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入殮師》《我是遺物整理師》:告訴我們如何溫柔地告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

近日,2009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入殮師》4K修復版重映,影迷們可以在影院觀看高質量的《入殮師》版本,並聆聽和感受久石讓的音樂帶來的無限想象空間。

《入殮師》中最著名的一句臺詞是:“死可能是一扇門,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這部影片以死亡為主題,實則呈現的是如何去生,而影片中對死亡的日式美學呈現,更是震撼了無數影迷。

《入殮師》之後,以亡者、告別、離去為主題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觀眾不斷地在這類影片中感受到慰藉和溫暖,接受教育。

《入殮師》《我是遺物整理師》:告訴我們如何溫柔地告別

《入殮師》中,失落的大提琴家小林在走投無路之時,找到了一份高薪職業——入殮師,在從業過程中,為了拍紀錄片他假扮過屍體,跟著入殮公司社長一起為亡者整裝入殮,送走了獨居老太太、男扮女裝的男青年、滿臉唇印的老人、可愛的孩子、平凡的媽媽等不同的人,遭受到了家屬、妻子、朋友的歧視與誤解,也打動了不少人,得到敬佩和尊敬。

在一次次為死者操辦的入殮儀式中,小林從不理解、不能承受、一次次想放棄中,慢慢體會到了這份職業的特殊和重要,並愛上了這份職業。

《入殮師》《我是遺物整理師》:告訴我們如何溫柔地告別

很多人被這部電影打動,是因影片中傳遞的對待死亡、亡者的態度,但這部影片的主線講的還是小林的重生與救贖。小林是從小就熱愛大提琴的藝術家,沉醉於悠揚深邃的音樂,能讓他體會世界與生命的美妙,而為亡者穿上美麗的壽衣、塗上鍾愛的口紅、化上栩栩如生的妝容,何嘗不是一門藝術。

從大提琴家到入殮師,小林同樣找到了生命的價值,並最終在給父親的入殮中,與從小就拋棄自己的父親和解,小林的生命得到了最大的慰藉與救贖。影片最昇華的地方是對活著的人的撫慰,透過入殮師這個職業,小林代謝掉了積壓在內心的巨大傷痛,也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入殮師》《我是遺物整理師》:告訴我們如何溫柔地告別

《入殮師》能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它的故事能同時被東西方人接受,是因影片中有對生命的尊重與讚美,更有引發思考的日本文化中獨特的“死亡之美”“物哀之美”。

小林和社長尊重亡者,溫暖、體面地送他們最後一程,家人們心無遺憾甚至其樂融融地與死者告別,影片想傳遞的是生命體徵的消失並不意味著真正意義的死亡,情感上的牽絆依舊存在於生死之間。

影片大量的為死者化妝、穿衣、打扮的鏡頭,讓觀眾看到日本文化中溫柔、細緻的入殮儀式讓死亡不再殘忍、悲哀,而是呈現一種悲劇之美、哀愁之美,相比殘酷、恐怖方式對死亡的呈現,這種溫柔更能走進觀眾心間。

《入殮師》《我是遺物整理師》:告訴我們如何溫柔地告別

“死亡”也是影視作品常拍常新的主題,尤其是日本影視劇在不斷地聚焦這個主題,拍出各種新意。

2018年播出的日劇《非自然死亡》,從法醫的視角凝視亡者,法醫們透過接收的一具具非正常原因離世的遺體,對其進行解剖以求找到案件的真相,讓死者有尊嚴,正義歸位。

日劇《人生刪除事務所》從電子社會獨有的“電子遺物”為主題,主角們賴以為生的工作是接受客戶委託,在其過世後偷偷抹去一切不方便公開的電子記錄,而在刪除亡者的電子遺物時,發現了各種藏匿其中的真相,主角用自己的善良、正義感給他們尋求尊嚴。這兩部劇都從各自的角度探討了生與死的問題。

《入殮師》《我是遺物整理師》:告訴我們如何溫柔地告別

今年也有兩部該類題材的劇引發關注。一部是電影《人生清理員》,一部是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

《人生清理員》以命案現場清理員為題材,透過一次次清掃命案現場的過程,既“整理”了亡者家屬的心靈,也療愈主人翁內心深埋的傷痛。影片藉助清理員這個職業講述一個個生死故事,影片手法追求真實,突出專業性,淡化戲劇性。

《入殮師》《我是遺物整理師》:告訴我們如何溫柔地告別

而《我是遺物整理師》則是更能讓普通觀眾接受的治癒作品,該劇改編自一名遺物整理師的散文集,所以劇中有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也有虛構的故事。

這部劇與《入殮師》的敘事手法有些類似,一條主線是墮落拳擊手叔叔和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侄子的自我成長、自我救贖之路;一條線索是透過整理一個個去世人的遺物來處理生與死的關係,用溫柔、催淚的情節來化解各種人間的矛盾,撫慰活著的人的心靈,讓亡者安息。

《入殮師》《我是遺物整理師》:告訴我們如何溫柔地告別

需要遺物整理的人,在淒冷孤獨中、深陷絕望中或者毫無準備中去世,有工傷得不到治療在出租屋離去的年輕打工者,有被兒子覬覦財產的獨居老人,有慘死的幼兒園教師,有共赴死亡的老夫妻……而遺物整理師透過整理他們的遺物,還原其生前的一些真相,讓生者、死者都不留遺憾。

比如,孤零零去世的老太太,不是“守財奴”而是想用攢下來的錢給兒子做一套定製西裝,講述母愛的深邃,感化了“不養老”的兒子;再比如,整理師找到了幼兒園老師家中的監控器,為慘死並被罪犯侮辱的老師找回了她的美好和善良。劇中有的故事雖然過於理想化,但不失治癒。

遺物整理師在東亞文化中,跟入殮師一樣,可能是一種晦氣的、喪喪的職業,但這部劇藉助這個職業講的是一個個溫柔的故事,透過“遺物”來重新審視生死、人性與愛的普遍議題。

《入殮師》《我是遺物整理師》:告訴我們如何溫柔地告別

隨著時間的推移,影視劇聚焦相關死亡的主題也在不斷變化,包括日本影視作品在內,從多角度來審視生與死,教會大家怎樣更好地面對人生。當下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多地將死亡主題與推理、懸疑、天才敘事等其他影視元素相融合,形式更加新穎,但最終目的還是讓觀眾更多地去感同身受,反思人生。

在這類題材影視作品中,愛的溫度永遠都會超越了死亡的恐懼和冰冷,不斷地提醒人們好好對待生,正確理解和尊重死亡,體會到生命存在的價值。讓亡者不留遺憾地離開,給生者留下永恆的美麗回憶,得到安慰和治癒的是觀眾,是這類影片存在的最大意義。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入殮師》《我是遺物整理師》:告訴我們如何溫柔地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