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醫典·山一大一附院小兒血液科|移來“生命種子”,植入新生希望

近年來,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抓住實現“特色強院、轉型發展、建設國內一流強院”的重要機遇期,堅持以患者全生命週期管理為中心,透過技術創新和服務改善提升醫療管理品質,繼續鞏固和發展臟器器官移植、介入治療和腔鏡微創技術等傳統優勢特色技術,推動醫院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穩步提升,竭誠為廣大患者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聰聰 通訊員 毛瑞鋒

造血幹細胞被喻為“生命種子”,透過它的移植,可以重建患者的造血和免疫功能,讓那些難治性血液腫瘤疾病、骨髓衰竭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遺傳代謝疾病得到治癒機會。作為山東省內專業開展兒童造血幹細胞移植的科室,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以下簡稱“山一大一附院”)小兒血液科將一份份承載著新生希望的“生命種子”植入患兒體內,用愛守望,讓那些飽受病痛困擾的孩子重獲健康成長的機會。

醫典·山一大一附院小兒血液科|移來“生命種子”,植入新生希望

從血液病到罕見病

移植造血幹細胞煥新生

提到造血幹細胞移植,很多人會想到血液疾病,尤其是白血病。

山一大一附院兒科兼小兒血液科主任王紅美介紹,造血幹細胞是人體血細胞的“種子”,人體內所有血細胞都由它增殖分化而來。移植造血幹細胞,可以重建患者的造血和免疫功能,讓那些曾被認作是“不治之症”的難治性血液、腫瘤疾病得到治癒機會。

其實,造血幹細胞不止適用於難治或複發性血液腫瘤性疾病、造血衰竭性疾病的治療。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溼疹-血小板減少伴免疫缺陷綜合徵、高IgM綜合徵、範可尼貧血、先天性角化不良、先天性粒細胞減少伴胰腺外分泌不良、慢性肉芽腫病、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噬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多症、粘多糖病……越來越多的臨床實踐證明,造血幹細胞移植在這些遺傳代謝罕見病、先天性免疫缺陷、先天性血細胞異常等疾病的治療中,也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為省內最早並專業開展兒童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的科室,山一大一附院小兒血液科不斷創新移植技術、增加移植病種,提高移植成功率,無論是兒童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數量、疾病種類還是成功率,在省內都無出其右。目前完成異基因兒童造血幹細胞移植200餘例,多項移植技術填補省內空白,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需要注意的是,造血幹細胞移植不該被視作“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瞭解正確的移植時機非常重要,保守治療效果不佳,不能維持長期生存或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應該儘早移植。比如嚴重聯合免疫缺陷一經確診應儘快移植,白血病早期復發也應該儘快再次緩解後移植,反覆輸血或感染的骨髓衰竭也應儘早移植……等到疾病反覆發作帶來嚴重的臟器損傷,此時才考慮移植就有些晚了。”王紅美提醒。

醫典·山一大一附院小兒血液科|移來“生命種子”,植入新生希望

關注治療呵護成長

縝密方案造就更好未來

對醫護人員而言,康復的患者是他們胸前的勳章。而定期複診時孩子和家長臉上的笑容,則是對他們並肩作戰一場的最好回饋。

王紅美強調,兒童造血幹細胞移植不是成人移植的“縮小版”,它有自己的特點和難度,每一場移植,都需要醫護人員與孩子和家長共同努力。

“做的越多,更要把風險降到最低。”每次移植前,團隊都會嚴格把控移植適應症、禁忌症,反覆評估患兒病情,形成文字版“移植前小結”。移植正式開始後,每個環節更是要管理到位、運籌帷幄,把所有的風險提前預料、提前防控。後期隨訪過程亦容不得絲毫馬虎,與家長反覆叮囑、強調配合。

經過這種環環相扣的縝密設計,多數孩子經治療都回到了正常生活和成長的軌道。移植前後緊密聯絡的這些時光,也拉近了醫生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孩子們多會親暱地喊她一聲“王媽媽”。

作為“王媽媽”,王紅美關注的也不止眼前的治療。

據悉,需要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孩子,疾病治療週期往往都比較長,而治療期間,往往也是孩子們身體和心理發育的關鍵時間。因此,團隊亦將目光聚焦孩子的成長和發育。精準控制用藥,最大程度地避免對生長髮育的影響。患兒生存質量良好,生長髮育多數與正常同齡兒童無異。

在關注患兒生理病痛的同時,關注患兒及家屬心理健康,成立了新陽光病房學校、愛心書屋等,聯合公益組織與愛心企業舉行活動,主動為患兒爭取各種公益基金與救助基金,幫助孩子們積極樂觀地面對疾病。

德為先,技為本。秉持“尊重患者,敬畏生命,用心做事,精益求精”的服務理念,山一大一附院小兒血液科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巧用造血幹細胞移植這一“利器”,成就了一場場扭悲為歡的生命突圍,讓更多患兒擁有美好的明天。

【來源:大眾報業】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