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漢服歸來:我們到底該怎樣穿回這件漢家衣裳

漢服歸來:我們到底該怎樣穿回這件漢家衣裳

漢服,其實是近幾年才確定下來的新詞,意思是“漢民族服飾”,歷史上中華民族服飾一般被稱作“衣冠”或者“上衣下裳”。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漢服歸來:我們到底該怎樣穿回這件漢家衣裳

華夏民族的傳統服飾“漢服”,在經歷了三百年沉寂之後,終於抖落一身歲月的灰塵,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重回人們的視野。

喜歡漢服的,都是年輕人,他們身體力行,迫切的想要找回民族之根,重建泱泱華夏,大國之美。

漢服歸來:我們到底該怎樣穿回這件漢家衣裳

在這過程中,難免會繞彎路,會有偏頗,但這不應是反對、嘲諷他們的理由。

這些青年,他們不是在搞行為藝術,也不是在瞎胡鬧,而是無比虔誠的想要復興衣冠上國的威儀。

那麼,我們該怎樣重新穿回這見美不勝收的漢家衣裳?

漢服歸來:我們到底該怎樣穿回這件漢家衣裳

首先,要對漢服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它是一種現代服裝,不是“復古”

花間覺得,漢服,應當是當代漢人對歷史服飾的傳承和再創造。

我們的目的是傳承華夏服飾之美,然後與現代服裝設計工藝相結合,而不是單純的做古代服飾復原研究。

我們不是拍電視,沒必要做朝代控,引經據典的非要證明哪個朝代的衣服屬於漢服,哪個朝代的衣服就不是。

也沒有必要,根據歷史考古資料,非要硬性規定漢服的袖子得多寬,裙裾要多長,這是很死板也很荒謬的。

漢服歸來:我們到底該怎樣穿回這件漢家衣裳

我們華夏民族,之所以能歷經幾千年風風雨雨,屹立不倒,就是因為它的包容性。

漢服也該如此,只要是美的元素,我們都可以拿來,融入進去。服飾不存在最完美,它始終伴隨著社會思潮不斷變遷。

如何看待漢服,還有西式服裝,我們都可以跟隨自己對美的主觀感受,不必迎合別人,哪怕你不喜歡漢服,也沒關係。

復興漢服,最終復興的是我們的民族氣質,而不是回到古時候,過去有的樣式,我們選擇性的繼承,過去沒有的,只要好看實用,我們就大膽的讓它有。這種創造力、想象力,格外重要。

至於考據黨,對不起,請您去和那些讓官員穿常服上朝的電視劇導演談,他們更需要你。

漢服歸來:我們到底該怎樣穿回這件漢家衣裳

其次,要讓人民大眾認識漢服,普及漢服文化。

現在,絕大部分人是不瞭解漢服的,只知道它穿著好看,卻叫不出名字。

這樣怎麼能把漢服發揚光大呢?

中華傳統女子,對美,有深深領悟:魅力不僅取決於容貌,更決定於風度、韻致、氛圍,而這些,都透過視覺、聽覺、嗅覺等感受來營造。

於是她們,佩戴花釵、步搖、香囊、玉佩,娉娉嫋嫋,如一束挺立的花枝,又有獨特的香薰,還有玉佩泠泠相擊。

這種古典風雅,集美之大成也!

漢服歸來:我們到底該怎樣穿回這件漢家衣裳

第三:要對漢服的精神核心有明確的認識。

說到底,就是一個“禮”字:

1、交領右祍:這是古時夷夏之別,也是生死之別。夷人左衽,華人右衽;生人右衽,死者左祍。

2、中縫:象徵中庸正直。

3、廣袖寬服:行動時靈動多變,盡顯瀟灑飄逸之美。

漢服要根據場合穿著,在年節、及笄、冠禮等重要場合,我們應該穿正式的禮服,也應該制定固定的樣式。

平時穿的常服,則以美觀舒適為原則,去設計製作,不必拘泥禮法。

漢服歸來:我們到底該怎樣穿回這件漢家衣裳

希望有我們廣大同袍們的熱愛,以後,最晚在下一代,我們的孩子們,有自己的傳統服飾,有美美的漢服可以穿。

從今天開始,花間會慢慢的跟大家分享一些漢服的樣式呀,穿搭呀。如果你也喜歡漢服,就關注分享一下吧!

愛你們!豈曰無衣,與子同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