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乳腺癌發作前,身體會發出4個“警報”

說到婦科疾病,必然逃不掉的是乳腺疾病,不管已婚還是未婚,女人都有可能被乳腺疾病盯上。上週,NA姐也釋出了關於文胸穿戴與乳腺健康相關的科普文章,而這周將會繼續和大家一起探討乳腺癌的相關問題。

乳腺癌每年在我國的新發病例大約是30萬,農村地區的發病率約40/10萬人,城市的發病率約50/10萬人

,在北上廣深天等大城市約在70/10萬人或更高,發病率居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一位,並且還在以每年1-3%的速度在上升。

乳腺癌發作前,身體會發出4個“警報”

乳腺癌發作前,身體會亮這4個紅燈

乳腺癌在發病階段的症狀還是相對明顯的,只要提前注意和警惕,就能做到早診斷和早治療。

1.無痛性腫塊

乳房的內部觸控能感到明顯腫塊,而且沒有疼痛的感覺,

質地相對較硬,而且表面不光滑

,這是早期的相對常見的症狀。

2.乳頭溢液

乳頭溢位液體,顏色可能是

無色或者乳白色的,有黏性

。也可能是

鮮紅色、淡黃色、棕色呈血樣、漿液樣的膿性液體

。溢液量不準,而且時長也無規律。

3.乳頭改變

正常女性的乳房和乳頭是對稱的,當出現腫瘤疾病之後,癌細胞侵犯乳房內的正常組織,導致乳房內部收縮和逐漸凸顯,累及外面的乳頭。隨著病情的不斷進展,兩側乳頭會出現

高低不一

的表現,乳頭

處於回縮的狀態

4.淋巴水腫

疾病的不斷進展,癌細胞會進入淋巴系統,這會帶來區域性區域的淋巴水腫,乳房的面板會

出現類似橘子皮表面的凹陷,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潰破以及出血。

所以生活中,如果發現乳房的性狀發生了變化,一定要加以留意。

乳腺癌發作前,身體會發出4個“警報”

愛生氣的人容易得乳腺癌

在乳腺癌的患者中,很多人的

性格急躁易怒、忍耐力差、性格孤僻、容易生氣,這類性格的人由於壓抑和憂鬱,屬於乳腺癌發病的一個危險因素。

在癌症疾病領域,精神因素使得一部分具有癌症性格的群體,患病的機率更大,而好生悶氣和急躁的性格,則是本質的因素。

除了精神因素之外,乳腺癌的發病還會以下的一些情況有關。

肥胖:

體重超標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比瘦人要高。國外對4。4萬名女性的研究顯示,一組體重增加未超過10公斤,另一組體重增加了27公斤,後者乳腺導管內原位癌的風險增加了一倍,乳腺浸潤性小葉癌的風險增加了1。5倍,乳腺癌轉移和擴散的風險也增加了兩倍。

缺乏運動:

運動不但可以降低脂肪和減輕體重,還能減少與乳腺癌發病相關的雌激素的含量。研究發現,進入青春期的女性多進行運動,相比那些不愛運動的女性,乳腺癌發病風險降低了23%。

如果每週的運動時長多於4小時,乳腺癌的發病機率則會進一步降低。

乳腺癌發作前,身體會發出4個“警報”

未生育的成年女性:

研究發現,女性

未生育或者35歲之後才生育、40歲之後未曾生育也未曾哺乳的女性,乳腺癌的發病風險要比正常生育的女性高出2.5倍

35歲才生育的女性比22歲左右生育的女性,發病風險同樣高出兩倍多。這意味著,適齡階段的生育和哺乳,可以降低乳腺癌的發病風險。

遺傳因素:

流行病學統計發現,

乳腺癌5%-10%的比例具有家族遺傳性

,直系親屬有一人患病,後代發病風險增加1。5-3倍,若是兩名以上直系親屬患病,風險會增加7倍。發病者年輕越小,親屬中的風險也就越大。

預防乳腺癌,要學會自查

乳腺癌的發病雖然很高,但是如果能早期發現早治療的話,其

治癒率可以達到90%以上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女性應該對自己的乳房做好自查呵護。

1.看整體

,要看乳房

是否對稱

,乳房的

外形和大小

是否發生明顯改變。

2.

看面板,要時常觀察乳房表面的面板,是否和身體其他區域的面板有不同,要注意乳房表面是否有水腫、潰破、皮疹、褶皺、凹陷等情況。

3.

看乳頭,要注意是否有異常顏色的溢液,是否有潰爛或者其他症狀,形狀上需要注意乳頭是否有凹陷回縮的情況。

乳腺癌發作前,身體會發出4個“警報”

4.

看乳房內部,觸控是否有硬塊,要注意硬塊的大小、質地以及何時出現的。

5.

看腋下,要注意此處部位的淋巴是否有腫大水腫的情況,如果乳房有腫塊,淋巴結也十分明顯,就需要提高警惕。

除了隨時注意乳房的變化之外,生活中也要做到預防。

首先要

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飲食

,這會導致體重增加,而肥胖導致的脂肪過剩,由此轉化成過多的雌激素,又是乳腺癌發病的最大誘因。所以,這類食物的攝入一定要適度。

其次有進行體育鍛煉,

運動可以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

,進而有助於降低發病風險。堅持運動,每週運動時長堅持在4小時左右即可。

最後就是

作息和精神層面的調節

,要避免過分熬夜,同時也要避免壓力過大和時常生悶氣。充分的休息和精神狀態調節好,都有助於預防乳腺癌。

乳腺癌發作前,身體會發出4個“警報”

對於高危群體而言比如有家族病史的人群,還要做好醫學上的定期體檢篩查。只有從多個方面提高預防的意識,才能最大程度降低發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