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文/晏秋秋

去年下半年,某一個場合,遇到周潤發。

發哥人很客氣,笑容可掬。

天微雨,他獨自一人步行,也不打傘。

席間有個攝影大咖,周潤發向對方討教攝影技術,

還一再稱呼“老師”。

我說,發哥是一代上海人的電視記憶。

1985年,上海播放《上海灘》,

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許文強對丁力說——

總有一天,你我二人的名字,會在上海灘響噹噹!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發哥哈哈大笑。

他說,已經記不清了,

”35年前的事了!”

上海人,有著自己獨特的電視記憶。

這種記憶——

是《上海灘》裡的許文強和丁力,

是《卡西歐家庭演唱大獎賽》的巫慧敏、周冰倩和葉惠賢,

是《體育大看臺》、《大世界》和《大舞臺》,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是親和力十足可惜早逝的英子主持的《快樂大轉盤》,

是“複製不走樣”和“7878獎平方”的《智力大沖浪》,

是“輕輕鬆鬆參加比賽,歡歡喜喜不計成敗”的《五星獎和成大擂臺》,

是“你有權保持沉默”的《神探亨特》,

是“媽媽說你是世界上最醜的花”的《成長的煩惱》,

是“珍珠奶茶真好喝”以及“超市是你家,東西隨便拿”的《老孃舅》,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是一代上海小囡回憶殺的“我型我秀”……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

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太空時代喝果珍。

當太空時代來了,

果珍這個品牌,早已湮沒。

歷史的翻篇,從來只在幾個瞬間,

或江河翻騰,

或蟲蟻挪步。

重溫這些記憶,有的時候,也只是為了停下腳步,

喘一口氣,

與往事幹杯。

1

1985年,除了《上海灘》,

還有一檔節目,

能使上海萬人空巷。

她叫《卡西歐家庭演唱大獎賽》。

這是中國最早的海選節目,

以家庭為參賽單位。

決賽安排在大年夜黃金時段播出,

收視率曾達到94%。

是的,94%,

你沒有看錯。

那個時候,上海電視臺只有八頻道、廿頻道。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大概是1989年的某一天吧,

我住的弄堂,突然鬧猛起來。

原來,有一戶人家親戚來訪,

這個親戚,曾拿過“卡西歐”的三等獎。

弄堂口大概站了50多人。

“三等獎”來了,大家集體鼓掌歡迎,

喊“卡西歐來了,卡西歐來了”,

就像歡迎一個大明星。

“卡西歐”讓上海人記住了很多張面孔。

首先,就是主持人葉惠賢和陳燕華。

當時,葉惠賢到電話亭去打電話,

沿途的卡車司機都衝著他喊:卡西歐,卡西歐!

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

葉惠賢成為“上海面孔”。

甚至有人說,

不認識葉惠賢,就不是上海人。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卡西歐”也打造出了兩個平民歌星。

一個叫周冰倩。

一個叫巫慧敏。

周冰倩從小學二胡,科班出身。

“卡西歐”改成個人賽後,

周冰倩報名參賽。

初賽過關了,複賽周冰倩的老師朱均雄去深圳出差,

專門買回一條時髦的綠裙子。

周冰倩就穿著那條裙子上臺,參加複賽,

用了很多摩絲把頭髮弄成當時流行的雞冠頭,

唱《籬笆牆的影子》。

決賽時,周冰倩唱了《我想有個家》,

一舉奪冠,轟動了整個上海灘。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除了周冰倩,上海人念念不忘的,還有一個巫慧敏。

