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躲過《三十而已》卻沒逃過《白色月光》

躲過了女人30那部,倒是沒有躲過這部。前者看到眾多媒體人一致吹捧引發我的逆反心理,但同時也意識到它又打著大女主旗幟私底下暗暗販賣焦慮,很多up主說最終爛尾,但似乎對於女性,關於婚姻和愛情的話題永遠新鮮,所以小三也是編劇說不盡的靈感源泉。

其實《白色月光》同樣是關於出軌的電視劇,或許是宋佳x喻恩泰x劉敏濤x黃覺的主創陣容吸引了我,所以不由得又靠近了其實我並不想再接觸的小三題材。

躲過《三十而已》卻沒逃過《白色月光》

劇情上是老套的出軌抓小三,影是讓導演拍出了

懸疑感

,在女主近乎神經質的明察暗訪下,甚至還鬧了一出仙人跳的騙局,體驗了一把“冤枉好人”的負罪感,導演又恰到好處地安排了一場女主誤診的戲碼,渣男老公的真誠感天動地。

躲過《三十而已》卻沒逃過《白色月光》

只是好景不長,在閨蜜的助攻下,看似老實溫順的丈夫其實一直都有不為人知的暗瘡,小三不僅主動和女主做朋友,甚至登堂入室企圖宣佈主權,而渣男也渣得徹徹底底——外面彩旗飄飄,家中紅旗不倒,乍看之下,都不好說小三正室哪個更可憐。

張一的心路歷程,從

不敢相信——懷疑捉姦——以為坐實卻誤會一場——自我否定和丈夫重歸於好——被閨蜜告知丈夫確實出軌——不敢相信——否認懷疑——且過且珍惜——最終決定分開

,交代得清楚又無奈。如張一所言,想要維護一個家庭,需要放棄很多東西,

當你把機會成本當成沉沒成本時,退出變得愈發艱難。

導演還有一驚豔技能,使我第一次在熒幕上看到如此噁心不堪的船戲,雖然開車未成,但也異常生動地刻畫了親眼目睹愛侶出軌的一方在面對這個人碰自己時不自主的生理噁心,忍不住的反胃被渣男認作是心心念唸的二胎痕跡,這裡的反諷真的要給贊。

躲過《三十而已》卻沒逃過《白色月光》

不斷有人在彈幕裡打架,談及張鑫出軌的原因時,總有人不經意地維護:張一太強勢,所以老公才會出軌。反方便登場:那如果女方是全職主婦的,又覺得妻子思維跟不上自己,不夠體諒職場中的艱辛,陳俊生式的丈夫第一個舉手說是。

唉,女人好難,

太強要被懼弱的男人仇視,太弱又容易成為欺凌和欺騙的物件。

然額出軌就是出軌,如果不是動物性行為衝昏頭腦越過人類道德底線,那就是兩個人之間缺乏交流溝通,其實無論懼弱還是恃強,都是溝通可以解決的,不過大多數人都很懶,也很難改變自己,

偷情就不一樣了,刺激又偷懶。

躲過《三十而已》卻沒逃過《白色月光》

部分觀眾質疑女主一個女強人不至於因為抓到老公出軌的蛛絲馬跡就精神恍惚到開車分神,關於這一點我不置可否。商場和情場本就一碼歸一碼,並非所有女強人都套一個模子出廠,非得在老公出軌後第一時間收集證據分割財產做好一切準備再丟擲離婚協議,像個瀟灑又沒有感情的離婚機器。

何況張一對待老公並不強勢,宋佳在劇中的表演一直是極盡溫柔的,也因此一直有觀眾詬病她臺詞氣聲多,大概在家中不宜大聲說話,在公司也不必聲高證明自己吧。姿態都這麼低了,還要怎樣啊請問?

躲過《三十而已》卻沒逃過《白色月光》

不過還是很開心最近看到的幾部劇中都有加入對女性議題的探討,無論是前面提到的《三十而已》,還是另一部我其實更喜歡的《摩天大樓》,

無論程度如何、手法怎樣,起碼這都會是一個開始,有開始就是好事。

觀眾擔心的女下屬X律師叛變戲碼終究沒有發生,而她的定位也從最初“端茶送水”的小透明被張一步步提攜,最終坐上頭把交椅。

躲過《三十而已》卻沒逃過《白色月光》

你看,女性之間的權力角逐大可不必勾心鬥角誰踩著誰的屍骨上,更不必是為了爭得男人的歡心賣笑,或者最次的,在好不容易坐上那個位置後被路人八卦小妹廁所調侃不知道勾搭了哪位領導才走到今天。

甚至於說,

女性之間也並不一定就存在權力角逐

,張一就是給自己培養了一個得力的二把手,姐妹齊心把公司經營得更好罷了,大家都是成熟的職場人,這才是正常的生態,也是公司做大做強的生態——不斷吸引、扶持和培育新人。

