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林蛙的放養密度,與飼養管理

大家好,我是珊珊養殖技巧。今天給大家來分享林蛙的飼養管理,林蛙的飼養管理是養殖的關鍵環節之一。由於林蛙生長髮育各階段比較複雜,因此應根據各時期的生理特點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變態前蝌蚪的飼養管理。如果有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一,變態前蝌蚪的飼養管理

變態前蝌蚪飼養管理的關鍵是飼料與飼餵、飼養密度、排灌管理和敵害防治四個環節,只有抓好這四個關鍵環節,才能豐產豐收。

(一)飼料與飼餵技術

1。飼料種類

蝌蚪消化器官的構造和生理特點是與植物性飼料相適應的,其可採食的飼料有植物性飼料和動物性飼料兩大類。植物性飼料又可分為鮮活植物和枯朽植物。鮮活植物主要是低等植物藻類和部分高等植物幼苗,但蝌蚪對鮮活高等植物的利用能力有限,而當各種植物枯枝落葉,包括樹皮經水浸泡變軟之後,蝌蚪可將表皮及葉肉全部吃掉。蝌蚪的動物性食物主要是死亡動物的屍體,有時偶然也發現蝌蚪吞食少量浮游動物。因此,採集和配製蝌蚪的飼料時,要以植物性飼料為主,動物性飼料為輔,但在蝌蚪生長髮育的後期,增加動物性飼料可促進蝌蚪生長髮育提高蝌蚪進入變態期的體重和變態幼蛙森林生活期的成活率。

林蛙的放養密度,與飼養管理

2。飼料的加工

餵養蝌蚪的飼料需經過加工處理,使飼料熟化,才有利於蝌蚪採食。

(1)粗飼料的加工

主要是蒸、煮或發酵,其目的是使植物變軟變爛,便於蝌蚪採食。蒸煮時把莖葉切短(長10~20釐米),蒸煮的程度以輕捏即碎為宜。煮爛的植物投餵前需用流水沖洗30~ 60分鐘,使植物鹼及色素等溶於水中的物質被沖洗乾淨,以防止汙染池水。

(2)精飼料的加工

將玉米等穀物粉製成濃稠的麵糊或麵餅麵糊必須濃稠,冷卻後變成膠凍狀,投入水中保持塊狀,既不易損失,又有利於蝌蚪採食。如果麵糊稀薄,不能凝固,投放後易分散,沉入泥沙之中,蝌蚪無法取食,從而造成飼料浪費。為了保證各種營養物質齊全,也可配製混合飼料,推薦配方為:玉米麵50%,豆餅20%,麥麩7%,鮮植物莖葉20%,骨粉3%。各種飼料按比例配好後在籠屜內蒸成窩頭或製成烤糕投餵。

(3)動物性飼料的加工

動物性飼料必須煮爛切碎,蝌蚪才容易取食,但有些肌肉(如魚肉等)較鬆軟,亦可不煮,直接投餵。

林蛙的放養密度,與飼養管理

3。投飼技術

投飼的數量和質量以及投飼的方法,對蝌蚪的生長髮育均有重要影響,因此,必須採用科學的飼餵技術。

(1)投飼量

依蝌蚪不同生長髮育期的食量而定,按利用率為50%計算,一般每萬隻蝌蚪每日的投飼量為:5日齡前0。2~0。5 千克;5~10日齡0。5~1。7千克;10~15日齡1。7~2。5千克;15~25日齡2。5千克;25~35日齡2。5~3。5千克。實際餵養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增減,新修的飼養池,水藻類等天然飼料少,可適當增加投飼量;由沙石組成的飼養池,水藻類也少,亦可增加投飼量;飼養池土質肥沃,水中藻類等天然飼料豐富,可適當減少投飼量。另外,還要考慮蝌蚪的密度,每平方米超過3000只蝌蚪,要適當增加投飼量;1000只以下時,可減少投飼量。

本飼養過程中要細心觀察蝌蚪的攝食情況,正確判斷投飼量是否充足,如果投飼後大部分蝌蚪很快集中到飼料上取食,證明蝌蚪處於飢餓狀態,投飼不足,要適當增加投飼量;如果投飼後只有部分蝌蚪聚集在飼料上取食,其餘一半以上不立即取食,說明飼料供應充足,可繼續按現量投飼,或適當減少投飼量。此外,還可以透過飼料剩餘情況及池底水藻生長情況來判斷,如果剩餘飼料只有莖稈、葉柄,或池底水藻被吃光,露出沙粒、岩石本色,都說明飼料供應不足。一般以投飼2小時後吃完或稍有剩餘為宜。

