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李自成眼看要攻進京,此人道:臣有一計,崇禎聽後說:朕沒臉了

崇禎繼位後,老朱家的河山逐漸衰落。他是個有才能的人,他登基後不久就把宦官魏忠賢給滅了。然而,他也是一個有性格缺陷的人。據史書記載,當年正值天下大旱,5年的大飢餓,發了6年的大水,7年遭受了蝗蟲的襲擾,八年零九個月的西鄉旱,略陽發大水,房子全被大水沖走了。9年的旱蝗,10年顆粒無收,11年蝗蟲覆蓋了天空。

李自成眼看要攻進京,此人道:臣有一計,崇禎聽後說:朕沒臉了

面對如此混亂的局面,朱由檢想竭盡所能去挽回大好河山。然而,明朝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因為國內農民起義頻繁爆發,外國皇帝正在尋找機會進攻關隘。1644年,這是重要的一年,可能會載入史冊。經過多年的戰鬥,李自成的軍隊所向披靡,終於有了在北京稱帝的本事。他帶自己的隊伍過了黃河,那時候的北京城已經很危險了。

李自成眼看要攻進京,此人道:臣有一計,崇禎聽後說:朕沒臉了

朱由檢心裡是知道自己的處境的,只能跟大臣們討論怎麼搞,但現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朱重八活過來可能沒有辦法,待朝中大臣都走了以後,大臣李明瑞秘密來找皇帝說:“今天叛軍咄咄逼人,真的忍不住,最好的辦法是放棄北京,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方法,這樣可以解決眼前的麻煩”

李自成眼看要攻進京,此人道:臣有一計,崇禎聽後說:朕沒臉了

李明瑞也是一個勇敢的人。如果他在朝廷公開這樣說,他會被群眾打的。他選擇下朝之後在對皇帝說,其實吧他不確定他的建議是否會順利執行。但是崇禎說:“如果我遷都,就沒有面子了。我不能放棄祖上留下來的基業啊。以後我死了,我該如何面對他們?”李明睿說不出話來,意識到他的建議很難實施,所以明朝最後的生存機會就沒有了。如果我們遷都,我們就能挺過來,崇禎就能挺過。然而,朱由檢的性格決定了遷都難。

李自成眼看要攻進京,此人道:臣有一計,崇禎聽後說:朕沒臉了

搬離都城很容易說,遷都是很難做到的。要知道世界是一片混亂,即使是要遷都,也沒有太多的準備時間。當然,在關鍵時刻“跑路”的歷史先例有很多。然而,崇禎的處境與宋高宗不同,趙構在別無選擇只能撤退的情況下選擇了逃跑。事實上,“遷都”聽起來好聽其實就是逃跑,這是不光彩的。然而,明朝在南京有還一個小朝廷,除了皇上沒在外,其他的官方制度幾乎與北京相同。

李自成眼看要攻進京,此人道:臣有一計,崇禎聽後說:朕沒臉了

從這裡也可以看到,崇禎考慮要過去,畢竟,當他接任王位有預感他現在所面臨的困境,也可以提前做好準備,但怎麼說搬家也影響一個朝代的國運,古人很迷信,把搬離都城往往是最後的選擇。討論討論,始終沒有統一的答案,所以慢慢這件事已經被推遲,關鍵時刻,崇禎被迫再次舉起這個想法,並開始徵求意見,許多朝臣自然清楚這是皇帝的想法,但不是我自己,只會讓感到憤憤不平,讓自己來被這個大黑鍋。

李自成眼看要攻進京,此人道:臣有一計,崇禎聽後說:朕沒臉了

也許崇禎並不這麼認為。雖然明朝廢除了宰相制,但其產生的內閣卻擁有巨大的權力,這在很多情況下限制了皇帝的行為。皇帝想要做些什麼,但沒有內閣的支援,很難做到。一般皇帝想做一件事,需要層層的討論,協商,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內閣支援,萬曆皇帝幾十年沒有,還經營秩序,它是依賴於內閣,這種行政機構有人離開就執行不起來了,就算是皇帝也一樣。

李自成眼看要攻進京,此人道:臣有一計,崇禎聽後說:朕沒臉了

萬曆皇帝立太子,嘉靖年間的大禮,能看出內閣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朱重八登基的時候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嗎?只能說,隨著這個朝代的發展,制度很快完善,帝王的權力不怎麼集中了,甚至在內閣之後。遷離首都是一個國家的天大的事,一個人說的當然不算,必須要繼續得到大家的支援,這個時候問看到朝臣們的反應,竟然是所有的人都反對,甚至一些人明朝歷史上最大的羞辱,“土木堡之變”,說比現在的危機形勢一百倍,沒有放棄,那時,官員們倡導的遷都被視為貪生怕死,反對調動首都並帶領他的謀士于謙成為眾人敬佩的大英雄。

李自成眼看要攻進京,此人道:臣有一計,崇禎聽後說:朕沒臉了

爭吵了一會兒,崇禎因此不得不放棄,遷都再次被擱置,他說,“他不能失去祖先留下的遺產,如果他跑了,他也會對不住人民,也對不住祖先。”

李自成眼看要攻進京,此人道:臣有一計,崇禎聽後說:朕沒臉了

現在他們選擇了堅守陣地,等待他們的將是義軍的冰冷鐵馬,最後天意一樣的,首都沒有搬遷成功,就這樣白白地落在了李的手上了。大明的皇上只能在自己歸天之前把自己老婆孩子都給先殺了。然後等待著最後的命運。第二天一早,崇禎召來了所有官員,但沒有人來。明朝277年的歷史走到了盡頭。一棵彎曲的樹成為一代皇帝的最終的魂歸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