躲過《三十而已》卻沒逃過《白色月光》

有一點小姑娘說的挺好的,她蠻羨慕黃覺飾演的合夥人把張一當男人看,起碼側面證實了,他直接看重張一的能力。

職場上最大的尊重莫過於忽視性別,直擊成績。

甚至如果不是這一層小三關係夾在其中,我會覺得張一和楊雁之間的守望互助也滿動人的,明明是很好的女性友誼範本,可惜加了一段感情糾葛,變得不再純粹。

躲過《三十而已》卻沒逃過《白色月光》

與此同時,即便前期張一的婆婆有著些許中國大多數婆婆都有的毛病——勸媳婦多顧家,放棄工作,我們姑且可以理解為時代的侷限。但在是非觀的大局層面上,婆婆的處理還是比較成熟的,畢竟她看到了兒子和小三的出軌影片。所以在兒子給自己找補時直接打臉,痛快!比起羅子君的媽媽求唐晶成全做小三的女兒,簡直好到不知道哪裡去。真是識大體又明理,只是怎麼會生出張鑫這樣的渣呢?

最後,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張鑫張一夫妻兩人分工明確,男主內,女主外,女兒出生後張鑫辭工迴歸家庭照顧女兒笑笑,妻子更多精力投在公司,事業經營得風生水起。

躲過《三十而已》卻沒逃過《白色月光》

但是,丈夫對孩子無尺度的溺愛,使得張一偶爾想要教育女兒時反將本就親爸爸的女兒推得離自己更遠。劇中數次都讓我看出笑笑似乎有一絲絲對媽媽的牴觸情緒夾雜著她自己都感覺不到, 也難怪張一決意離婚後不得不使一些“手段”讓女兒和爸爸的關係疏遠些以保持自己對撫養權的肯定。

誠然,母親的陪伴時間更少,孩子自然沒有和母親那麼親近也是人之常情,只是媽媽除了陪伴時間少,溫柔和愛卻一點不缺,也都是給到孩子最好。但是有很多情景下,我會心疼張一,這個曾經從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對媽媽的愛好像應該多一點。

躲過《三十而已》卻沒逃過《白色月光》

有人說,如果是媽媽帶娃,絕對不會讓孩子和爸爸這麼疏遠。關於這一點,我沒有發言權。只是似乎更常見的情況,是媽媽帶娃爸爸上班,沒有“生產力”的媽媽容易產生一種對爸爸工作養活一家老小的“敬畏感”,並將這種敬畏感精準地傳遞給下一代。也因此,綜藝中王豔的兒子球球那麼理直氣壯地說,爸爸賺錢媽媽只會花錢。

同為第一順位繼承人,法律保護的關係下也存在著鄙視鏈:父母對子女的付出是理所當然,妻子分得丈夫的財產則多少帶了些曖昧的氣味。

張一和張鑫的關係中,似乎也看得到張鑫的“自卑”,他創辦公司時瞞著張一,道不想讓老婆操心,後者還貼房子給老公投資,只是後期看來,張鑫的話裡到底有幾分真幾分假,我已然是分不清了。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和自己的另一半相處,尤其是工作更為忙碌但其實愛並不打算少給的一方,的確是個難題,對孩子來說陪伴是最真實的,而錢和資源是不可見的。

那麼張鑫是否有對孩子解釋過媽媽不能陪伴的合理原因呢?還是過分沉浸於享受孩子是自己照顧的歸屬感和成就感呢?

躲過《三十而已》卻沒逃過《白色月光》

全程看下來,《白色月光》幾乎始終營造著

心理緊張和不舒服的觀感

,一方面觀眾要跟著張一操心老公有沒出軌,另一方面又要擔心公司是否被欠債的合夥人拖垮,還要一波三折地找證據為離婚做鋪墊,真是焦躁又忙碌。

不少觀眾抱怨鏡頭搖晃,電影技法上強調鏡頭的不穩定性與人物內心的狀態保持一致,但其實小螢幕觀劇體驗上,這種搖晃感並沒有那麼強。至少我沒有。

躲過《三十而已》卻沒逃過《白色月光》

躲過《三十而已》卻沒逃過《白色月光》

而這種一直壓抑的、委屈的、連色調都是藍灰色的氛圍一直持續到結尾才得到紓解。其實在我看來,這也是一種恰到好處的表達,沒有經歷過被三、枕邊人背叛的觀眾,唯有和女主一樣內外交困,才能稍微體會到一些“最熟悉的陌生感”,在貼近人物內心上,這一部的確是目前為止我看到最為代入的,這當中有宋佳的表演,也有鏡頭功力。

所以認真看到尾的人不會致鬱,終於算是一點補償,獲得心理的解脫是嗎?

躲過《三十而已》卻沒逃過《白色月光》

祝福所有女性,活成自己的白月光。

躲過《三十而已》卻沒逃過《白色月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