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警惕!邊緣型人格障礙:喜怒無常、人際關係緊張、甚至自殺自殘

一切都反覆無常。他們狂熱地愛著一個人,轉瞬又恨之入骨。

——托馬斯·森帝漢姆

32歲的王女士,經常被抑鬱情緒、反覆出現的自殺意念、還有不穩定的人際關係困擾,她覺得這樣很不正常,希望能接受心理治療。她在精神專科醫院就診過,也服用過抗抑鬱和抗焦慮的藥物,但是效果並不明顯。

曲折的童年

王女士的成長過程可以說是歷經曲折。她的父親話很少,在家的時間也不多,她甚至不知道父親是做什麼工作的。

王女士與母親的關係也非常緊張,她的母親經常發脾氣、暴飲暴食。父母之間也矛盾不斷,在她14歲那年,他們離婚了。

為此,她在毫無準備和計劃的情況下,就離家出走了,身無分文的她,只能露宿街頭。在上學的時候,王女士的學習成績非常優秀,但是因為家庭的變故,成績也起伏不定。

當成績不理想時,她會發脾氣,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能力低下;而在成績超出預期時,她會變得驕傲自滿、不可一世。

警惕!邊緣型人格障礙:喜怒無常、人際關係緊張、甚至自殺自殘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困擾

她總感覺自己心中似乎有一個巨大的黑洞,這個黑洞令她感到無比的空虛。為了逃避,她曾多次割傷自己,尤其在獨處時,會用各種方法傷害自己。但是,無論自己做什麼,這種空虛感卻一直籠罩著她,怎麼都甩不掉。

她時常會情緒低落、抑鬱,生活毫無意義。但是她的精神狀態是經常在變化的,有些時候,她又會感到渾身充滿活力。這種時候,她可能呼朋喚友,在夜店或者KTV中徹夜狂歡。

在王女士32年的人生中,絕大多數時間是在孤獨中度過的,她似乎很難與他人保持長期、穩定的關係,她從來沒有閨蜜和朋友。

她交往過很多男友,每次在關係進一步推進或者對方主動示好的時候,她發現這些人與最初相識的時候相比,變化太大,自己難以忍受,然後會迅速結束這段關係。

王女士所表現出來的一些特質,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不難看出,王女士所有的表現,總結出來就是“不穩定”:不穩定的情緒、不穩定的自我認知、不穩定的人際關係、不穩定的行為。而這些不穩定的特徵性表現,正是精神病學與臨床心理學上的——

邊緣型人格障礙

警惕!邊緣型人格障礙:喜怒無常、人際關係緊張、甚至自殺自殘

關於邊緣型人格障礙

要了解邊緣型人格障礙,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人格障礙。所謂人格,是一種持續性的行為模式和內部體驗模式。人格是我們思考、感受、行動的基礎,也是構建我們看待自己和他人方式的基礎。

人格障礙指的是明顯偏離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為方式,具有適應不良的特點,由於這個原因,病人本人感受到明顯的痛苦,同時也使他人遭受痛苦,有時甚至會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

而對於邊緣型人格障礙來講,這種適應不良的行為模式就是不穩定的情緒、自我認知、人際關係和行為。

導致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起因,一般跟童年時期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在上面的故事中,王女士的成長過程中,很少有父親的參與,對於她來說,父愛是缺失的。而她的母親又是一個情緒極不穩定的人,這在她生命的早期階段影響重大。在王女士心中,母親是一個不穩定,也不安全的形象。而父母婚姻關係的破裂更是嚴重刺傷了她年幼的心靈。

在生命的早期階段,大部分人所接觸到的親密關係是:自己與父母的關係,以及父母之間的關係,父母關係的不和造成了王女士對親密關係的不信任甚至是恐懼。為了避免被拋棄,在和他人的關係有進一步的發展時,她選擇迅速結束這種關係。

在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眼中,世界是非黑即白的,這種極端的認知模式奠定了他們不穩定的基礎,使他們的行為和情緒有著難以預見的變化。

這種極端的認知模式,會使患者對外部世界及內部自我的認知不穩定,可能會使患者感到長期的、難以改變的空虛。為了擺脫這種空虛感或情緒的波動,患者可能會採取極端的自傷行為,甚至會自殺。

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常伴有其他的精神疾病,如抑鬱障礙、焦慮障礙、進食障礙、物質濫用等等。如果你身邊有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人,應該儘量避免與其針鋒相對。當患者情緒激動時,之間應該保持平靜、沉著。

警惕!邊緣型人格障礙:喜怒無常、人際關係緊張、甚至自殺自殘

目前,邊緣型人格障礙比較難治,如果沒有外界的幫助,患者很難好轉。但這並不意味著該病無藥可救,透過專業醫生的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患者仍有康復的希望。

本文由藍生腦醫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