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康熙除鰲拜大家耳熟能詳,秦王除嫪毐和呂不韋這段歷史卻鮮有人知

康熙除鰲拜大家耳熟能詳,秦王除嫪毐和呂不韋這段歷史卻鮮有人知

秦王政九年,內功外朝風雲變幻。少年嬴政韜光養晦,運籌帷幄,一舉奪回親政大權。

外戚政治和派系鬥爭

康熙除鰲拜大家耳熟能詳,秦王除嫪毐和呂不韋這段歷史卻鮮有人知

秦王政即位(前247)至親政(前238)的這段歷史,可能最不為大眾所知,而這一時期的秦國朝堂卻存在著不同政治勢力之間的權力角逐。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嬴政十三歲代立為秦王時,“王年少,初即位,委國事大臣。”《漢書·五行志》曰:“秦始皇帝即位尚幼,委政太后。”非百先生據此補充說:“王年少,初即位,委國事太后及大臣。”母后干政,外戚當權是秦漢政治的常態。考諸史實,秦王政即位時,共有三位太后—嫡祖母華陽太后(孝文王后),親祖母夏太后(夏姬),生母帝太后(趙姬)。

康熙除鰲拜大家耳熟能詳,秦王除嫪毐和呂不韋這段歷史卻鮮有人知

秦楚世代聯姻,楚國在秦國的外戚政治也早有淵源,秦昭襄王承繼王位就是外戚鬥爭的結果,以宣太后為中心的外戚集團,幾乎主導了秦國政權。這股不顯山不露水卻又實際存在的勢力被稱為“楚系外戚”,而華陽太后可以說是宣太后以來強大的楚系外戚集團的繼承人,她在秦國親族多,勢力大,有諸如陽泉君、昌平君、昌文君等羋姓權臣為倚仗。

總體來說,撇開那些尚待證實的諸如“韓系外戚”等其他勢力的推測,趙太后、呂不韋集團與楚系集團是當時秦國最主要的政治勢力。

康熙除鰲拜大家耳熟能詳,秦王除嫪毐和呂不韋這段歷史卻鮮有人知

勢力集團的風雲變幻

趙太后、呂不韋集團在後來慢慢出現了變數甚至分裂。據《史記·呂不韋列傳》“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呂不韋恐覺禍及已,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呂不韋因擔心趙姬與自己的私情“禍及己”,借引薦嫪毐逐漸疏遠趙姬。

康熙除鰲拜大家耳熟能詳,秦王除嫪毐和呂不韋這段歷史卻鮮有人知

嫪毐的粉墨登場成為了戲劇性的一幕,呂不韋恐怕怎麼也想不到,嫪毐在太后的“寵愛步步壯大,以至於權勢滔天,堪與他自己比肩。

此時的秦王夾在幾大勢力的明爭暗鬥之間,可以說前有狼後有虎,因此在親政之前,這位在後人眼中一統六國的霸氣帝王,卻實實在在過著一段憋屈的日子,以至於六國提起大秦,只知有呂不韋、嫪毐,不知有秦王。

康熙除鰲拜大家耳熟能詳,秦王除嫪毐和呂不韋這段歷史卻鮮有人知

蘄年宮政變中的高超帝王術

嫪毐的權力日益膨脹,足可與相國呂不韋匹敵,但他與太后的醜事終究是紙包不住火。秦王政九年(前238),有人向秦王告發嫪毐與太后淫亂且“生子二人”,甚至想要叛逆篡位,擾亂王室血脈。嫪毐害怕醜聞曝光因而籌劃作亂。

康熙除鰲拜大家耳熟能詳,秦王除嫪毐和呂不韋這段歷史卻鮮有人知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帶劍。長信侯毒作亂而覺,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以發縣卒及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宮為亂。”

康熙除鰲拜大家耳熟能詳,秦王除嫪毐和呂不韋這段歷史卻鮮有人知

秦王政九年(前238),長信侯嫪毐在秦王前往雍城蘄年宮(今陝西鳳翔)行加冠禮時意圖發動兵變,矯秦王璽和太后璽調動都城衛戍部隊和附近地方軍進攻蘄年宮,秦王政及時察覺並派兵反擊,於咸陽交戰,後以嫪毐戰敗逃走而告終。這件事被後人稱為“蘄年宮政變”。