巫慧敏有個姐姐,爸爸叫巫洪寶,媽媽叫謝根娣。

初賽時,一家四口穿上了羊毛衫,

燈光一打,滿頭大汗。

還好,爸爸敲碗琴,女兒彈吉他,

全家合唱《賣湯圓》,一下子征服了觀眾。

此後,上海觀眾深深被“彈吉他的小姑娘”巫慧敏吸引了。

巫家門奪冠後,走在馬路上,巫慧敏都會被圍觀,

她嚐到了一夜成名的滋味。

2

1986年,上海人認識了馬拉多納。

那一年的墨西哥世界盃,由央視轉播。

但是,上海電視臺破天荒地直播了兩場央視沒播的比賽。

其中一場,

是阿根廷VS英格蘭的四分之一決賽。

在這場比賽中——

馬拉多納先用手,打進一球,

賽後自稱“上帝之手”。

隨後他又從中場帶球,

連過5人,打入一球,

人稱“上帝之腳”。

在馬島戰爭影響下的英阿之戰中,

馬拉多納奉獻了電視時代至今為止最經典的比賽,沒有之一。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這一年,弄堂裡兩個大叔討論。

甲說,馬拉多納能踢場上10個位置,除了門將。

乙說,老馬將也能踢。

兩人爭論起來,最終鬧進了派出所。

派出所民警,教育了雙方一番,

兩人冷靜下來,後悔不已,相互致歉。

待一切搞定,民警突然說:“馬拉多納為什麼不能踢門將?他是全能的!”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在上海灘,判斷你是否“資深球迷”,

有蠻多標準。

其中一個,就是你是否看過1986年的這場比賽直播。

當時我不到10歲,記不清什麼了。

只記得院子裡突然“轟”的一聲,

看球的老少爺們都說“迭只球嗲”。

記得那時候,電視機基本上都是黑白的,

訊號極差。

螢幕出現雪花時,往往要拍幾下電視機。

拍重了,心疼,拍輕了,沒效果。

實在不行,只能派一人“犧牲”,

到屋頂上去轉天線。

轉到一個角度,電視機清晰了,人就定在那裡,

聽下面看電視的人“現場直播”。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當時,《體育大看臺》是上海電視臺的王牌欄目,

一度是年度收視亞軍。

當時,《體育大看臺》,穿著體操服蹦蹦跳跳的《大世界》,唱京劇崑劇越劇滬劇淮劇的《大舞臺》,

並稱上海人喜歡的“三大”。

3

1993年,《快樂大轉盤》開播。

“快樂大轉盤,大家一起玩”。

老百姓看這檔節目,就是為了笑。

風靡上海灘時,《快樂大轉盤》的聲訊電話16888388,

打一個兩塊錢,

但永遠打不進去。

抽獎環節,有個小丑,被綁在大轉盤上轉。

這是收視率最高的部分了。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我記得曹可凡主持過這個節目,

還有一個叫什麼權的男主持人。

英年早逝的英子。主持了《快樂大轉盤》8年,

上海老百姓都說,

英子有親和力。

是某一年的春節過後吧,

突然《新民晚報》報道,英子去世,得的是白血病。

第二天上海的公交車上,

大家都在討論英子,說“太可惜了”。

我想,這是對英子最好的紀念了。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智力大沖浪》大概比《快樂大轉盤》晚一年開播。

主持人先後是陳蓉、林棟甫、和晶、程雷等人。

林棟甫和何晶的小品,讓人笑痛肚皮。

上海的阿姨媽媽們,為了程雷的婚事,真是操碎了心。

“我不知道你是誰

Who are you ~Who are you?

何必在乎我是誰?

Boys and Girls!

怎麼樣,有沒有一點“回憶殺”?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智力大沖浪》最轟動的一個策劃,

就是“7878獎平方”。

回答各類問題,就有機會贏得一套78平方米的房子。

這轟動了整個上海灘。

節目最後,一個姓湯的小夥子,拿下冠軍,

現在,此人是一家網際網路企業的高管。

我還能想起的,是《智力大沖浪》另一個環節,

叫《複製不走樣》。

讓人塞著耳朵,靠嘴型一個一個傳話。

“上海老孃舅”傳到第7個人,

變成“穿拖鞋打油”,

笑得肚子痛。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哦,對了,還有一個《五星獎和成大擂臺》。

是和成,不是合成,

因為這個節目好像是和成衛浴贊助的。

主持人先說,“輕輕鬆鬆參加比賽,歡歡喜喜不計成敗”,

然後是“一顆星、兩顆星、三顆星、四顆星、五顆星……”

