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我們與惡的距離》不談原諒,談希望

在《我們和惡的距離》這部電視劇中,幾乎每一集都有媒介的身影。當受害者家屬也是媒介新聞者身份的宋喬安為了獨家報道,讓下屬去偷偷跟蹤拍攝殺人犯李曉明妹妹李曉文,導致李曉文一家辛苦躲藏兩年的家遭到曝光,甚至連李曉明火化現場也不放過,咄咄追問李曉明一家。

當李曉文回去新聞臺跟宋喬安對峙,她說“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們無形中也殺了人”“我哥是殺了很多人,但我跟我家人連活下去的權利都沒有嗎”。我們可以理解宋喬安反問“那我兒子呢?我兒子有活下去的權利嗎”時的極度痛苦,但殺人的李曉明既已償命,接受了法律制裁,何苦再為難無辜的生者?在螢幕前的我們不禁思考,為難他們有什麼好處嗎?

《我們與惡的距離》不談原諒,談希望

他們雖是加害者家屬,但同是受害者,李曉明事件不僅帶給他們內心的極度痛苦,也帶來了生活的種種困境。正如李曉明媽媽所說“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個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李曉明的媽媽甚至讓李曉文改名為李大芝,讓她在外面當其他人問起自己的爸媽時說爸媽都出車禍死了。

如果不是走投無路,哪有做父母的要兒女不認父母,還說父母死了的。這一切只是希望能夠給年輕一代帶來一點活著的希望,讓李曉文有被公平對待的權利。但改名的李曉文在外面並未得到重生,她戰戰兢兢,食寢不安,經常用頭髮擋住臉部,不敢直麵人。

“你們殺的人沒有比我哥少”這句來自李曉文的吶喊,是她對媒介良心的譴責,也是一句事實。劇中接下來發展的情節中就有一個高中生因長期校園欺凌,校方又不作為,造成輕度智慧障礙和情緒障礙,在一次失控殺傷七人。他被新聞平臺隨意定義成模仿李曉明而無追蹤背後真實的原因。甚至後續採訪其母親時還將“你們媒體怎麼可以把我兒子貼上李曉明的標籤,我要你們更正道歉”這段不利於媒體的話肆意剪掉。

《我們與惡的距離》不談原諒,談希望

其母親在兒子和她本身在網路上遭受種種攻擊,又在現實中遭受種種不平等眼光對待後徹底崩潰,最終決絕地在網路上發出最後希望媒體更正道歉說她兒子是李曉明的模仿犯這一說法,和譴責“媒體這樣隨意殺人,你們跟李曉明有什麼差別?”的影片後帶著孩子失蹤。直到找到時已經是兩條人命。

這是媒體殺人的最真實案子,作為資訊的生產者、釋出者的媒介們,有時候手握的是事情的真相和活生生的人命。扭曲的事情只會帶來恐慌,給公眾帶來更大的誤解以及對加害者及其家屬帶來更深的傷害。

但當傷害已經造成,談原諒無意義,需要做的是反思。劇中宋喬安在經歷這些事情後進行了反思,重新去找回媒體該有的“同理心”,重新以中立的角度,回到做新聞的初衷,她也學會了即使無法徹底原諒加害者及其家屬,但也不再一直被受害者家屬的標籤所束縛住,而無法正常愛人、正常生活。只有能夠回到初衷,撕掉標籤,才有希望。

《我們與惡的距離》不談原諒,談希望

電視劇第八集的標題是眾生皆有病。討論的是更生人,也就是曾經犯過錯的人重返社會求職十分困難,最終因受大眾異樣眼光、不公平對待而再次走上犯罪道路的事實。

劇中應思聰也是如此一類人,他少年成才,是天才青年導演,但在實際工作中辛苦導演一個劇兩年分文不取卻無果,中途被換掉,視為精神支柱的女友也在期間因家庭原因自殺去世,導致他受刺激過度,執念太深,演變成思覺失調症,也就是我們過去常說的精神分裂者。在發病時,他腦海裡充斥著各種誹謗、惡意的聲音,之後更因精神失常闖入幼兒園拍攝影片而引起第一次犯錯。

《我們與惡的距離》不談原諒,談希望

在經過治療後,應思聰雖然穩定了精神狀態出來工作,但過去的傷害並沒有完全消去,一旦遭遇人為的不公不平,一旦他抗拒吃藥,就會又慢慢偏執、精神失控起來,最終闖入療養院裡手持玻璃片挾持宋喬平護工,現場驚險連連。

好在劇中宋喬平護工以她的專業和愛心引導著應思聰平靜下來,化解了衝突。在最後一集中,應思聰也在再次治療中和家人的關懷陪伴下與自己和解,病情得到控制,最終不再執著於拍電影,改用繪畫來抒寫情感,在平靜自我的過程中也實現再就業,並獲得出版社的青睞。就像劇中護工宋喬平所說,思覺失調症,可以想成是高血壓,吃藥就可以幫助維持身體的狀態,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只有能夠放下執念,接受愛,才有希望。

《我們與惡的距離》不談原諒,談希望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人們都面臨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幾乎很少有人能夠一帆風順、事事順利,人們為此滋生各種各樣的情緒問題,容易為生活妥協和迷失自我。就算是劇中充滿愛心的護工宋喬平,也會因看多、接觸多和家庭因素而潛意識害怕生孩子,她的老公本身是精神科醫生也會說不想讓自己的小孩生出來就要面對這個眾生皆有病的社會。

甚至劇中堅持幫死刑犯辯護而受盡譴責的法律扶助王律師會為了家庭安穩,放棄公平正義,跟現實妥協,幫助壞人辯護。可是他過不了良心的關,天天睡不著、吃不好。他妻子在看到如此痛苦的老公後,才明白地說希望看到那個充滿溫度的老公,那個可以睡個好覺的老公。得到家庭諒解後的王律師才能重新回到初衷,繼續為特殊犯罪群體發聲,繼續找尋這類患有思覺失調的特殊犯罪者行兇的背後原因。

《我們與惡的距離》不談原諒,談希望

電視劇最後一集的標題是未來的樣子,它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但當受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一起面對面接受心理治療,幫助受害者家屬、甚至加害者家屬走出心理陰影,撕掉了一直在身上和心理上貼著的標籤。

最終受害者家屬即使沒有辦法在傷痛面前選擇原諒,但也重新燃起希望生活,加害者家屬也可以重新面對社會大眾,重新生活。這是加害者接受法律制裁後,受害者家屬和加害者家屬能夠得到的最好歸宿。

這無疑需要社會大眾、媒介、政府、司法機構等相關組織和受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的共同努力。面對特殊犯罪者,永遠不要急著處死犯罪者,而是要去找到犯罪的深層原因,試著去預防,給公眾警醒,才能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才是希望所在。

無論多麼難,就像劇中多次出現的受害者劉天彥弟弟對他媽媽所說的“希望就在雲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