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共同警備區》在戰爭面前,人性閃光還是敗了

一名南韓士兵槍殺兩名北韓官兵,由瑞士、瑞典等國組成的中立國監督委員會介入調查,欲查出事件的真相,然而,真相正如影片中所說的,所謂的真相,就是掩蓋真相。南北韓意識形態的差異以及南北韓內戰的歷史原因,致使兩國處於敵對狀態。在共同警備區,兩國之間隔的是一條三八線,還有一座橋,兩邊計程車兵不能越過邊界,不時駐紮軍隊還在附近進行演習,一條三八線,兩邊士兵都能相互看到彼此,卻不能交流,根源上是同一個民族的人民,卻要持槍相對,這是軍隊意志,這是歷史仇恨,也是國與國之間的問題,為何這部影片最後是悲劇,就是這麼個原因。

《共同警備區》在戰爭面前,人性閃光還是敗了

影片用跳躍剪輯的方式將主旨逐步昇華,用小人物講大故事,將南北韓之間的狀態透過四名士兵體現出來,作為觀眾的我們更能感受到那種情感。四名分別來自兩國陣營計程車兵建立了友誼,互訴衷腸,喝酒娛樂,稱兄道弟,這猶如陰翳中的一縷陽光,是難能可貴的,是影片的人性閃光之處,影片還有一處隱喻的地方,就是兩隊士兵在野外捕獵時遇到,並沒有交火,反而兩隊隊長互相給對方點菸,這能看出他們經常發生相互碰著的情況。影片的最後是以悲劇收尾的,兄弟之間相互殘殺,活下來的兩名南韓士兵更是受不了內心的譴責,都以自殺終了。

《共同警備區》在戰爭面前,人性閃光還是敗了

他們四人的感情是真實的,四人之間也非常珍惜這難能可貴的友誼,但北韓士官撞到他們四人聚在一起的時候,打破了平衡,他們四個人不再是以朋友的身份共處一室,而是以一名士兵的身份,士兵的身份意味著揹負祖國使命和責任,悲劇也因此而產生,正如影片中宋康昊在電影中所說的,“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另一邊的哨崗,我可能也會開槍吧”,上升到國家層面,即使敵人是自己的朋友,我們也得拔槍相對,這對開槍了的李秀赫士兵來說確實是這樣的,但對宋康昊扮演的吳景弼卻不一樣。

《共同警備區》在戰爭面前,人性閃光還是敗了

他看過的疾苦更多,他比李秀赫更懂得戰爭的本質,在碰到李秀赫踩地雷的時候不是開槍幹倒而是幫其解雷就是就是他至善的體現,更為重要的一點是他比李秀赫冷靜,李秀赫覺得自己拔槍快認為自己在打戰中肯定能行,而吳景弼告訴他戰爭中最重要的是冷靜,在四人持槍相對的時候,為何李秀赫他倆開槍打死了北韓士官和他的好朋友鄭宇真後,還幫他倆逃脫現場,因為他冷靜,所以他考量得就會越多。在國家不和時刻處於備戰狀態下,四個小人物的友誼讓我們看到人性的閃光,但戰爭本質註定身為軍人的他們之間的友誼本身就是悲劇的。

《共同警備區》在戰爭面前,人性閃光還是敗了

影片最後的特寫鏡頭是影片的高潮,彷彿四人的友誼猶在,他們笑著,而我們哭了。一段朝鮮南北士兵的地下友誼,這看似荒誕的故事反映的卻是苦澀和更荒誕的現實,fucking war。難道我們和臺灣不一樣嗎?可能就是我們之間不像朝韓之間有三種選擇。我們只有兩種罷了。不用多說,心有慼慼焉。兩次拍照:“角度總是不對”、“靠緊一點”的三人和因此被擋去的兩金、南成植的缺席(隔世四人合影,無奈缺一);被遞還的飛過界的帽、美國遊客在屢次勸阻下執意拍照,拍下了四人沒法獨立完成的、唯一的同框相。

《共同警備區》在戰爭面前,人性閃光還是敗了

政治原因的不允許,隱秘人情的被記錄。感動。結尾那場持槍對峙戲對人性表現的太他媽精彩了,還有那張舊照片,和那首傷感的歌,這些都是戰火中比殺戮更閃光的事。故事中這些真實撼動了每一顆麻木的心。《JSA》結尾的那張黑白照片,四個同民族但分屬兩個國家的軍人,他們各異的表情足以觸動每一位觀者。原來民族可以撕裂成這樣,僅僅一米之隔,一邊可以坦然微笑,而另一邊竟如此緊張肅穆。對一個民族來說,這是不可饒恕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