4

上世紀80年代,上海灘曾出現一個新聞。

一場官司中,原告打了被告的律師,

理由是——伊幫壞人講好閒話。

訊息傳出,居然還有不少老百姓認為,

情有可原。

一檔美劇的引入,讓這個話題自然終結。

1988年,上海電視臺引進了一部神劇,

叫《神探亨特》。

這部劇中有句臺詞——

你有權保持沉默,但你所說的一切,都將成為法庭證供。

很快,這句話成為流行詞。

甚至弄堂口老婆質問老公“出花頭”,

開場白也是這句。

引進美國電視劇的,是上海電視臺“海外影視”欄目。

此前,上海人在電視上看了《鷹冠莊園》、《豪門恩怨》,

但一直到《神探亨特》,上海人才真正為美劇著迷。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扮演亨特的,叫弗雷德德雷爾,

橄欖球運動員出身。

麥考爾扮演者叫斯蒂芬妮克萊默,

後來嫁給了專為《神探亨特》劇組開車的司機。

時至今日,有關亨特、麥考爾的訊息,

總能引起上海人的集體懷舊。

前幾年,一張麥考爾祝老搭檔亨特生日快樂的照片,

就在網際網路瘋傳。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神探亨特》之後,就是《成長的煩惱》了。

從1990年起,這個講述一家五口故事的情景劇,

就風靡了上海灘。

在166集節目中,人們記住的,

總是那些讓人捧腹的臺詞——

邁克對著鏡子說:“OH,你長的真帥!”

媽媽說,你是世界上最醜的花。

半杯水的杯子是半滿而不是半空。

波納:昨天他還說是1/4,今天怎麼說25%啦!

本恩:咱們玩個遊戲,叫“閉嘴。

卡羅爾:你們感到是不是我穿得很性感?邁克:在羅馬尼亞是!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在中國的電視螢幕上,有兩部劇集是反覆播放的。

一部是國內拍的,叫《西遊記》。

一部是國外拍的,叫《成長的煩惱》。

《成長的煩惱》,帶來的是美國中產家庭的場景。

上海的觀眾們第一次發現,

原來父母更像是孩子的朋友,而非長輩。

時至今日,《成長的煩惱》主題曲,

仍能被許多人熟練哼唱。

一邊唱,一邊就想起了爸爸傑森、媽媽麥琪、哥哥邁克爾、姐姐卡羅爾和弟弟本。

5

前一段時間,網際網路上出現了一段影片。

上海滑稽戲演員毛猛達,擔任一場演唱會的嘉賓,

獨自講了15分鐘的脫口秀。

我看了3遍,笑了3遍,

笑得肚皮痛。

尤其是毛猛達搓阿慶:“姚明是上海的高度,劉翔是上海的速度,阿慶是上海的戇度……”

哈!哈!哈!哈!哈!哈!哈!

《老孃舅》是一代上海人的記憶。

1995年開播,一直播了12年。

最經典的臺詞有兩句,都是阿慶的。

一句是“珍珠奶茶真好喝”。

另一句是:“超市是你家,東西隨便拿”。

這是上海人自己的情景劇。

講上海話的《老孃舅》,收視率最高超過了23%。

每一個人看的時候,都會覺得,

自己家的小區,就有一個阿慶,有一個阿德,有一個杜老倌,有一個老孃舅。

李九松扮演老孃舅,總是遇到煩心事,

右手撓頭(頭髮沒幾根),嘴裡長嘆:唉。

後期,老孃舅很少出現在電視劇裡,

阿德阿慶老是講:“伊到鄉下老家住一個半月”。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毛猛達演阿德哥,正義感強,咖啡吧大堂經理,