康熙除鰲拜大家耳熟能詳,秦王除嫪毐和呂不韋這段歷史卻鮮有人知

嬴政的高超帝王術的表現

1、欲擒故縱、暗渡陳倉

過往很多人以為秦始皇無法接受母親對生父秦莊襄王的背叛,因此產生了“心理陰影”,但其實以秦國風俗之開化,太后私生活不檢點並不算什麼嚴重的事情,宣太后就是先例。

對於秦王政來說,也許他真正介意的並不是母親的私生活,而是母親的權勢阻礙他的親政。如果嫪毐只是太后的情人,對朝堂政局就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一旦嫪毐有權力在手以至於威脅王權,性質就全然不同,原本單純的太后桃色事件就上升為了政治鬥爭事件,淫亂宮闈就成了謀朝篡位!除了趙太后,秦王政的阻礙還有一個人—呂不韋。在秦王眼裡,嫪毐縱然勢大,但畢竟上不得檯面,他真正想要除之而後快的,是他的仲父

康熙除鰲拜大家耳熟能詳,秦王除嫪毐和呂不韋這段歷史卻鮮有人知

因此,小編推測,秦王政有意縱容嫪毐權勢擴大,很可能是因為一方面可以架空太后的權力,另一方面形成對抗呂不韋集團的政治勢力,避免呂不韋一方獨大,再等到恰當時機藉由引薦嫪毐之事問罪呂不韋,徹底奪回政權。《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十年,相國呂不韋坐嫪毐免”,正是對上述推測的佐證。

康熙除鰲拜大家耳熟能詳,秦王除嫪毐和呂不韋這段歷史卻鮮有人知

2、韜光養晦、假道伐虢

嫪毐在秦王的加冠禮上,矯王御至及太后璽作亂,按理說該是精密籌劃,可結果卻是“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寡”“發吏攻毒,寡敗亡走”。這一場精心策劃的政變在太史公的輕描淡寫中平息,寥寥數筆間嫪毐就從方侯爵變成亡命之徒,秦王政則從受人牽制有名無實的傀儡之君成為掌握實權生殺予奪的親政之王,幾乎是秦王政的單方面壓倒性勝利。

康熙除鰲拜大家耳熟能詳,秦王除嫪毐和呂不韋這段歷史卻鮮有人知

3、因勢利導、一箭雙鵰

在當時還未掌握實權的秦王政,所依靠的不是宗室老臣,而是昌平君昌文君等楚系外戚勢力。他們成為平叛的主要功臣,也很可能自此一躍成為秦國朝堂的重要政治人物。這從側面佐證了楚系勢力確實與帝太后呂不韋集團之間存在鬥爭,因此才甘心被秦王利用和驅遣,因為打擊嫪毐除去呂不韋的行動同樣符合楚系勢力的政治利益。

康熙除鰲拜大家耳熟能詳,秦王除嫪毐和呂不韋這段歷史卻鮮有人知

如果秦王政在一開始沒有隱而不發而是馬上動怒問罪嫪毐,那麼沒有這場政變,即便秦王成年親政,趙太后呂不韋也未必還權,後世這種例子比比皆是。而秦王政卻憑藉他的政治智慧成為了這場政變的最大勝利者和受益者,並且一舉多得舉殲滅趙太后在外朝的政治代理人,也就是嫪毐,並且囚禁了太后,相當於剷除了趙太后集團;第二,牽連呂不韋坐實了呂不韋也有謀亂之心的罪名,一併剷除其勢力;第三,所有罪過由嫪毐呂不韋承擔,為百姓及後世留下秦王反政變成功、順利親政的正面形象。

康熙除鰲拜大家耳熟能詳,秦王除嫪毐和呂不韋這段歷史卻鮮有人知

從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出,秦始皇在他僅僅二十歲出頭的年紀,面對宮廷政變和政治博弈就已經表現出了超凡過人的政治手腕和帝王心術,他隱忍果敢、運籌帷幄,千古一帝鋒芒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