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今天40度,要不來頓火鍋?

已經七月初了,上海的天氣整體還是比較涼快的,最高溫度也就是上週的35度。最近跟閨蜜聊天,對方一直在抱怨北京都快40度了,熱的不行,那時她正在和男朋友吃火鍋,一邊辣的直呵氣,一邊還是放不下鍋子。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飲食風俗差異極大。比較著名的都有八大菜系,各地喜好口味也都不相同。如果說要找到一種相對統一的美食形式,把不同地區的人都凝聚在一起,想必就是火鍋了。

今天40度,要不來頓火鍋?

中國人愛吃火鍋,古來有之,古代叫“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火鍋可以說是歷史悠久了,周代的鼎器應是火鍋最早的雛形。據考證,戰國時期即有火鍋,時人以陶罐為鍋,到宋代,火鍋的吃法在民間已十分常見,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譜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鍋的介紹。

今天40度,要不來頓火鍋?

元代,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用來煮牛羊肉。到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流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用料是山雞等野味。古人普遍叫鍋子,皇室吃鍋子是講究時節的,一般好像是過了中秋才能吃鍋子的。

今天40度,要不來頓火鍋?

經常聊天的時候,我跟室友說起“又饞火鍋了!”,儘管我指的是串串(好多人說串串不算火鍋),而她,說的大概是重慶牛油火鍋。於是我們就擠在一起自備火鍋——我慢慢摸出了從箱子裡帶來的火鍋底料,她在廚房準備著蘸料,我們從超市拎回來各式食材。就著電磁爐忽高忽低的溫度,也不管筷子下去夾出來的是羊肉還是魚丸,碗裡對應的究竟是麻醬還是香油,就開懷地吃著。

就算是一頓不倫不類的火鍋,也足以撫慰舌尖上的閒淡。

今天40度,要不來頓火鍋?

追溯火鍋的演變歷史,若是把火鍋定義成火與食器的一種結合,那麼從考古發現來看,在新石器時代就存在這樣的器具,讓人們能夠圍爐而食。在之後漫長的歲月裡,火鍋之所以在中國形成蔚為大觀的文化,除了方便之外,還因為它能契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行為方式。

中國人喜愛熱食、追求鑊氣,火鍋是烹調和食用同時進行;中國人傾向在餐桌上增進情感,火鍋能夠延長交流的時間,還能避免無話可說的尷尬。

難怪有人改寫了電視劇中的臺詞:“世界上沒有什麼事兒是一頓火鍋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頓!”

火鍋有種彈性的魔力。它的底湯既能簡單,也能繁複;食材既可單一,也可多樣;不但能一人食,還自帶了社交屬性。不過是湯底、食材和蘸料的組合,各地都演化出獨具地方特色的火鍋文化。

今天40度,要不來頓火鍋?

其實要論火鍋,辣有辣的吃法,不辣有不辣的吃法。不辣的裡面,個人比較偏愛的是雲南菌菇鍋。

今天40度,要不來頓火鍋?

雲南人認為,一鍋燴地將菌子下鍋,那完全是暴殄天物的行為,一定要調配菌子的種類,讓菌子的鮮香有層次地釋放出來。

像是牛肝菌這樣氣味溫和地菌子就適合做主角,輔以青頭菌、雞油菌、銅綠菌和竹蓀來做配角。煮出來的菌子青黃、潔白與金色相間,口感也是綿軟和脆嫩都有,這才是完美的菌鍋應有的樣子。

比較清淡的另一種吃法,要追溯到元代,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用來煮牛羊肉。要一些新鮮的牛羊肉,準備一些青菜,燒一鍋清水;用熟花生油、生抽加蔥薑絲調一個最簡單的蘸料,一桌家常但豐盛的打邊爐很快就支起來了。

今天40度,要不來頓火鍋?

當然潮汕牛肉火鍋則是清淡另一種吃法,極其新鮮的牛肉,配備特質的沙茶醬,吃起來滋味十分不錯。

雖然我不是很能吃辣,但是火鍋的重頭戲重慶火鍋卻不容小覷。

重慶人一年四季都會吃火鍋,儘管這種火鍋在當地也就100多年的歷史。當然,現在中國也很多地方都是一年四季的吃火鍋了。雖然全國各地都能看到重慶火鍋,但想吃的正宗非得跑一趟當地去吃不可。

重慶人愛吃的是老火鍋。為什麼稱之為“老”?過去物資缺乏,人們會在使用牛油湯底之後“洗油”,就是濾除殘渣,高溫滾煮後迴圈使用。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對老油的絕對信仰——一次性的鍋底缺乏厚重感,就像香水只有前調,沒有中調和後調。

在外地,號稱最正宗的重慶老火鍋店,也比本地火鍋的牛油含量也少了一半不止。從食材上來說,毛肚和鴨腸是重慶火鍋的靈魂。重慶人愛吃九宮格,格格燙菜不同,自有章法。之前去成都晃悠,慕名去吃了九宮格,可能還是沒吃慣,覺得太油了。

今天40度,要不來頓火鍋?

重慶火鍋,可以說將濃豔發揮到極致了。以前是天冷了吃火鍋,暖暖身體,現在是天越熱越想吃火鍋。40度的天氣,你會選擇去吃火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