(2)投飼方法

分為堆狀投飼法和分散投飼法2種,精飼料適於堆狀投飼,粗飼料適於分散投飼。堆狀投飼時,水池邊緣投放的要多些,中央投放的要少些,且要避開入水口和出水口,防止飼料被水流衝散混入泥土中。蝌蚪取食剩下的殘料,一般情況下不用撈出來,只有在殘料較多汙染水質的情況下,才需將殘飼撈出處理。但由於小蝌蚪只能啃食莖葉的柔軟部分,因此,需將剩餘飼料撈出,重新投放。

林蛙的放養密度,與飼養管理

(二)放養密度

關係到蝌蚪的生長髮育和成活率,是影響蝌蚪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須合理確定放養密度。15日齡前的蝌蚪較小,密度可大一些,一般為2000~3000只/米2,超過3000只/米2,就呈現過密狀態,出現水質汙染、溶解氧不足及爭食等矛盾。15~25日齡,蝌蚪攝食旺盛,生長速度快,耗氧量大,密度應小一些,1000只米左右以為宜,如果水面充足,可保持1500~2000只/米2。25日齡到變態期,要實行低密度養殖,保持500~1000只/米2為宜。以上指標僅供參考,在生產實踐中還應結合水質、水溫、水中溶解氧和飼料條件等綜合考慮,合理確定放養密度。

林蛙的放養密度,與飼養管理

(三)排灌技術

水是蝌蚪生存的必要條件,蝌蚪取食、活動和新陳代謝都在水中完成。人工養殖蝌蚪,由於數量多、密度大,蝌蚪本身的代謝產物和食物使池水很快汙染,水中溶氧量下降,因此,必須不斷地排出汙水,灌入淨水,才能使蝌蚪正常生長髮育排灌方法有2種。

1。單排單灌法

每個池子由灌水口直接從支渠灌入淨水,由排水口直接將汙水排到排水渠。此法的優點是每個池子灌入的水均是新鮮的、純淨的,換水速度快,水中溶氧量高,水質不受其他池中蝌蚪排洩物的汙染,適於在蝌蚪生長的中後期使用。

2。串灌法

將數個池子連在一起灌水,甲池由支渠灌入水,經由乙池、丙池,再排出池外(圖1-5)。此法的優點是保溫性強,在蝌蚪幼小階段,密度不大的情況下,運用此法可有助於提高水溫,促進蝌蚪生長;缺點是可導致下游的池水受上游池水的汙染,水中溶氧量低,對蝌蚪生長不利。因此,串灌時池子不能過多,一般以3個池子串聯為限。無論採用何種排灌方法,在排灌過程中都要經常檢查池內水質狀況。如果池水乾淨透明,池裡蝌蚪活動及池底泥沙清晰可見說明水質良好;如果池水混濁,透明度低,看不清蝌蚪和池底泥沙,說明水質不良,應及時排灌。正確判斷水中溶氧量也是排灌技術的關鍵。

在晴朗的白天蝌蚪安靜地在水底取食,或在水下游動,或在水池邊緣淺水處聚集嬉戲,表明水中溶氧量充足,蝌蚪生活正常;如果蝌蚪在水上層遊動,有一部分蝌蚪時而穿出水面吞食空氣,時而沉入水下,表示水中溶氧量不足,灌入新水即可恢復正常;如果大批蝌蚪漂浮在水面上,身體直立,口部突出水面,長時間吞空氣,並且由於蝌蚪反覆吞吐空氣,水面上留下一層氣泡,表明池水嚴重缺氧,威脅蝌蚪生命安全,時間稍長就會大批死亡,必須立即大量注入新水,排出廢水如果此時排灌有困難,應立即把蝌蚪撈出,移入別的池裡飼養。

水溫對蝌蚪生長髮育影響較大,透過調節排灌量也可調節水溫。低溫時白天減少貯水量,夜間增加貯水量,使水深達30釐米左右,保護蝌蚪免受凍害;高溫時加大排灌量和提高水位,以達到降低溫度的目的。蝌蚪生長期間池水不能幹涸,要經常清理安全坑內的淤泥,以便斷水時,蝌蚪能進入安全坑避難。在山洪暴發之季,要在引水渠上游修築堤壩和閘門,飼養人員必須堅守崗位,防止洪水從引渠湧入飼養池沖走蝌蚪。為防止蝌蚪順水口流失,在入水口和出水口都要安裝攔網。

林蛙的放養密度,與飼養管理

今天分享林蛙的飼養管理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各位小夥伴們能喜歡,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建議,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小編每天都會為大家分享更多的養殖技巧,歡迎大家關注並轉發,您的關注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