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老年消費|老年人買可心服裝,有點難

最近各大線上、線下的商家為520進行消費大促銷,在這場初夏消費狂歡中,不少商家打“銀髮經濟”牌。老年人的參與程度如何呢?記者調查採訪發現,相當多的老年服飾商品被消費者“嫌棄”,也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在穿衣打扮方面向著年輕化改變,蹚出一條新的“購衣路線”。

同質化嚴重

新衣不新鮮

“你怎麼又給我買了件這樣的上衣,我有一件差不多的了。”面對女兒拿出來的新衣服,67歲的於紅沒有任何驚喜可言,別說於紅不驚喜,就連給媽媽買衣服的女兒也說:“我買的時候也感覺似曾相識。”開啟自己的衣櫃,於紅感嘆,衣服大同小異,新衣服也穿不出新鮮感。

和於紅有同樣感觸的人不在少數,“去商場轉一轉,老年人服裝一是少,二是大同小異。從網上買的話,情況差不多。便宜的不想買,畢竟質量也是很重要的。有些好看的、獨家設計的,價格也都挺高的,偶爾買一件行,買多了負擔不起。挑到一件價格合適又符合自己氣質、年齡的衣服太難了。現在是老齡化社會了,還是應該多生產一些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服裝、鞋帽等。”70歲的林芝說。

換個“關鍵詞”

尋找適合的服飾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審美觀的變化,也有很多老年人並不認為“買衣服”是件難事。69歲的張乃瑛買的衣服經常被朋友要去“購買連結”,她告訴記者,買衣服的訣竅就是拋開“老年關鍵詞”。“只要我穿著合適,小店裡也買,淘寶上也買。我買衣服,一定會拋開‘中老年’、‘老年’這樣的搜尋詞。這樣一來,你會發現選擇的餘地大了很多。有一次,我給我外孫女買衣服,一看還有大人的同款,我就給自己和女兒也買了,成親子裝了。”

另外,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有不少老年女士在“購買不到合適衣服”的時候,轉向了另一個方向——“自己製作”,根據自己的喜好,買到合適的面料,製作出獨一無二的衣服。“我的很多春秋罩衫都是自己編織的,用現在的話叫自己DIY,出門不撞衫。”編織愛好者王麗告訴記者。

銀髮需求須重視

老年服飾待升級

據國內商業調查機構統計,目前老年人服裝存在品種少、價格高、款式舊等問題,與老年人需要合體、舒適、美觀的日常服裝服飾以及展示自我的個性化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的落差。同時一些調查資料還顯示,老年人購買服飾渠道多樣,網購超過50%。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時代,老年群體的消費行為呈現出新趨勢。

青島千川百貨商廈從2003年開始以專營中老年穿著類為主,該商場負責人表示,老年人在購買服裝時不僅可選擇餘地小,而且服裝老套、款式呆板、顏色單調,缺少美感,形成了買不到稱心服裝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現狀。“老年顧客對服裝的迫切需求給予我們極大的動力,我們為老年人‘按需定做’。另外透過商場環境的裝修設計、陳列展示可以給中老年人直觀的審美衝擊,導購人員還可以依據進店的中老年人的體型、氣質特點,給出專業的搭配建議,質量的保障、合理的價位、良好的服務,這些都是有別於線上銷售的最大特點。”

業內人士認為,老年服裝市場目前確實存在短板。商家應該更重視滿足老年群體消費升級的個性化需求,提高服飾的時尚度和舒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