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古代流放女囚犯來回路途艱辛,衙役們卻爭相押送?原因現實又扎心

導語:

歷史的更新從來沒有停止過,追溯中國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

“刑罰”這兩個字可以貫穿一整個時代,對於犯錯之人的折磨一共有兩種,第一是肉體上的,還有一種是精神上的。就比如說在隋朝時期,“笞、杖、徒、流、死”這五種刑罰是最為殘酷的。

古代流放女囚犯來回路途艱辛,衙役們卻爭相押送?原因現實又扎心

鞭刑其實也就是隋朝時期的“笞刑”

,通俗一點來說,這就是用鞭條來抽打犯人的屁股,這只是一個簡單的警告,如果犯人還敢胡作非為,那麼將被罰得更慘;

杖刑使用比較粗大的木棍直接打犯人屁股

,這其實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刑,一般都是幾板子幾板子一起打,被打之後犯人一般要躺上半個月才能好一點,要不然根本下不來臺。

徒刑簡單來說就是限制犯人的人身自由

,懲罰其從事勞役,也算是用勞動將功補過,但是這類勞役可不輕鬆,也是讓犯人長記性所設;

流刑就是根據犯人罪責大小,將犯人發配流放到一些偏遠地區;死刑就不用說了,是專門針對罪大惡極之人而設定的,被罰死刑說明這個犯人是絕對不可以饒恕的。

古代流放女囚犯來回路途艱辛,衙役們卻爭相押送?原因現實又扎心

其實,總得來看沒什麼是比死刑更可怕的了,生命被剝奪就意味著沒有了人生可言,只要還喘著一口氣,那麼就還有重頭再來的機會。但是古時候的人可不這麼想。

比起一次性的解脫,犯人們更害怕流刑,有一些囚犯甚至選擇自盡都不會選擇流刑

。因為他們覺得,精神上的折磨實在是太痛苦了,完全就是常人沒有辦法想象的,還不如死刑來得痛快。

古代流放女囚犯來回路途艱辛,衙役們卻爭相押送?原因現實又扎心

一般來說,流刑並不是絕對統一的,根據不同朝代的史籍記錄來看,所設定的流刑也都是有所區別的。流放目的地的長短是不一樣的,並且流放地點也有環境好壞之分。

像在宋朝的時候,兩廣和海南一帶可以說是環境很差,是個瘴氣叢生的地方,也是讓很多犯人感到害怕。

但偏偏這就是宋朝的流放之地,透過閱讀史書我們可以常常在書中看到

流放嶺南

”四個大字;相對比之下,

元朝的流刑就比較特別了,犯人是分為南北流放的,假如說犯人是南方人,那麼按規定就一定要流放到北方,假如犯人北方人,則是相反流放,會被流放到南方地區。

古代流放女囚犯來回路途艱辛,衙役們卻爭相押送?原因現實又扎心

再追溯到

清朝時期,

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囚犯

多半

都會

被流放

山海關

之外

的東北地區,

這個流刑地點其實是比較好的了,環境也不會特別糟糕。

清初

的詩詞中,有這麼一段話:

南國佳麗多塞北,中原名士半遼陽

這樣

的說法

在清朝,對犯人所作所為是有一定的評估的,假如說他們的罪行比較嚴重,那麼就可能會被流放到

寧古塔和烏里雅蘇臺

等地區,在距離上面遠一點

流放的犯人在達到目的地之後

,並不是說他們就可以完全重獲自由

而是要

屯墾荒地

或者是

參軍守邊,給披甲人為奴

也是犯人們最後的境遇

古代流放女囚犯來回路途艱辛,衙役們卻爭相押送?原因現實又扎心

反正,

作惡

之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好下場的,

犯人

自然也可能過得逍遙快活,折磨對犯人來說是最痛苦的事情,卻也是無法逃避的事情

還有一點大家需要清楚,那就是

古代

交通

發達程度並不是大家想象中那麼好,跟現代社會是根本沒法比的

,被處以流刑的犯人,其目的地基本都是

偏遠

方。

除此之外,

所有的犯人都是需要

戴著沉重的枷鎖

徒步走到目的地的

,身體

素質差一點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堅持下來,很可能在半途就已經因為吃不消而死去

他們在

心理上又

還需要

承受對

未知的恐懼

這也讓很多人會選擇自己主動去死,完全沒有勇氣活下去

古代流放女囚犯來回路途艱辛,衙役們卻爭相押送?原因現實又扎心

對於流放犯人這樣的差事

,在當代人看來應該都是

“吃力不討好”的

但是,

當時的

衙役們

卻爭著搶著想要這份工作

特別

是流放女囚

可以說是人人都爭著去看守犯人,這其中的好處相信明眼人都能猜到,那就是

侵犯女囚,收取家屬給的“照顧費”

在歷史中

,古代流放犯人時都會有押運衙役隨行,

他們就像是看守人員一樣,不讓犯人鬧事,保證他們能夠服刑。可是他們

要去的

地方都

一些地勢兇險之地

,一路上

的艱辛也是可以想象

,押送完後

自己走回來,這麼漫長的路程,沒有好處誰會去幹呢?所以說,

押運衙役其實是從中撈了很多好處的,他們並不是“傻”,而是賺錢又賺“人”。

古代流放女囚犯來回路途艱辛,衙役們卻爭相押送?原因現實又扎心

小編寄語:

押送犯人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辛苦,對於押運衙役來說,這可是份十足的“美差”。