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和平之舟:收視極高口碑差強人意,一眾好演員為何卻無法錦上添花

《和平之舟》

作為一部典型的軍旅劇,它似乎和其他同題材的電視劇有些許的差異。

和平之舟:收視極高口碑差強人意,一眾好演員為何卻無法錦上添花

軍旅劇因為它特殊的題材,不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都是非常受歡迎的一個型別。但是,相比較之前的一些同類型的電視劇,《和平之舟》可沒有那麼的受到高的評價,甚至很多人用

“矯情”“教條”

來形容,可即便如此它的收視率卻依舊很高。

為什麼這部典型的軍旅劇,會出現如此之高的兩極分化的現象呢?

群像,每個人都是主角。

最初,很多人都是衝著陳坤以及張天愛而去看的這部電視劇,不過觀眾們很快就發現,雖然是他們二人領銜,可實際戲份並不多,反而隨著劇情的推進和平方舟上的每個人都展現出了重要的一面。

和平之舟:收視極高口碑差強人意,一眾好演員為何卻無法錦上添花

這就是典型的群像戲的編劇手法:

很多個主角或沒有絕對的主角的電影或戲劇。群像最重要的是將人分組來齣戲,而每個人都處在幾齣戲的中央,人物的多面性由此產生。

不像尋常作品中的絕對男女主角的設定,從某種程度上確實讓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就失去了焦點。

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設定,我們才在《和平之舟》裡看到了許許多多雖然是配角可絕對也是主角的鮮活人物來。

和平之舟:收視極高口碑差強人意,一眾好演員為何卻無法錦上添花

和平方舟的船長吳志方和政委葉南絕對是不能忽略的

“大家長”,

從一開始就非常明顯地展示了兩個人分工不同以及鮮明的個人特色。

作為一船之長,吳志方治軍嚴謹的同時也會因為一些事情衝動,比如在面對有損國家以及軍隊尊嚴的事情面前,他骨子裡的那份軍人血性瞬間也會迸發。

和平之舟:收視極高口碑差強人意,一眾好演員為何卻無法錦上添花

而政委葉南看似是帶隊友方且萬事不愁都能妥帖處理的人,可偏偏對自己的女兒卻是說盡好話也無法處理妥帖。

和平之舟:收視極高口碑差強人意,一眾好演員為何卻無法錦上添花

孫院長想讓自己的得意學生張渡航多歷練,卻同時也在擔心張渡航對家庭的顧慮,為此他豁出去自己去向老首長求賢。

和平之舟:收視極高口碑差強人意,一眾好演員為何卻無法錦上添花

汪鳴在醫院船上是一個小角色,可是從他上船一起隨著出任務之後,他的一步步蛻變既是自我的成長,更是從側面反應了醫院船上的所有人給他帶來的人生觀的衝擊。

………………

和平方舟正是因為它的特殊性,才成為了連線所有愛好和平以及需要救助人之間的和平之舟,在這艘充滿了希望的船上,所有人,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他們就不是單純的個體,而是一個整體。每個人在這艘船上都不是配角,都是至關重要的主角!

這樣的手法給了電視劇足夠的廣度,可之所以口碑差強人意還是深度並不夠!

深度,就是要傷筋動骨痛徹心扉。

作為軍旅劇的天花板,《士兵突擊》總會被不斷地拿來被參照。同樣是一部群相戲,在故事的敘述和人物的描寫上,確實要有深度的多。

從許三多入伍前到進入鋼七連再到成功進了老A,圍繞在他身邊的有名有姓的角色,各個都描寫得有血有肉。

和平之舟:收視極高口碑差強人意,一眾好演員為何卻無法錦上添花

想要達到深度就必須能在觀眾觀看的時候引起共情,所以哪怕多少年過去,大家依舊記得許三多在草原的五班一個人踢正步;依舊記得他在史今退伍時候的痛哭流涕;依舊記得高誠、伍六一、袁朗等等。

這恰恰是《和平之舟》創作上所著墨不多地方之一,這樣的結果便是讓觀眾在觀看的時候,無法讓說服去相信眼前的這些畫面,哪怕明確知道它來自於真實的故事,也會在心裡大打折扣。

和平之舟:收視極高口碑差強人意,一眾好演員為何卻無法錦上添花

近代的哲學家斯賓諾莎說過:

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愛和寬容征服。

其實這何嘗不是讓一個人去相信自己故事的重要的方法呢?

結尾。

《和平之舟》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它有著各種各樣的欠缺。不過,相對它的缺點,反而它的正向的意義遠遠大的多。個人與團體、使命、國家等緊密連在一起 ,面對問題,攻克難題,凝聚每個人。這般正向的意義,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