但是吃咖啡從來不“吞進吐出”。

陳國慶扮演阿慶,典型小市民,

喜歡佔便宜而常常偷雞不成蝕把米。

後來和阿德合夥,開德慶婚介所。

本來,《老孃舅》是一週兩集,

來改版變成一天一集。

改版之後,就有點粗製濫造了。

我的老鄰居,一對老夫妻,

對此深表不滿。

阿婆曾氣呼呼地說:“老孃舅麼,看不到。其他人麼,離婚復婚再離婚再復婚,變成‘相約星期六’了。”

6

然後,就是“我型我秀”了。

這是電視時代,上海觀眾的一次狂歡,

是如今70後、80後的回憶勾魂殺,

是中國最早的選秀節目,

也是網際網路時代來臨前,電視媒體最高峰的引力場。

“我型我秀”一共舉辦了6屆,

從2004年一直到2009年。

歷屆冠軍分別為張傑、劉維、王嘯坤、OP組合(劉雅瑟、吳斌、馬海生、高陽)、唐漢霄、餘超穎。

除此之外,粉絲們還很熟悉戚薇、薛之謙、袁成傑、趙英俊,師洋。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張傑是第一屆型秀的冠軍,

可惜後來被經紀公司雪藏,

不得不再去參加《快樂男聲》,

還和謝娜走到了一起。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薛之謙在型秀的面試,

手機突然響起,連評委都笑了。

後來他唱了《認真的雪》,

還和君君組成“謙君一發”(這個名字真是土味洋氣),

慢慢走紅,又慢慢被遺忘。

直到這幾年,薛之謙再度爆紅。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戚薇在型秀的形象,是個“作女”。

長得很漂亮,而常被粉絲吐槽才藝一般。

現在她參加不少影視劇,

也算是闖蕩出來了。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劉維是第二屆的冠軍,隨後迅速消失。

2016年,他參加《中國好歌曲》,

唱了一首狂拍評委馬屁的《因為你是范曉萱》。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王嘯坤唱《如果還有明天》,

是真的震撼。

他真的真的可惜了。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吳斌和馬海生是“勤能補拙”的典型,

馬海生能唱海豚音,但總覺得差那麼點意思。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2006年“我型我秀”的人氣冠軍,

是喜歡搞怪、毒舌的師洋。

在講究溫良恭儉讓的電視螢幕上,師洋這樣的選手是破天荒的,

甚至有媒體幾年之後稱他為“偽娘鼻祖”。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個人覺得,真正讓粉絲“深陷”的,俞思遠。

印象中,他好像是申花青年隊的球員,

那種痞勁很能吸引一些女粉絲。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應該說,“我型我秀”是真正影響了上海一代年輕人的節目。

“秀”的精神,對當時的上海年輕人來說,

是一種巨大的衝擊。

是誰搶走了我的麥克風,

沒關係,我還有我的喉嚨。

是誰看扁了我沒有觀眾,

我自己,第一個被感動。

7

電視時代,上海沒有智慧手機。

上海人在電視上,看到了過去和未來,看到了現在。

很少有人意識到,這其中,醞釀著時代的變化。

這是不折不扣的“上海往視”。

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

時至今日,“上海往視”,就像是牙籤筒裡的,

最後一根牙籤。

它的幾百個夥伴,

在每一次的翻覆之中,

紛紛從洞眼掉落。

只有它,逃過了幾百次浩劫。

終於,只剩它了。

四顧無人,這是它的幸運,還是它的不幸?

英俊的皮囊,早已拋離。

只剩下一顆大心臟,才會明白,只有變才是不變的。

是時,八面來風。

我懷念那個時代。

儘管我知道,現在也只能懷念而已。

圖片來源:蹦迪班長 微上海 新娛樂線上 影像上海 上海百分百 茶語小憩 宇峰實戰技術

編輯:張勤愚 小黑炭

原標題:《開啟30多年前的上海電視,我發現了天荒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