘翻唱的《黃梅戲》還不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感受,只要不像莉哥一樣違法,我們應該可以更寬容、包容一些。

小潘潘《學貓叫》在YouTube破億!老外很喜歡?

其二,痛批小潘潘並不會讓傳統黃梅戲的受眾大幅度增多,甚至會引起反效果,因為不允許創新而讓人敬而遠之,久而久之讓“國粹”被束之高閣,逐漸冷落甚至被人遺忘。

對於小潘潘的翻唱,見仁見智,有人覺得做作、不好聽、不適,有人覺得還可以、不錯、甚至第一次瞭解了黃梅戲。

但是,事實就是,真正對國粹京劇、黃梅戲等傳承的人,永遠是少部分人,普通人還要為生活奔波,藝術之所以是藝術,就是因為它曲高和寡、必須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感悟、創作和精雕細刻,這與普通人更是相去甚遠的。

小潘潘《學貓叫》在YouTube破億!老外很喜歡?

對於喜歡和審美,應該沒有束縛,喜歡就聽,不喜歡就不聽,每個人應該都有自己的選擇和自由。

讓傳統演唱和流行、接地氣融為一體,並且大獲成功、成為珠玉之作的,是有先例的,例如《劉三姐》。

但它們都老了,黃梅戲除了《天仙配》和《女駙馬》之外,我們普通人熟知的已經越來越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只有不斷創新、吸納和包容的,才會存活。

其三是由於對本土母語的羞澀,不少人都對一些本土作品覺得尷尬不適,對外輸出卻沒了這種尷尬。

就像日漫和好萊塢一樣,有些日漫和好萊塢作品也並不優秀,他們本土或許都沒多少人看,輸出到我們這裡,反而頗受不少人的歡迎。

小潘潘《學貓叫》在YouTube破億!老外很喜歡?

我們的一些歌曲也是如此,不僅是《學貓叫》,還有云南山歌,一些老外也覺得不錯,因為聽非母語的歌曲,體驗總是與母語不同的,有新鮮和獵奇感。

以上,希望我們的一切文化,都能推陳出新吧,我們的性子是折中的,因此折中的法子應該總是不會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